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中华绒螯蟹。

大闸蟹是最好吃的蟹吗(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挥舞大钳,“横行”水域

中华绒螯蟹是弓蟹科、绒螯蟹属甲壳类动物,又名河蟹、大闸蟹。它们的螯足(钳子)粗壮有力,内里长有锯齿。雄蟹的螯足内外部都长有厚厚的绒毛。

中华绒螯蟹虽在淡水里生长,但却要在河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后代。每年秋季,中华绒螯蟹都会汇聚到通海的河道中,顺流而下至河口区域,在此交配、产卵、越冬。

中华绒螯蟹在中国分布很广,通海的江河基本都有分布。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发展,中华绒螯蟹随着大型船舶漂洋过海,来到世界沿海诸国。

中华绒螯蟹有什么习性?

中华绒螯蟹喜欢在泥岸的洞穴栖息,或匿藏石砾及水草丛里。它们捕食凶猛、食量大、消化力强,不管是水生维管束植物、岸边植物,还是有坚硬外壳的螺、蚌等,都是它们的“盘中餐”。中华绒螯蟹捕食时,各个器官都有其作用,第一对触角上的嗅觉感觉毛,用来鉴别食物;用螯足捕捉食物,第二对步足一道捧递至口边,此时“口器”自行张开,食物先传到第三颚足,再到大颚被咬碎、吞下。

中华绒螯蟹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和保护能力。当受到强烈刺激、机械损伤或蜕壳不出时,常常会发生丢弃胸足逃跑的现象。中华绒螯蟹“断肢”都选在固定部位,这里构造特殊,既可防止出血,又能再生长出新足来。中华绒螯蟹的自切再生现象,只是在幼蟹生长蜕壳阶段才存在,性成熟以后的中华绒螯蟹,是不易再生新足的。

食蟹,是国人对秋天的“尊重”

中国古人有“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说。中华绒螯蟹是中国传统的水产珍品,营养丰富,每100克“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质14.0克、脂肪5.9克、钙128.0毫克、磷145.0毫克、铁13.0毫克、核黄素0.71毫克。

秋天的中华绒螯蟹膏黄肉美,处在最佳食用时机。《红楼梦》中描绘了大观园众人秋天赏菊、吟诗、品蟹的场景,可谓风雅至极。江苏境内,有太湖、阳澄湖、长荡湖、固城湖、洪泽湖、大纵湖、高宝湖网等重点围养蟹区域。

中国人食蟹,喜欢搭配生姜、黄酒。按照中国传统医学观点,螃蟹性寒,搭配鲜嫩的生姜一起吃,或者吃蟹肉时蘸点姜醋汁,不仅能去腥、解腻,还有温中暖胃的作用。

采写:金亦炜

美编:葛逸潭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编辑: 刘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