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目前真正具备条件的只有大连市一个,因为大连市是辽宁省仅次于省会沈阳市的第二大城市。但是大连市的规划目标并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而是国家海洋中心城市和东北中心城市,甚至可以考虑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因此,大连市并不想成为辽宁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而辽宁省又有哪些城市具备省域副中心城市条件呢?或者说哪些城市想要成为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呢?目前来看,锦州市是特别期盼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但是按照省域副中心的两个基本条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人口规模。距离中心城市不能太近、太偏。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的距离最好在300公里以上。锦州市不完全符合,首先是锦州市的城市人口容纳量、地域平面建设空间、发展各种事业的容纳空间都已经饱和,其次是饮用水资源不足。纵览全省各地地级城市的状况,丹东是最适宜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首选之地区。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1)

一、丹东市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依据

丹东是古老的文化边境城市,在伪满时期是安东省省会和建国初期辽东省省会所在地。丹东市区的建城历史,在市区直径30公里内,自燕国(公元前311年)一秦朝一汉朝一王莽时期一东晋一高句丽一唐朝一契丹一辽朝一金朝一元朝一明朝一清朝的2300年里都是县级以上行政建制区域。如汉代安平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又叫西安平县;唐代泊勺城位于宽甸县虎山乡南。在今丹东市九连城镇,是辽一金一元朝的婆速府所在地,属于省级行政建制;辽朝叫来远城或来远县,按照辽国一正兵二丁的制度,来远城驻军为10800人。辽史卷一记载,辽太祖在公元915年10月钩鱼于鸭渌江。明代叫镇江城。清末建立了安东县。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2)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伪满洲国把东北4省划为14省,其中新增设的安东省管辖安东、凤城、赛马、宽甸等12县,治所设于安东县城,安东遂成为安东省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伪满洲国设置安东市。民国三十二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驻安东市。11月初,接收日伪政权,成立安东省和安东市,安东省的省会安东市。

1949年5月,辽东省成立,安东市隶属于辽东省。安东市是安东省、辽东省省会,为安东省和辽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9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设置辽宁省,丹东市隶属辽宁省。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市改名丹东市。意为红色东方之城。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3)

二、丹东市的地缘政治地理依据

丹东市鸭绿江对岸的朝鲜已经在国内启动经济制度改革了。近两年,朝日、朝美为了实现外交正常化正在密集接触商讨,与韩国的正常经济合作也处于实施阶段。朝鲜与俄罗斯、韩国合作的很多项目都已经实施。朝鲜在国内经济制度运作上已经在基层实行全面的生产指标承包责任制,制定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其目标是要使朝鲜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朝鲜在保证政治体制的前提下,朝日俄韩美的五国经济合作时代未来肯定会实现。丹东作为紧邻的边境口岸城市,将受到巨大的带动和国际物流的成倍增长,也将成为新的东北亚活跃的经济发展中心的最主要外交和交流的中国接点。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4)

三、丹东市的资源依据

在2035年,丹东将会逐渐成为东北亚新兴的北黄海石油开发经济区的石油工业城市。丹东位于北黄海盆地区域的石油带上。关于这个区域的石油资源研究大部分已经结束,处于开发阶段。1977年—1985年,在北黄海盆地的邻国第三系盆地的其中四口油井的钻探,发现在中生代砂岩(侏罗纪,白垩纪)中有良好的石油显示。其中1989年在606号井的拭钻中,日获石油60吨。石油地质专家成海燕就曾下结论:北黄海盆地白垩系与侏罗系的烃原岩均达到好烃源岩标准。田振兴在《北黄海盆地断裂特征及其深部构造研究》的研究表明:北黄海区域构造属于尚未开垦的含油远景区,也证明北黄海盆地是早中生代残留盆地基础上形成的侏罗一白垩纪褶皱裂陷盆地。据多个国内石油地质研究成果显示,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结果,在这一地区存在四套烃源岩。其中始新统含富有机质的湖相泥岩,有机碳达到7%,是良好的生油岩。龚建明认为北黄海盆地西部拗陷区的勘探程度最低,说明北黄海盆地中西部区域具有较厚的沉积层,与中国相邻的西朝鲜湾海底至少蕴藏着几十亿桶的原油。1960年到1998年间,朝鲜、韩国、中国、英国、俄罗斯先后勘探了黄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并确认北黄海盆地的西侧石油蕴藏量为50—400亿桶。目前,这个区域的石油资源的开发与竞争已经悄然开始了。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5)

