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6、伍连德开启东北抗疫先河
(1)东北疫情
1894年香港的鼠疫持续了几个月后逐渐消失。
然而,这场鼠疫大流行还远没有离开中国。
1910年,列强们垂涎已久的中国东北三省又笼罩在了鼠疫的阴影之下。
1910年10月25日,中俄边境小城市有一家“魁升员”客栈,2位从沙俄回国的矿工在这里投宿。这2位矿工却突然发高烧,不停咳出鲜红血液,身上出现紫红斑点。当地医生对这种奇怪“病症”束手无策,很快两位矿工就死了。然而这不是结局,而是恐怖瘟疫的开始。
疫病的重灾区傅家甸。这里是中国人聚集地,居住的多是从山东、直隶两省来“闯关东”的苦工。
紧接着,客栈、酒吧里服务员也出现相同的症状。短短几天,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也陆续有居民死于同样的神秘疾病。
瘟疫如水泻地,似火燎原。从中俄边境,从哈尔滨,一路南下。长春,沈阳……很快就夺去数百人生命。恐惧感瞬间渗入到东三省每个人心中。
更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英、法、日、俄等国家还想利用这场鼠疫动心思,控制我国东三省,以至于局面非常危急。首先是俄国和日本看到了机会,假惺惺地要来防疫。他们以清政府无能,保护本国侨民等理由,要开出军队主持东北防疫。英法等国吃不到肉,便给清政府施压:不能向日俄退让。
(2)临危受命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和诸般压力,清廷的反应是迅速、积极的。
摄政王载沣命令度支部拨付内帑白银15万两,又向银行借60万两,用作防疫经费。
更关键的一点,清政府外务部右丞施肇基任命留英医学博士伍连德为总医官,到哈尔滨主持防疫工作。
中俄双方的医官和兵役
伍连德祖籍广东,1879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槟城州),17岁留学剑桥大学,后来先后在圣玛丽医院学习,在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学习。1903年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且是当届第一名。
学成后的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1904年在自己的出生地槟榔屿开设诊所。次年便遇到了施肇基。
疫情紧迫,临危受命的伍连德。1910年12月24日平安夜,伍连德带着他的助手林家瑞,准备了些防疫所用的东西和实验室所需物品,冒着寒风急赴东北。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哈尔滨的时候,瘟疫已经在哈尔滨流行一个多月。
疫病的重灾区是傅家甸。这里居住的多是从山东、直隶两省来“闯关东”的苦工。当疫情传到这里,活路成了死路。那些凝聚着亲情、友情和乡情的暖融融的土炕,成为了疾病传播的温床。死神在这里伸出了巨大的爪牙,从第一例死亡开始,不到一个月,傅家甸每天的死亡人数已经过百。瘟疫者必死,往往全家毙命,男女老少都难以幸免。马路上横七竖八躺着冷冰尸体。整个傅家甸,笼罩着浓浓的死亡气息。如果不能将疫情扑灭,这里也将变成一座“鬼城”。
年轻的伍连德面对偌大的东三省每天都在攀升的死亡数字,他的压力可想而知。一步做错,可能是万千生命的终结,万千家庭的破碎。
(3)解剖尸体
伍连德很清楚,要战胜病魔,首先得搞清楚这次的瘟疫到底是什么病,这就不得不对患者进行解剖。可是即使在今天,许多中国人仍无法接受遗体解剖,何况是一百多年前的清朝!
