文/一者

唐楷是楷书的高峰,中晚唐代表书家是颜真卿、柳公权,书法史上称颜体、柳体,柳公权作为晚唐书家,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位集大成书法家,其学书渊源及书风基本有三点。

柳体书法15个入门(柳体是集大成书体)(1)

柳公权像

柳氏学书渊源及书风特色

一,他的学书之路上追晋人书风,以主羲之、王献之为代表,柳公权用笔的基本法则取自二王,以基本笔画基础及各种笔势变化在二王法帖中皆可找到源头。柳公权在二王基础上加以发展,使之定形化、法度化。

二,取法唐代诸楷书大家。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到颜真卿,柳公权都曾潜心临习追摹,而尤其得力于欧、颜二家,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

“诚悬书《李晟碑》出欧之《化度寺》,《玄秘塔出颜之《郭家庙》,至如《沂州普照寺碑》虽系后人集柳书成之,然刚健含婀娜,乃与褚公神似焉。”

柳公权生活在尚法的大环境中,对于前辈的效仿取法是很自然的事情。

三,广泛汲取前人的艺术成果。从北碑中吸收方笔的表现手法和骨力瘦劲的风格特色,从而使自己笔下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这样说:“诚悬虽云出欧,其瘦硬亦出《魏元预》、《贺若谊》为多。”

柳体书法15个入门(柳体是集大成书体)(2)

柳公权《玄秘塔》拓本局部

柳公权书虽取法多样,然而最终都经过其自身的化育,滋养自己,最终酿出了独具特色的柳体风格。最值得一提的是,也是我们学习书法应该学习的要点,柳公权学二王,取其用笔的形态变化,在风格上则弃二王的姿媚婉丽。所以明董其昌说:“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画禅室随笔》)言外之意,柳公权学王没有照搬原样,而是经过了自己的消化、改造。柳氏学欧、颜也不是原样照搬,他吸取了欧书结体紧结、方笔遒劲的特点,而摒弃了欧书钩、捺等笔画的隶化遗意。他继承颜书遒劲雄健、纵逸豪放的特征,而摒除了过于肥硕的用笔特征和字大撑格的结体风格。用笔取势则既不用颜体的外拓,也不取欧体的内敛,而是用一拓直下之势,表现端方正大的气象。用笔尤重骨力,与颜书重“筋力”形成鲜明对比。筋力乃坚毅含忍之力,偏重于内;骨力乃劲健果敢之力,偏重于外,故柳公权书富阳刚爽健之美,体现了一种一往无前的胆魄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

临习柳书要点

第一、习柳书最应该注意的是笔画力量,所以务必做到心手相应,必须精神集中,真要做到举全身力。尽量学会悬腕用笔,悬腕利于写出柳体笔画的力度。

二、柳体的用笔特征主要体现在用笔、结体两个方面。在用笔上,柳体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结为:多用方笔,笔力劲健,形态丰富,程式分明。

方笔较多,是柳公权楷书的一大特点,这是柳公权吸取北碑用笔特点的结果。但要注意,柳书的方笔不是像欧阳询那样“顺笔成方”,而是“逆笔成方”。柳书笔画可以说无笔不逆,因此不见棱角,方笔虽斩钉截铁,但无露锋之弊。

柳体书法15个入门(柳体是集大成书体)(3)

柳体笔画特色

柳体的方笔分为两种:一种是较粗的笔画,方笔写得较为夸张,程式分明,如《玄秘塔》中“寺”字的第一短横、“達”字的上短横,《神策军碑》中“三”字的上短横、“之”字的平捺等。具体写法是起笔用笔尖在笔画左上角接近边缘处下笔,逆行至左上角,然后往下顿笔铺亳,此谓之“欲横先竖”,以写出方头,然后右行,稍提锋,使笔画中段细于起笔处。收笔略顿,作圆势收提。此类短横一般和长横配合使用,短横重于起笔,而长横则重于收笔。第二种即是长横或其他笔画,如上述“寺”、“達”、“三”等字的其他横画,《玄秘塔》中“安”字的长横等,书写程序和短横相同,只是力度稍减,逆锋顿笔简化,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效果比第一种细得多,不觉夸张。

