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散文(西双版纳赏美文)(1)

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散文(西双版纳赏美文)(2)

每年傣历十月,是金风吹来的时候,它带来了秋的气息和傣家人最吉祥的色彩。金风过处,柑橘醉红了脸,谷穗笑弯了腰,玉米咧开了嘴……于是,勐遮坝子进入了一年最忙碌的秋收时节。

一大早,当山椒鸟还在窝里睡觉的时候,田野便热闹开了。男人女人们在自家田里忙着收割,不时跟远处的人家大声打着招呼,交流着农事,相互夸赞稻谷的长势。宽阔的田野上空,回荡着男人们粗犷的呼喊声和女人们爽朗的欢笑声,还有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吵闹声。

稻田里,阿爸阿妈的镰刀在谷草间唰唰舞动着,身后,沉甸甸的谷穗横躺在秸秆上,像两条宽阔的黄金大道,长长地延伸开来。阿婆在田边的窝棚忙出忙进准备早饭,我和阿弟在后面捡拾掉在田里的谷穗。大黄狗也不闲着,听见田里有田鸡或秧鸡的响动,便汪汪地叫着冲进田里。大黑牛安静地躺在田埂边,津津有味地嚼着刚刚割下来的新鲜稻草。

傍晚,当忙碌了一天的家人吃完晚饭走出窝棚时,火烧云已在天边慢慢地延伸开来,一簇簇、一团团,浓浓烈烈,像火燃烧在天际一般,随后浩浩荡荡地红透了整个天空。火烧云布满天空的时候,是家乡最美的时候,田野镀金,山川溢彩,就连路边的花花草草也浸入了几分温暖的色彩。

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散文(西双版纳赏美文)(3)

火烧云是多彩的,有深红、暗红、绯红,有时金黄、有时绛紫、有时红中带点淡淡的白。火烧云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形状也着实可爱:有时像一大群健壮的金马鹿悠闲地走过;有时像几只金孔雀在翩翩起舞;有时似搏杀的疆场,金戈铁马,杀声如雷;……然而,更多时候,火烧云更像是家乡那片秋天的田野,铺黄叠金,天上人间都在一片浓浓的秋意中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常听阿婆讲,天上的云朵是仙人的田地,白的是棉、黄的是稻,仔细看时,还能瞧见他们养的鸡鸭牛羊呢。所以,每当晴朗的天空飘过云朵的时候,我常常躺在草地上,专注着天上的那一片片漂移过来的云朵,想象着仙人们在天上的生活。他们有那么多的田地,养了那么多的鸡鸭牛羊,日子过得该有多快活啊!可阿婆说了:“仙人的日子过得好,是因为人家勤快能干,好日子都是自己苦出来的。凡人如果像仙人一样勤劳,也会有自己的好日子过呢!”

正当我凝神观赏火烧云时,阿爸已在田边的空地上铺开了外公新编好的竹席。崭新的竹席散发着淡淡的竹香味,也掺杂着阳光的味道和水稻的清香,这便是勐遮坝子里浓浓的秋的气息。我和阿弟将晒了一天的谷穗从田里抱到竹席上。阿爸力气大,他将谷穗一捆捆扎好,在稻椅(打谷子的一种农具)上用力抽打。金黄的谷粒如下雨般唰啦啦、唰啦啦地落在竹席上,那一粒粒谷子落下的悦耳的声响和着阿爸坚实而有力的啪、啪、啪的打谷声,奏出了一曲喜气洋洋的丰收曲调。打过一遍后,阿爸将谷穗放在阿妈身边,阿妈双手拿着两根打谷弯棍(打谷用的一种农具)把谷穗又打了一遍,直到谷穗看上去没有一粒谷子后,才将整捆稻草用打谷的木棍挑给阿婆,阿婆将稻草一捆捆齐齐地码放起来。稻草堆得像一座小山的时候,阿爸脚下的竹席上也被稻谷堆成了一座高高的“金字塔”。

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散文(西双版纳赏美文)(4)

天色渐渐暗下来,淡淡的余晖映照着远山上的那片凤尾竹林,像开屏的尾翎般展露出清晰迷人的轮廓。回寨子的小路上,是一辆辆咯吱作响的牛车,牛车上,满载着一袋袋稻谷和丰收的喜悦。阿爸吆喝着大黑牛在前面走着,清脆的牛铃声叮当、叮当地回荡在田野上空,田野显得更空阔寂寥了。阿妈和阿婆坐在牛车上,幸福地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我和阿弟永远不知道累,在牛车旁追逐打闹着。火烧云渐渐隐褪,只在天边留下几丝酡红色的云彩,像喝醉酒的老波涛的脸。我想,天上的仙人也跟我们一样,收割完了自己的稻子了吧,偌大一片稻田,他们该收得多少呢?

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散文(西双版纳赏美文)(5)

来源:西双版纳上文旅 |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柴松瑞 | 审核:祝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