虽然傅家甸有着堆积如山的尸体,但他们的家人都不同意伍连德的解剖请求,伍连德与助手挨家挨户地敲门,得到的是一次次的拒绝。
总算天无绝人之路,12月27日,也就是伍连德抵达傅家甸的第三天,有人报告,在一家客栈内有一名日本籍的女人刚刚死亡,也是病死的。
由于她是日本人,她的家属不抗拒解剖这件事,因此伍连德在得到同意后立即带上助手赶去那家客栈。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例现代医学解剖就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展开了。这是清朝时期民间第一次尸体解剖。
接下来便是严谨求证过程,只有拿到足够证据,才能确定死因、控制瘟疫。当时在“贝克显微镜”帮助下,终于找到瘟疫恐怖元凶——“鼠疫杆菌”。
伍连德立即起草电报稿,将东三省鼠疫称为“肺鼠疫”,认为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他建议清政府彻底封锁哈尔滨,切断鼠疫流通的道路。就在他等待清政府回音的这天,疫情全面爆发。哈尔滨每天死亡人数急速攀升,甚至天津、北京都出现零星鼠疫病例。当时流行鼠疫蔓延,北京天津也告急!
疫情暴发,东三省告急
1911年春节即将到来,闯关东的人将大批返回山东。如果没有任何控制措施,瘟疫会蔓延整个中国。38个小时后,伍连德终于收到清政府的回信。同意伍连德建议,继续全权领导鼠疫防疫小组工作。
(4)寻找疫源
1911年1月4日,后援力量陆续赶到哈尔滨,多名医生加入伍连德的队伍。伍连德也下决心要找到鼠疫杆菌的源头。此刻忽然间,他想到了最初解剖的那具“女尸”。
那个女人曾经与一个皮货商居住,而那个皮货商经营的就是貂皮、旱獭皮。
难道是貂皮、旱獭皮毛携带鼠疫杆菌?
伍连德开始对皮毛的调查,果然在旱獭皮毛里发现了——“鼠疫杆菌”。
原来,俄国人很喜爱貂皮大衣。可是貂皮有限,有人便捕捉草原旱獭仿制貂皮大衣。巨大利益刺激捕猎者,他们开始大肆捕捉草原旱獭。有经验的猎人不会去捕捉生病的旱獭,而闯关东的人没顾忌,他们大量捕杀巢穴里病疫旱獭,从而导致病菌的传播。
虽然怪病的种类是搞清楚了,但此时又有新的问题摆在了伍连德的眼前。
在当时,全世界有关鼠疫研究最权威的专家是日本的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先生,他曾因分离出鼠疫的致病原——鼠疫杆菌而名动医坛。以他为首的主流医学界普遍认为,鼠疫的唯一传播途径来源于老鼠身上的跳蚤,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
可跳蚤只能适应温暖的环境,当时整个东北零下三十度的天气,大雪纷飞,连老鼠都看不见几只,更别提跳蚤了,这些鼠疫杆菌是如此传播的呢?
伍连德也很纳闷,他以前也接触过鼠疫患者,他们的症状似乎都与这次在东北流行的鼠疫有很大不同。就拿黑死病来说,前面也说过,罹患黑死病的患者皮肤上会有大量黑色疱疹和肿块,而这次的鼠疫患者的主要症状却是发烧咳嗽,病人的死因都是由肺炎引起的窒息而死。以前的鼠疫患者的死亡时间也不会像这次这么快。
最奇怪的是,以前一般是一家中只有一部分人患有鼠疫,这次却是一家中只要有一个人患上鼠疫,基本上就是死全家的节奏。不仅是家人,甚至只要与鼠疫患者共处过一室,就会有很大可能也会被感染。
1911年,哈尔滨客栈与学校均被租用为消毒所或病房(大批身着自制防护服与佩戴口罩的检疫防疫人员驻守于此)
这一切让伍连德开始怀疑,他面对的不是以往简单的“腺鼠疫”,而是一种更为烈性的疾病,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飞沫和呼吸传播的急性肺部炎症,是当时中外医学界皆从未知悉,毫不知情的另一种新型鼠疫,他给这个病起名叫“肺鼠疫”。
哈尔滨防疫局
结论一出,伍连德病引起了当时在哈尔滨的其他外国医生的嘲笑,在他们看来,伍连德根本“什么也不懂”。
随着疫情愈演愈烈,曾经主持1908年唐山鼠疫防治工作的天津北洋医学堂教授、法国医生杰拉尔德·梅斯尼(Gérald Mesny)增援哈尔滨,他和很多外国医生均认为,不存在人与人之间飞沫传播鼠疫的可能。因此,如何防治疫情,各方意见不一,僵持不下。伍连德面对外国医学专家的巨大压力,无奈请辞,但还是得到了清朝当局的挽留。
