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中房镇是福州最北部的山村,那里有10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隐于深山人未识。
中房镇古称河洋,是一座千年古镇。明朝时,中房一带就有集镇,叫河洋街,到清代就特别繁华,流传下来这么一句话,“连江好丹阳,罗源好河洋”。
这里山岭起伏,层峦叠嶂,因高海拔而时常云雾缭绕、犹如仙境;这里溪河如织,风光秀美,因远离尘嚣而空气清新、山水空灵。
今天就来看看中房镇的12个必打卡点,收藏好待下个假期出发~
0 1陈太尉宫—乾溪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五代十国期间,木结构,单开间,占地面积一千一百一十五平方米,由正殿、配殿、戏台三个部分组成。建筑精美,一宫之内,宋、元、明、清建筑并存,融汇组合一体,被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江南艺术瑰宝”。
02龟石—林家村
林家溪边天然形成一块奇石,形似龟壳。传说此石当年作为边上打铁铺冷却石,遇高温后石体会下陷,但次日即自行复原,十分神奇。
0 3旗杆林—林家村
这座被誉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村”的林家村因旗杆碣而出名,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省保存最完整、旗杆碣数量最多的旗杆林。
旗杆杆林位于林氏祖厅前,最早立于明万历四十年(1621年),共38根。其中有明嘉靖年间湖州乌程县少尹林灯、明万历年间河南道参军林日荣、清顺治年间广东廉州同知林长存、清咸丰年间署湖北荆门州知州林芝华等所立,蔚为壮观。
0 4举人厝—林家村157号
二十代祖凤亭公,始建清咸丰二年(1852年)距今168年,建筑面积480平方米,三进厅,曾孙林占梅考中光绪乙酉科举人第17名。
0 5武官厝—林家村66号
始建于清嘉庆丁卯年(1807年),林家第二十代祖林育栋、林鸿烈、林育楣三兄弟鼎建,六扇二层三进两回廊,含书院、会客厅、小姐闺楼,砖木瓦结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祖天于公武略骑尉(三品武官)。
0 6东山宫—林家村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占地面积568.8平方米。正殿面宽4柱3间,进深4柱3间,穿斗式木构架,正殿单檐歇山顶,拱斗架叠加八角形井,井中彩绘“双凤朝阳”。正殿奉祀英惠侯王(陈苏)陈公太尉(陈庆)。
0 7清光绪贡生林腾青故居——林家村
这座清朝老宅,为三进,四扇,三开间,土木结构硬山顶,四周高墙围护,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 四水归堂 ”。
宅弟宽敞明亮,豪华气派,别具一格 ,古色古香。虽然经历了世纪风雨,却仍然风姿绰约。整个建筑结构精巧,装饰华丽,对称翼檐卷仰,雕梁画栋,光彩夺目,工艺精湛,堪称民间建筑艺术的魄宝。
厅堂,上方悬匾额“经明行修”是光绪乙酉岁(1885年),桂月吉旦,贡生林腾青立。
下方额,镌刻“耕读传家”,四字,行书。
0 8文昌阁—林家村
文昌阁位于林家村的东山宫旁,为祭祀文昌帝君,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是河洋古镇文化精髓之一。登阁四眺,远看青山,俯睇烟云,雾影山色,景色迷人。
0 9转水桥—岭兜村
岭兜桥,也称陈靖姑转水桥亭,罗源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中房镇岭兜村。始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桥长20米,宽1.2米。为单墩双孔平梁桥,墩与桥台由条石砌造,上有出挑,墩呈船形。
桥面由两块宽0.6米的石梁并排铺就。桥梁上刻有一些文字,因年代久远,大部文字已漫漶不清。桥东有石阶达于路。
桥西建有娘娘宫,内祀陈靖姑。宫的前廊与桥相连,罗源县志称之为“陈靖姑转水亭”。岭兜桥是一座位于闽浙古道(罗宁古道)上的宋代古桥。
1 0卓氏“收租房”—满盾村82号
在罗源县中房镇满盾村,沿山而建5座清代古民居,形成3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相传,这5栋老宅是当地的地主分别为5个儿子所建。
大宅总平面大致呈长方形,总面阔66.53米;总进深49.48米,整个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由祖屋、花厅及附属建筑组成,各具特色。宅中原粮仓位置还有一块牛石,形似一头老牛伏于仓内。
推开大门进入深宅大院,仿佛穿越回到清朝。前厅房梁上完好地保存着精美的雕花,鼓形柱础上雕有八仙过海、刘蟾戏水等吉祥图案。柱础有圆形的、方形的,有浅浮雕的、深浮雕的,处处展示了清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11卓肇岐故居—满盾村51号
光绪九年构建。一进、左右两厢房带右护厝抬梁式砖木结构,中轴线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灰坪、屋宇式大门、庭院、厅堂,整幢房子内有精美木雕。本宅西边为满盾柳杉公园,景色秀丽。
1 2千亩荷花园—满盾村
如今在满盾村,与古厝交相映衬的,是一片无穷碧绿的荷花田。荷叶连连,一望无际,池塘里,荷花摇曳,龙虾嬉戏;池塘边,立体种植,蔬果飘香。
来源:闽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