笔力劲健柳体横平竖直,尽量少用曲笔。横画略呈左低右高之势,其角度约在5至10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竖画则几乎是绝对的垂直线,如有竖钩,则近钩处稍弯曲蓄势,但不影响整个笔画的垂直挺拔。撇、捺和倾斜的横竖画,也近于斜直线,故显得笔力劲健,无绕曲柔弱之弊。

柳体笔画形态十分丰富。比如点,即有圆点、长点(“察”字宝盖头左点、“等”字竹头下点,《神策军》“宅”字宝盖头左点等)、撇点(如《玄秘塔》“并”字上右点、《神策军》“濬”字中间两点等)、半蚁点(如宝盖头上边一点)等十几种之多。竖则有悬针竖、垂露竖、弧竖、带钩竖等,撇有兰叶撇、短刀撇、回锋撇,捺有金刀捺、平捺、反捺等。

柳体书法15个入门(柳体是集大成书体)(4)

不同的笔画用于不同的地方,方能取得最佳的表现效果。如半蚁点,取垂直势,起笔如竖,顿笔转锋后提笔转收,大头细尾,形如蚁取其半,用在宝盖头上边最为合适。程式分明柳体法度森严,行笔步骤了了分明,一丝不苟。因此学柳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也是柳体至今仍是幼童学书最佳范本的原因之一。上述方笔起笔即是一例。再如竖钩的写法:竖画行笔至欲勾处,向左稍弯曲蓄势,顿笔提转,使下方呈圆势,提笔后再顿笔蓄势,用力趯出。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钩,倒过来看状如鹅头。《玄秘塔》中“序”“等”、“練”,《神策军》中“孝”、“朱”,《金刚经》中“付”、“河”、“有”等字的竖钩,都是这种写法。

学柳体者,一方面要集中精神,全身力到,不可疲软拖沓,信笔为之,而另一方面又须朴素本分,力求自然,不可随意装饰,以致画蛇添足,形成习气。

结体柳书结体上颇具特色。其形体端方而偏长,中宫紧缩,四肢开张,主笔突出,对比鲜明。时而打破方块字的格局,以高低纵敛的错综变化来体现其结体的丰富性。柳书以方正偏长为主,但能随体赋形,不拘守颜体“大字缩之令小,小字展之令大”的成规,也不求个个字大撑格,对于本来形体偏扁或偏长的字能根据自身特点处理结体。

清刘熙载指出:“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

柳书在结构上主次分明,特别注重突出主笔,主笔的纵逸和其他笔画的收敛形成鲜明的对比。临习柳体,一定要弄清主笔所在,下功夫把主笔写好。

柳书在结体上十分注意相同笔画的变化,以避免雷同。《金刚经》中的“諸”字,单独的横画就有五个。作者在处理时,左边第一横取纵势,重在起笔。第二、三两横取敛势,轻起轻收,而两横的方向形态又有不同。右边第一横以短横处理,重在起笔,第二横则施以长横,重在收笔,与左边第一横又有不同,五个横画无一雷同。

柳体书法15个入门(柳体是集大成书体)(5)

柳公权《神策军》拓本局部

柳书在结体时十分注意穿插搭配、虚实相生。如《玄秘塔碑》中的“銘”字,左边“金”部的长画都放在左边,右边基本写齐,而右半部“名”字长撇则明显收敛。为了弥补,则加重横折处以求平衡。再如“處”字,此字结构较复杂,作者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作扁平结构处理,而以左边一短撇与下边相联系;下半部作菱形结构,“匆”部起首一撇紧接上部中心线,下边的钩与上撇相呼应,也在中心线上,这样整个字虽然结构复杂,却安置平稳。

左右结构的字,往往由于笔画悬殊和倾斜造成的视觉差,容易形成不平衡。柳书则以大幅度的错落加以调剂,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如《玄秘塔》中“街”、“雄”、“碑”等字,《金刚经》中“唯”、“诃”等字,左右两边形成很大落差,但在观者的心目中,两边的分量却是平衡的。这种在结体中有意识地使用平衡配置的做法,可以说是柳公权的一大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