为了论证伍连德的观点是错误的,杰拉尔德·梅斯尼更是现身说法。带着自己的助手,在不佩戴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面诊了几个病人,丝毫不顾伍连德“一定要戴口罩”的劝诫。
不出所料,法国医生梅尼斯最终也感染了鼠疫,而且短短9天后就死亡,当时便再也没有人敢质疑伍连德的理论。
鼠疫杆菌
1月11日,在梅尼斯死去的当天,应伍连德的要求,东三省总督锡良以“万万火急”的字眼向清廷军机处发了一份急电,在这份电报中,锡良强烈请求隔绝东三省之交通,并在铁路及交通主要沿线建立防疫所、隔离所等。
等到清政府同意后,东北铁路全部停运,紧接着,一个个防疫所、一处处临时医院,沿着铁路线迅速地铺张开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东三省共设置了防疫机构1746处,并且,这些机构延伸到了广大的乡镇。
(5)科学防治
搞清楚鼠疫的庐山真面目之后,接下来就是制定防疫策略和建立防疫体系。
其实,伍连德面对鼠疫的防治体系,就是我们今天的防疫体系的“前身”。
很多做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接下来我们就针对伍连德在哈尔滨防治鼠疫的那次经历,总结出他防疫体系的5大要点。
①公开疫情,宣传防疫科学和政策
当时人们普遍存在隔离的恐慌和躲避感染的侥幸心理。当时鼠疫病人入院后无法治愈,被确诊的患者全部死亡,再加上一些地方庸医借机敛财,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为了消除流言,伍连德决定采取公开疫情、积极主动的宣传策略。他领导防疫人员在报纸上刊登疫情消息、防疫措施和相关的卫生知识,为公众讲解知识,回答问题,安抚了公众情绪。为了减少恐慌,防疫局每天都会发布头天的确切死亡人数,很多报纸也会相应进行刊登。无论是官方的传单、告示还是民间的报纸,都开始用大白话或者漫画,宣传鼠疫的知识以及具体的防疫措施。
鼠疫防治告示
如辽宁省的告示上写着:“住房不可太闭塞,要开窗眼,换点空气……闹疫时候,戏团、饭馆,人多气杂,均须时时回避……大家要赶紧防备,不要全靠着官家。官家是从旁着力,你们百姓能自己防备,是从根本上着手的……”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百姓的抗拒逐渐减少,也让各方势力看到了清政府防疫的决心。
国际和民间的捐款开始兴起,日本南满铁道会社捐助15万日元用于防疫,乡绅和商家们开始捐款捐物。连曾经反抗较多的奉天商会,也开始要求各商户按铺交纳防疫费。百姓们也渐渐愿意接受隔离等措施。那些曾经互相掣肘的势力,在疫情控制的关键阶段,联合在一起了。
②推广口罩,防止病菌传播。
伍连德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疫情的传播与空气有关,所以他要求疫区人员都必须佩戴口罩。这是中国第一款口罩,采用当地的普通外科纱布制成,佩戴方法和如今流行的主流口罩基本相同。这种因地制宜的口罩,和西方正规医学口罩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于是被人称之为“伍式口罩”。
伍式口罩
哈尔滨冰天雪地里的防疫人员
③隔离患者,防止疫情扩散。
当时的疫情之恐怖已经无法形容,哈尔滨傅家甸区域人口仅仅2万余人,在1月份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83人死亡。是死亡,不是感染,那个时候的地方政府没有精力去统计感染人数,只统计死亡人数。有人收敛的死尸,扔在乱葬岗,无人收敛的死尸,就直接堆放在冰天雪地里。
伍连德还将所有的患病人员以及可能患病人员都控制起来,建立起了一个疫区,并将其分为了4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人佩戴着不同颜色的袖章,大家平时不许离开自己所在的区,也不许先去其他地方串门。如果一定要离开,那么必须提前提交申请,回来后要重新接受单独隔离。当时就连区内的军人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章,不许随便走动。这种分区处理的方法虽然与我们如今有所不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铁路沿线用火车车厢临时隔离病患
