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副词,为“不”的意思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汉语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可以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出自《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自相矛盾中的 弗 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自相矛盾中的 弗 是什么意思

自相矛盾中的 弗 是什么意思

弗,副词,为“不”的意思。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汉语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可以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出自《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典故:

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

应:回答。

译文: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示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在后,不是自相矛盾吗?”。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