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绝对堪称影史上的集中大爆发之年,涌现了大量的优秀影视作品。而在次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平淡无奇的《阿甘正传》打败了呼声最高的《肖申克的救赎》和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成功摘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并囊括最佳摄影在内的7项提名,成为那一年奥斯卡现场大爆冷门却又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
辉煌绝不止于当时。在此后数十年,观众们纷至沓来,或是闻其鼎鼎大名而前来观摩,或是为其他影片的落选心感不平而前来对比,然而神奇的是,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大浪淘沙般来了又走,这部电影的口碑却始终不曾下落,截止目前,豆瓣140万观众给出了9.5的五星评价,《阿甘正传》也稳居豆瓣电影Top250榜单第三,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和《霸王别姬》。
不同于夺奖之路上其他劲敌的叙事场面宏大和表现方式精美,这部仅仅只是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的生平的电影,到底是凭借着什么在影史长盛不衰?
这个疑问,大概曾困扰过很多包括我在内的人,直到我翻开了这部电影改编前的原作——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作品,然后在小说的最后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唔,那又怎样?我或许是个白痴,但是,无论如何,我多半岁月都在努力做对的事——梦想终究只是梦想,不是吗?所以,撇开其他的不谈,我认为:我永远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跟自己说,起码我的人生过得并不乏味。”
尽管改编后的电影与原著相差甚远(原著中更显讽刺意味和叛逆性),但当我在小说的最后看到这段话时,仍然还是忍不住浑身一震,终于发现了两者如出一辙的相似动人点,而电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被一语道破:
阿甘只是个普通人,就像我们一样,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甚至在先天的智力和体能上还不如我们。可他在度过自己的一生中所经历的过程,无一不和我们有所重叠。我们看阿甘,其实看得何尝又不是自己,过去的,现在的,或是未来的,一样的普通,一样的无能,但欣慰的是,那些我们在成长之路上所未曾做出的努力和固守的坚持,又被这样一个“傻子”用一种近乎治愈的方式实现了。
一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让观众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去反思,去和解。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两部最为大众叫屈的劲敌一样,《低俗小说》中光怪陆离的叙事线和《肖申克的救赎》中寻常人几乎难以遭遇的牢狱之灾,显然不如《阿甘正传》那样拥有更容易感同身受的观影群体。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轰轰烈烈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所走的路还是平平淡淡地降生,普普通通地成长,庸庸碌碌地生活。
影片最经典的传世镜头之一,是影片开头和结尾那一片随风飘动的羽毛。柔软洁白的羽毛随着轻柔的风扬起,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漂泊流落,穿过错落的村镇,穿过熙攘的人群,然后轻轻落在了坐在长椅上的阿甘脚边。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谁也不知道这片羽毛会落在何地,阿甘也不知道自己的身边会落下一片羽毛,包括羽毛自己都无法断言,它所凭依的只有那不定的风,阿甘和我们一样,只能在一开始凭依难以揣测的命运。
有人生来就锦衣玉食众星拱月,有人生来却凄风苦雨只能咬牙求一餐温饱、一室落脚,命运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却也是公平的,因为在我们摊开手掌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手上握着怎样的底牌。阿甘的妈妈甘夫人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阿甘的母亲,也不知道阿甘是一个智能只有75甚至连学校都无法踏进的低能儿,可她却拥有一颗在打击中依然倔强向上的灵魂,并在阿甘的成长过程中将这份心智言传身教给了儿子,让他学会勇敢,也让他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跟这个世界相处。
是她在这场看似不公的开局之初,率先洞悉了生活的本质,毫不自怨自艾,也毫不吝啬阿甘应得的那份爱,用正确的态度教会懵懂的小阿甘去看待这个世界,鼓励他大胆地拥抱这个世界,最后在病床上微笑着迎接死亡,用最平静的方式向自己的儿子展现了生命的终点和意义。
阿甘之所以成为阿甘,与甘夫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和恰到好处的推离密不可分。如果一味宠溺,阿甘或许只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低能儿;如果过度漠视,阿甘又会在世人的排挤和嘲笑中伤痕累累,但是很庆幸,在这不太幸运的命运的一开始,阿甘就获得了一份关于生活的箴言,并有母亲始终在身旁默默陪伴和鼓励。
然而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甘夫人这样的“启蒙”,实在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奇迹。而我们也并不能像阿甘那样,拥有“低能儿思考得少”的先天性“优势”,不去斤斤计较得失,不去患得患失,就像他最爱的姑娘珍妮告诉他的那句“run”一样,他的脑子里想得其实最是简单至极——
跑!跑快点!再快点!
越是简单的事越是少有人坚持,可越是简单的事,一旦成功,又将具有着极其瞩目的魅力,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事实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古有李白在厌学外出的过程中有感老妇人的“磨杵成针”遂潜心修学终成一代文学大家,今有达芬奇坚持摹画鸡蛋终成著名艺术家,放在了电影里,阿甘所做的又如出一辙,他只是坚持了一件事,那就是跑起来。
让我们将目光落在阿甘甩开助跑器的那一幕。
智能低下还戴着助跑器的阿甘在学校里经常受到欺负,不懂事的孩子们甚至经常在放学后追在身后嘲笑欺负他。在车辙遍布的林荫小道上,小阿甘在身后骑着自行车的男孩们的追赶下吃力地拖着僵直的双腿向前走去。他圆圆的眼中满是焦急和恐惧,可身后的笑骂声越来越近,就在这时,珍妮在身后大声叫他,“阿甘,跑!”
无路可走时,那句“跑”带着神奇的力量注入了他的内心,在年幼的他的心中毫不迟疑地种下了最坚定的念头:跑起来,跑快点,离开他们!
他咬了咬牙,迈开了步子向前跑起来。阿甘本来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听到珍妮让自己跑,也记得妈妈让自己保护自己,于是他就这样毫不犹豫地跑了起来,他没有听到她们让自己停下,于是他就继续跑,跑得像风一样,跑得助跑器都从腿间脱落,一直跑进了橄榄球场,跑进了全明星会,跑出了战争的残酷,跑到了总统身边,跑出了自己近乎传奇的人生。
仅仅一个“跑”的过程,几乎就可以概括成就阿甘这传奇一生的最质朴本真的注脚:那就是坚定一个跑的念头,然后坚持不懈地跑下去。
然而可惜的是,现实中的我们中绝不乏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的人,却无可避免地在“奔跑”的过程中抬起了头四处张望,最终乱花迷眼脚步错乱,失了那一股子坚持不懈的精气神儿。
有人说看阿甘会觉得十分熟悉,大概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曾经同样怀抱一腔孤勇,目不转睛地向前方跑去的自己。然而后来世事多艰人心易变,等到尘埃落定,这才发现早已跟最初的设想南辕北辙,而能够像傻子阿甘那样说一句“我永远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跟自己说,起码我的人生过得并不乏味”,则成了挂在嘴角的一抹苦笑,吐也吐不得,收又意难平,最后只能在眼角闪烁一缕湿意,这才在这部电影中悟得生命的最终意义。
虽然晚了,但能够在生命的终点前领悟这一点,便还不算太晚。而这种在相对的真实和梦幻的人生中,观众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忍不住会心一笑,然后慢慢学会释然,跟过往告别,跟自己和解,这份独特的情感体验,则赋予了《阿甘正传》别样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