这些平民是接触过鼠疫病例的密接人员,防疫人员准备把他们接去隔离。
防疫人员准备把患者接去隔离。
他封锁了哈尔滨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区域,一旦发现病人,马上隔离,并且接触者也要隔离;在哈尔滨阻断交通,并设立检疫点;建立医院,根据病情,将病人分开观察和治疗。
伍连德的隔离措施被清廷采纳。1911年1月13日,清廷封锁山海关,任何人出入山海关都必须在军人的看守下滞留5日,确认无恙才可以放行,当时连太子太傅都被挡在了山海关之外。
为了配合分区防疫和交通管制,从长春调来的1160名士兵组成的步兵团。他们被安置在哈尔滨城外的一家面粉厂里
1911年1月14日至19日,南满铁路与东清铁路陆续停止运行。
1911年1月21日,京津铁路全部停止运行,清廷建立三条军事防线,避免春运南下人口四处流动,对鼠疫严防死守。
在这种级别的军事戒严下,鼠疫被控制在了东三省之内。
④定期消毒,防止疫情延续。
消毒是东北防疫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自开办防疫到宣统三年三月三十日止,奉天省城共计家屋消毒537处、屋外消毒290处,共计827处;吉林省城共计消毒125处,家屋消毒107处、屋外消毒18处。各地主要使用的消毒药品是石炭酸、生石灰、盐酸、升汞、福尔马林、硫酸等。当时哈尔滨地区的疫区并不小,但是伍连德却不辞辛苦,就地建立“临时消毒所”,带着大家一条街,一条街的喷洒消毒药水,以此来防止疫情发生。而这种定期消毒的方式,虽然看起来繁琐无用,可实际上却非常重要。
当时长春的入殓协会机构,他们正在把尸体从棺材里抬出来并进行消毒。看得人们应对疫情的着装已十分先进。
病人接触过个物品乃至部分房屋被焚烧
防疫人员结束工作后进行消毒
⑤焚烧尸体,阻隔传播途径。
虽然灾区被控制在了哈尔滨,但死神的步伐仍未停止,每天死亡人数依旧众多,有一天竟达到了183的惊人数字,其中还有不少就是伍连德手下的医疗队成员。伍连德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想着想着,他把目光移到了傅家甸城北的一座山上,那里是一处坟场。
原来,由于是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泥土压根刨不下去,因此那些病死的死尸被运到城北后都是直接扔到地上。整个傅家甸24000多口人,已有1/4在鼠疫中丧生,6000多具尸体在郊外排了整整一公里。
毫无疑问,那些因患鼠疫而死去的人,身上是带着鼠疫杆菌的,伍连德认为必须将这些尸体集中统一焚烧。可是当时的老百姓却接受不了这一点,甚至为此提出了大规模的抗议。为此,他还特地请了一道圣旨。医生请圣旨焚尸,近代中国新旧思想交替,出现如此滑稽的一幕。好在最后清廷和地方上的官员也都支持,伍连德这才得以完全这一道步骤。
抬埋队的工作人员。死者太多,棺材不够用,很多尸体便被直接扔在坟场
1911年1月30日,辛亥年的大年初一。
这天清晨,在傅家甸坟场,伍连德亲自指挥,200名裹着白色防疫服的工人在尸堆里忙活。
他们把每100具尸体或棺材堆在一起,共22堆。
下午2时左右,在疫区高级医官、部分地方文武官员与俄方防疫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所有的尸体被泼上煤油并点燃。
载着一车尸体的马车正在前往哈尔滨火化场
尸体直接在户外火化,黑压压的一片
尸体焚烧现场。伍连德还让当地官员、乡绅们去看坟场各处的尸体,告诉他们潜在的危害。
这是当地,甚至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中焚尸行动,烈火足足烧了三天才熄灭。
在哈尔滨焚尸当天,东三省总督锡良电令吉林、黑龙江巡抚,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尸体。
此后数日,傅家甸的死亡人数逐日下降,至3月1日,竟完全停止;同时,在俄界焚尸1466具,长春焚尸4643具,60个府县纷纷效仿后,其他地区,至四月底,亦告肃清瘟疫。
长春知府何子璋视察火化工作。
(6)首战告捷
很快,东北的疫情就出现了转机。
1911年3月1日,哈尔滨首次出现了零死亡!距离伍连德首次抵达哈尔滨仅仅67天,距离清廷采纳伍连德建议,封锁山海关,仅仅过去了47天。
而距离伍连德焚尸的大年初一,刚好一个月!
