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大戏《少帅》开播后,热度持续不减,前期的故事几乎全部发生在奉天(今中国沈阳),剧中出现了大量的沈阳元素,虽然这些元素很多只是在剧中一语带过,但其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却令观众难以忘怀。那么这些元素背后究竟都有哪些奥秘呢?小编邀请盛京文华工作室罗云天继续为大家择取一些关键元素进行解读,以使朋友们了解奉天时代的一些往事。

本期关键词:青年会

出现场次:《少帅》第三集、第七集

相关剧情:

1916年,当年带着一群臭小子上房揭瓦的张学良长成一个潇潇洒洒的大小伙,跟着在青年会认识的朋友——美国人伊雅阁学会了开车、打网球,两人常常厮混在一起。

同年10月,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应青年会的邀请做了一次题为“中国之希望”的演讲,张学良本是抱着猎奇心态而来,可当他听到张伯苓那句语惊四座的“中国不亡吾辈在”也是振聋发聩。

解读:

青年会,全称为奉天基督教青年会。走出帅府,我们在朝阳街的路东,边业银行的斜对面,能够找到这样一栋青砖砌筑的洋风建筑,这就是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旧址。该旧址位于今沈河区朝阳街151-1号,其建筑由丹麦建筑师艾术华(Johannes Prip-Møller)设计,沿大南门北行约100米在路东胡同北侧即可见到。

当年基督教青年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活动场所,它是一个社会活动机构。少年张学良曾在这里初识社会,学习外语,结交朋友;张伯苓在这里的讲演曾激发了许多热血青年的爱国激情;有“冀中名将”之称的吕正操上将,青年时也曾来这里参加社会活动和打网球。

1925年6月,奉天爆发了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学生爱国运动。阎宝航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为掩护,办起“奉天暑期大学”。阎宝航为校长,中共党员任国桢、吴晓天等曾在此任教,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爱国青年,秘密发展了一批党团员,成立了中共奉天支部和共青团支部,为中共在奉天建立党、团组织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重要准备。

到1931年,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实际上成为东北青年反帝反封建的活动基地,并有效地掩护了我党的地下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青年会被日伪当局控制;1943年,青年会改为“满洲基督教奉天青年会”;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青年会逐渐恢复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筑为沈阳市公安局使用,2003年,建筑退还市宗教局。现在该建筑所处院落管理比较严格,通常无法进入参观。

张学良口述史纪录片完整版在哪看(看少帅读沈阳青年会往事)(1)

文/罗云天 鸣谢:狐狸看沈阳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