四、丹东的地理扩容条件

在可扩容发展的平面空间良好。东港市市区南端到宽甸县虎山距离大约81公里,这是沿江沿海的最好发展地段。如果按照平均宽度20公里算,可以发展的面积为830平方公里。但此区域真正被开发面积大约400平方公里,而现在的市区人口大约100万左右。如果按照与大连、沈阳人口密度相比,则丹东在830平方公里范围内,还可以扩容城区400多平方公里和新容纳人口200万人。

五、丹东的环境依据

丹东是自然生态特色的边境旅游城市,没有工业污染和雾霾,水资源丰富,人口发展和容纳空间巨大,房价低于全省其他地级城市的平均水平,无公害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丹东经过近三十余年的城市建设,其直接成果是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养老胜地之一。丹东还有银杏绿化全国第一;鸭绿江水质全国第一;中国最美边境城市的盛誉。如今丹东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000多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0%左右,绿地率达到35%左右,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环境空气达标天数连年稳定在340多天,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鸭绿江水源地28项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是全省最干净的大河;城市居民小区实现100%绿化和花园化。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6)

六、丹东的旅游底蕴条件

丹东具有非常丰富而没有真正开发的古城文化历史资源,是恢复打造具有各个朝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新兴古文化旅游城市。在1930年以前,丹东就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而且已经国际化了。丹东东港的前阳洞穴出土的人头骨化石,测定标准年代为18620年,有4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子村后洼原始村落遗址等十六处以上,而辽契丹、渤海国、明朝、清朝的遗址更多。这些古代遗产的标志性开发,具有巨大的经济文化和战略价值。另外,丹东可以开发和扩容大孤山,黑沟镇老庙沟、元宝山、凤凰山等的寺庙群。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7)

七、丹东的基础设施条件

丹东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优势,与朝鲜半岛有300公里的边境线。铁路方面,丹东距平壤220公里,距首尔420公里,是连接日本下关、韩国首尔、朝鲜平壤、中国北京和俄罗斯莫斯科的欧亚铁路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丹东机场全年共有在飞航线5条,分别为北京-丹东航线、深圳-上海(浦东)-丹东航线、上海(虹桥)-青岛-丹东航线、天津-丹东航线及丹东-烟台航线均为国内航线。东境内有铁路线260公里,主要有沈丹铁路、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铁、凤上铁路、丹通快速铁路、通灌铁路。丹东站是沈丹铁路的终点站,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铁路相接,北京—平壤、莫斯科—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经丹东出入国境,让丹东市成为了交通枢纽城市。大东港已经是中国东北重要国际海运进出口港口,有铁路通往正在改革的朝鲜。丹东港距韩国的仁川港仅245海里,是联结韩国、日本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丹东新区已经投入运营中,仅此新区就可再容纳30—50万人口。辽宁省属于人多地不广、地域上南北长,东西窄,省会位于中心区域,客观上需要在最有潜力和空间又适宜^居住的东部丹东市做省会沈阳的副中心。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8)

八、丹东的区域条件

丹东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一个以工业、商贸、港口、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是国家级边境合作区、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港口、铁路、公路、管道、机场5种类型10处口岸,1处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是中国对朝贸易口岸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九、教育发展空间

依据普通高等教育有规模可成倍增加空间。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丹东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丹东分院合并组建了辽东学院,奠定了丹东高等学校再发展的基础。在基础教育方面,丹东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77所,拥有教职工27747人,其中专任教师22868人。全年共有在校学生27.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761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8369人,初中在校生54457人,小学在校生91611人,幼儿园在校生41377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3466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316人,由于目前丹东市校舍多,学生明显不足,对于人口成倍增加具有很好的容纳就学的空间。

基于以上所述,丹东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基本条件,能够承担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的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因此,建议丹东市各个有关政府机构联合论证和申请丹东市定位为“辽宁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丹东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关于将我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培育成辽宁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