整整24个小时之内,哈尔滨无一例死亡!这是几个月来的首次。
零点钟声刚过,在一片欢呼声中,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哈尔滨傅家甸的隔离。
这一天,载入了史册。
1911年4月23日,清政府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
事后,奉天防疫总局编撰了《东三省疫事报告书》,它统计的中国居民死亡人数为50927人,加上日本侨民区的228名死者,关内各省的近万名死者,这次鼠疫总计遇难人数为60468人。
曾肆虐欧洲长达四个世纪的鼠疫,被人在几个月里防疫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而且是由贫困落后的中国做到的,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东北,满清王朝大厦将倾,地方吏治凋敝,中国传统医学与世界医学前沿几近隔绝,抗疫机构、机制一片空白,专业人才与器材奇缺,国外抗疫理论与技术权威漠视与挤兑。伍连德,这位年轻的医官凭借着敏锐的职业直觉,发现了这一次疫病传播的播散链条,破解了技术难题,掌控了抗疫的主导权。大疫面前,各级官吏、军警、百姓表现出超高的纪律与效率,同生死,共患难,倾力襄助,成就了抗疫传奇。
梁启超先生曾经盛赞伍连德道:“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这段话极尽盛誉,却又丝毫不为过。
梁启超题词:“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7)二战鼠疫
第二次鼠疫时的工作
1921年1月,在第一次扑灭鼠疫10年后,第二次鼠疫在哈尔滨卷土重来。
伍连德经过20天的努力,用隔离的方法刹住鼠疫长驱直入的猛烈势头。
当时的人们,不愿被隔离,隔离了也是拼命地逃出。
伍连德这次没有政府军队配合,只有动用宣传工具,劝说老百姓。
他动员政府人员上街宣传,利用社会力量办防疫报纸,自己率防疫人员亲自上街演讲,公开回答民众的所有疑问。
1921年,在哈尔滨旧式街巷中搜查肺疫患者之情形(前为疑似染疫者,后为戴口罩者为检疫人员与军警)
一系列富有诚意的做法公开了疫情,取信于民,最终说服民众积极配合,防疫进入了良性轨道。
1921年4月,第二次鼠疫势头下降,5月底,北满疫情全灭。
而此次死亡率为9300人,和10年前的6万多人相比,已经很成功了。
此后,鼠疫在东北再无大的流行。
而其本人,一直遵夫人所嘱,坚持学者立身,不染政事。
无论是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邀他出任卫生署长,还是蒋介石请他出任军医司司长,都被他一概拒绝了。
由于在治疗鼠疫方面获得了卓越成就,所以1935年诺贝尔奖直接将伍连德列为了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候选人。要知道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国人能够走进诺贝尔奖的眼帘,这对于一位医学者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8)国士无双
他是国际顶尖学府走出来的医学博士,
他是冒生命危险抛妻别子单挑鼠疫的勇士,
他是“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国士,
他是三朝医学元老,视高官厚禄为粪土的隐士,
他是把中国防疫工作打入国际社会,万国称颂的“鼠疫斗士”!
