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有些孩子因为存在某种生理缺陷,比如口吃,也会渴望获得一些特殊照顾。所有孩子初学说话时,差不多都有些口吃的表现,这是正常的。
阿德勒还发现,孩子社会感情的发展状况是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首要因素。社会意识强、愿意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学习语言的难度明显要小一些,他们的表达能力远比社会意识弱、喜欢独处的孩子好。
有些孩子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是否得了病,但送到医院检查后却发现,孩子的听说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大都生活在一种“说话多余”的环境中,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没有讲话的机会。比如,一些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还没开口,家人就猜到并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就像对待聋哑儿童那样。
当我们将所有东西都装在“银盘子”中,并且亲手端给孩子时,他们就会认为,是否开口说话并不重要,学会说话自然就要晚一些。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的方向,都会从语言中体现出来。
因此,不管是用来愉悦父母,还是满足特定的需求,语言都是他们表达优越感的必要途径。如果两者都做不到,我们才会怀疑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否有问题。
在学说话的过程中,孩子还可能遇到其他的障碍。例如,无法正确地发出R、K、S等辅音。不过,所有这类发音障碍都可以在后期得到矫正。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孩子的口吃问题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需要矫正治疗的只占极少数,而且这个过程非常辛苦。一些成年人说话之所以口吃,或者大舌头、吐字含糊,往往都是因为矫正失败了。
来看一个13岁男孩矫正口吃的案例。8岁时,这个男孩接受了为期1年的口吃矫正治疗,由于效果不好,这种治疗在之后的1年便停止了。
第三年,男孩到另一位医生那儿重新开始治疗,但1年之后,男孩的口吃病还是没有根除,于是第四年时他又放弃了。第五年年初,又一名语言教育家希望治疗这个男孩的口吃病。然而2个月后,男孩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变严重了。
没过多久,他又去了一家专业的治疗机构,虽然2个月后有所好转,但在6个月后还是复发了。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这个男孩的口吃病直到最后也没有治好。
大声朗读、缓慢说话、勤加练习……这些是他用过的治疗方法。有人注意到,在他保持适度激动时,口吃的状况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但时间一长就容易复发。他没有什么生理缺陷,平时惯用左手;小时候从二楼摔下来时,造成了脑震荡;12岁时,他的左脸中过风。
有位老师曾经教过这个男孩1年,并对他的性格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有教养,较勤奋,易害羞,容易发脾气。”
这位老师还提道:“一到考试时,他就会特别紧张。他热衷于体操与体育竞技活动,对技术活动兴趣浓厚。他的身上看不出领导者的特质,和同学关系融洽,偶尔与弟弟发生争吵。”
我们再来看看男孩所处的家庭环境。他的父亲是个急脾气的商人,见到儿子口吃就会厉声斥责。不过,男孩显然更怕母亲,并且认为母亲对他不公平,更疼爱弟弟一些。为了督促他的学习,父母还找来了一名家庭教师,这让他的自由时间变得更少了,男孩为此苦恼不已。
由此我们不妨大胆假设:男孩的害羞可能与口吃有关。容易害羞说明他和别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即便是他非常喜欢的老师也没治好他的口吃,因为这种习惯早已固化在他的脑海中,他本身也不希望别人来干预这件事。
造成口吃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口吃者所处的环境,而是他感知外在环境的方式。案例中,男孩的敏感与易怒心理扮演了重要角色。患有口吃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被动消极的孩子,反而证明他渴望获得优越感,敏感和易怒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据,个性脆弱的人也是这样。
只敢和弟弟吵架,说明他灰心、气馁;考前内心极度紧张且容易激动,说明他缺乏自信、害怕失败,担心天资不如他人。在内心强烈自卑与极度渴望优越感的双重影响下,他最终走上了一条无益于自己与社会的道路。
不过这个男孩愿意上学,因为和上学相比,待在家里让他更不开心。在家里,弟弟才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并把他挤到了家庭的边缘,这对他影响颇深。他过去受到的伤害与惊吓未必直接导致了他的口吃,但这些不幸的遭遇确实会给他造成消极影响,让他变得不那么自信。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注意——这个男孩8岁时还尿床。不少过去在溺爱中长大,后来又突然失宠的孩子会尿床,它其实传达了孩子对失宠不满的信号,所以即便是在深夜,他也渴望引起母亲的关注。
其实只要多加鼓励,让他独立,同时安排他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树立信心,这个男孩的口吃完全能够治愈。男孩自己也承认,这些不愉快,大多是弟弟的出生引起的。所以,我们也应当让他明白,使他误入歧途的,其实是他内心的嫉妒。
与口吃相关的症状还有很多,这里有必要做个说明。比如,口吃的人情绪激动时会怎样?我们发现,很多口吃者因被激怒而骂人时,完全看不出口吃的症状。年纪大一点的口吃者在背诵和说情话时,一般也不会口吃。这些现象说明,一个口吃的人是否会表现出口吃的症状,跟他说话的对象有关。换言之,当口吃者发现,自己必须通过语言与别人接触、建立关系时,心中就会形成紧张感,从而让口吃的症状暂时得到缓解。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如果没遇到任何困难,就不会有人注意到他的进步,并给予高度关注;一旦出现了问题,他就会成为家人关注的焦点,甚至让整个家庭为他操心。
孩子也会注意到这一点,并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达。说话正常的孩子则不会这么做,毕竟故意操控自己的动作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功能的紊乱。
口吃会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但一些家庭宁可找借口遮掩缺陷,也不愿帮孩子改变这一现状。还有一些家庭则对口吃的孩子关注过度,这也不利于他们成长。
孩子大都喜欢依赖他人,并且会借助显著的劣势来维护自身的优势。
巴尔扎克写了一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故事中提到了两个商人,他们都想从对方身上占便宜。讨价还价中,一个商人说话突然开始口吃,希望以此赢得足够的思考时间,从而确保自身的利益;
对手看穿这一诡计后,立马想出了装聋的对策,假装什么都听不见。为了让对方听明白,装口吃的人不得不费劲地说话,原有的优势瞬间丧失,双方也因此而扯平了。
有些口吃的人的确会利用这种小聪明来争取时间,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将他们像犯人那样对待。口吃的孩子应该被友好对待,要多加鼓励,他们的勇气会因此而逐渐恢复,这样的治疗才能真正起效果。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