1959年,伍连德在生命终结之前,整理写出自己毕生经历,出版了《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亚槟榔屿逝世,享年81岁。
为其送葬灵柩车
缅怀伍连德,必须记住他对中国所做的“N个第一”:
①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他是会长。
1911年4月,在奉天(沈阳)召开有英、美、日、俄、德、法、意、荷、奥、墨、中国11国家医学专家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主席。会上介绍了中国防治鼠疫的经验,与各国专家交流研究成果。会后伍连德被中国政府委任为外交部医官,同时保留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职位。
万国鼠疫研究会开会之情形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纪念币(清宣统三年,1911年制,正面)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纪念币(清宣统三年,1911年制,反面)
②第一个华人诺贝尔奖候选人。
因为论证旱獭疫菌在动物之间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被推举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③建立中国第一个防疫机构——北满防疫事务处,并在1930年在上海成立海港检疫管理处,使其成为全国港口检疫中心。
④在华行医30年,立志建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化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
在他主持下,1918年终于建成北京中央医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综合型大医院。
⑤他把西方先进医学知识引入中国,第一次进行人体解剖,上书朝廷批准解剖,制定条例,并进行临床教学实习,致力于现代医学教育,被称为中国现代医学之父。
⑥1915年,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他还参与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伍连德编著《鼠疫概论》,1937年初版
(长篇连载,未完待续)
[1] 奇云. 历史上肆虐人类的传染病[J].生物学教学,2003,28(9):40-44.
[2] 奇云. 在人类历史上犯下滔天罪行的传染病[J].科学之友:上,2003(6):12-15.
[3] 奇云. 正在显现的传染病威胁着人类[J].生物学教学,2003,28(7):5-8.
[4] 奇云. 警惕新传染病陷阱[J].生活与健康,2003(7):6-11.
[5] 奇云. 鼠疫、天花、霍乱、斑疹伤寒和埃博拉的故事[J].生活与健康,2003(6):18-20.
[6] 奇云. EID向人类宣战[J].科技潮,2003(6):48-49.
[7] 奇云. 青霉素的再发现与分配色层分析法[J].生物学通报,1987(10):47-49.
[8] 奇云. 征服“死亡天使”是否有过[J].发明与革新,1996,07:32-34.
[9] 奇云. 征服“死亡天使”的伟大历程——纪念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术二百周年[J].科技文萃,1997(4):122-124.
[10] 奇云. 揭开登革热的神秘面纱[J].生物学教学,2002,27(006):35-37.
[11] 奇云. 艾滋病毒的发现者究竟是谁——震惊世界科坛的“盖洛事件”[J].医学与哲学:A,1992(6):5-7.
[12] 奇云. 决战SARS,十万火急[J].上海科学生活,2003(5):16-21.
[13] 奇云. 挑战与希望——艾滋病的治疗与研究[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1993(4):14.
[14] 奇云. 牛痘病毒的新贡献[J].生命的化学,1991,11(1):15-17.
[15] 奇云. 艾滋病毒发现权之争[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1992(4):24.
[16] 奇云. 在人类历史上犯下滔天罪行的传染病[J].科学之友,2003(6):12-15.
[17] 奇云. 人工合成病毒引发恐慌[J].发明与革新,2002(11):34-35.
[18]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3(7):43-45.
[19]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世界会怎样[J].海峡科技,2003(7):22-24.
[20]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J].世界科学,2003(06):9-11.
[21] 奇云. 南极发现神秘病毒带给人类灭顶之灾?[J].科学大观园,2003(6):20-21.
[22] 奇云. 南极神秘病毒带给人类灭顶之灾?[J].海峡科技,2003(4):27.
[23] 奇云. “米米病毒”是第四种生命形式吗[J].科学之友:上,2004(12):26-27.
[24] 奇云. “米米病毒”是不是独特生命形式?[J].科技文萃,2005(2):27-29.
[25]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J].科学24小时,2003(12):4-7.
[26] 奇云. 超级恐怖——埃博拉病毒重现江湖[J].上海科学生活,2002(1):26-30.
[27] 奇云. 如果没有病毒[J].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03(12):3.
[28] 奇云. 南极冰融激活古老病毒?[J].视野,2003(8):50-51.
[29] 奇云. 南极神秘病毒带给人类灭顶之灾?[J].海峡科技,2003(4):27.
[30] 奇云. 为人类战胜丙肝奠定基础——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生命世界,2021(1):44-53.
[31] 奇云. “南极神秘病毒”会否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J].科技潮,2003(4):52-53.
[32] 奇云. 南极病毒:潘多拉魔盒即将开启?[J].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05(6):26-27.
[33] 奇云. 人造流感病毒又一潘多拉魔盒?[J].科技潮,2012(4):64-65.
[34] 奇云. 狙击艾滋病病毒——中美科学家抗艾滋病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J].科学之友,2005(7):25-26.
[35] 奇云. 艾滋病毒攻势迅猛免疫系统无法招架——艾滋病没有潜伏期[J].知识就是力量,2005(5):65.
[36] 奇云. 艾滋病没有潜伏期[J].科技文萃,2005(12):79.
[37] 奇云. 国外妇女保健忧思录[J].医药前沿,1995(6):6-7.
[38] 奇云. 艾滋病小资料[J].中学生物教学,2002(5):1.
[39] 奇云. 幽门螺杆菌胃的亲密敌人[J].生命世界,2005(11):48-51.
[40] 奇云. “诺瓦克”元凶没找到,关于病毒人类了解多少?[J].党建文汇:下半月版,2007(2):39.
[41] 奇云. 打开SARS疫苗问号[J].苏南科技开发,2004(5):30-31.
[42] 奇云. 文楼的悲剧[J].上海科学生活,2001(12):24-27.
[43] 奇云. 乙肝疫苗致严重细胞溶解1例[J].医学信息,1996(5):47.
[44] 奇云. 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J].世界科学,2001(3):20-21.
[45] 奇云. 改造蚊子,向基因开刀[J].世界科学,2005(12):16-17.
[46] 奇云. 抗疟新药青蒿素传奇[J].健康天地,1995(5):32-33.
[47] 奇云. 中草药加入抗疟大军[J].发明与革新,1991(3):22-23.
[48] 奇云. 抗疟新药青蒿素传奇[J].医药前沿,1995(5):32-33.
[49] 奇云. “超级细菌”肆虐之谜[J].科学养生,2010(12):16-17.
[50] 奇云. “埋藏”在肠胃中的诺贝尔奖——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过程[J].生物学教学,2006,31(3):7-10.
[51] 奇云. 征服艾滋病的分子途径[J].生命的化学,1991(1):26-28.
[52] 奇云. 松开免疫系统的“刹车”[J].生命世界,2019(4):8-11.
[53] 奇云. 炭疽病疫苗即将诞生[J].海峡科技,2002(3):22-23.
[54] 奇云. 科学家再造“西班牙流感”病毒[J].自然与科技,2006(1):6-9.
[55] 奇云. “超级细菌”肆虐之谜[J].世界科学,2010(9):18-21.
备注:
以上参考文献,是作者早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与本文(《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相关的文章。有兴趣者可到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浏览或下载全文。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1)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2)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3)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4)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5)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6)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7)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8)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9)
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传染病(第一集)——鼠疫篇(10)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专题(《奇云空间》13期连载导读)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第21-25期导读)
姓氏基因的神、奇、妙、趣!(连载第1-4期导读)
深度解读科幻大片背后的科学元素(导读)
恐惧症探秘(第1-4期导读)
“人类基因组计划”探秘(第6-11期导读)
“上帝粒子”背后的故事(第1-6期导读)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第1-5期导读)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十二)
CAR-T细胞疗法:抗癌神药的前世今生(连载之一)
科学家的故事汇编(第五辑)
舌尖上的安全(23)——面粉中,有多少非法添加让人心有余悸?
#创作挑战赛##2022年诺贝尔奖揭晓##我要上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