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赟 整理

百家讲坛诗词讲座(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1)

名师观察员·李慧

杭州市钱塘区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副主任,杭州市钱塘区月雅河小学语文老师,曾获杭州市优秀教师、区教坛新秀、区优秀教师、区三层次名师等荣誉称号。参与编写《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经典阅读课教学设计精选》,任副主编。

渔者,隐也。“古来贤哲,多隐于渔。”说起渔父,形象万千。屈原笔下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知天命、高蹈遁世的智者;杨慎笔下的渔父,“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是看破红尘,不问世事的隐者;苏东坡笔下的渔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潇洒恣意,纵情山水的侠者……

而万千渔父中,“烟波钓徒”张志和的《渔歌子》开启了渔父词时代,引得后世多少文人墨客竞相模仿。本期“名师观察员”,邀请的是杭州市钱塘区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副主任,杭州市钱塘区月雅河小学语文老师李慧,她将带大家认识这位大名鼎鼎的“渔父”。

百家讲坛诗词讲座(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2)

开创唐词先河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一幅山水画。画中有苍岩、白鹭;有鲜艳的桃林,黄褐色的鳜鱼;有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色彩明丽,意境幽远。读之,使人恍若看到了一幅桃花水涨,鳜鱼水美的水乡春汛图。天与地,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将天地之大美尽显无遗。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一种心境。里面藏着一位怡情悦性的渔父,身穿蓑衣,头戴斗笠,于斜风细雨中不思归。是的,在斜风细雨中,渔父感受到了白鹭飞翔的飘逸,桃花流水的自在。于山水间流连,与桃花为伴,与白鹭为伍。区别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清高孤傲的渔父,张志和笔下的渔父是恬淡、宁静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他寄情于山水,相望于江河湖海,是何等的快意、逍遥!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一条先河。张志和将原本的七言绝句做了改动,将七言绝句的第三句改为两个三言句,并在三言句尾加了一韵。就是这小小的,但不拘小节的改动,在文体上改出了新意,开创了唐词先河,对后代填词创作及风格曲调影响深远。一直到宋代,教坊里有了一首叫《渔歌子》的教坊曲子,从那以后,渔歌子就成了词牌名。

《渔歌子》成就了张志和,张志和成就了渔歌子。

唱和者甚众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张志和的《渔歌子》,又称《渔父词》,共五首。当年,张志和到湖州拜谒颜真卿,两人高山流水遇知音,正巧,当天颜真卿邀了友人聚会,喝酒作诗,便有了这五首《渔父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便是其中流传最广泛,最为人称颂的一首,此词一出,石破天惊,一时唱和者甚众,引多少文人竞模仿。

南唐后主李煜写有《渔父》两首,“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四个一,道出了渔父的自由,洒脱;“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道出了渔父的快活、潇洒。同样的格式,同样的渔父,同样的自由随性,不同的是张志和的《渔歌子》中多了如王维田园诗般的写意——水墨淋漓之意。

元代文学家赵孟頫也作有《渔父》两首,“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写出了诗人身在朝堂却傲视王侯,向往江湖的胸襟;“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写出了诗人渴望远离官场,渴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同样作有《渔父》⼀首,“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濛濛,吹⼊芦花短笛中。”描绘了⼀幅晚霞收渔图,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趣。

古往今来,一篇又一篇《渔父》诞生,每一首《渔父》都基于张志和的《渔歌子》,以桃花流水的自由生活为蓝图,都共存着一个“游历山水、垂钓江湖”的渔翁,都寄托了作者游吟山水间,坐享“渔樵乐”的心境。更有宋代苏东坡“恨其曲度不传”,加上几句写就《浣溪沙·渔父》。“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明了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也足可见张志和的《渔歌子》影响之深远。

自称“烟波钓徒”

浮云富贵非吾愿,且买扁舟理钓蓑

张志和能写出如此影响深远的《渔歌子》是偶然吗?非也!

张志和,原名龟龄,婺州金华人。自幼聪慧,少年得志,受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早期仕途顺畅,16岁便献策于皇帝,被赐名“志和”,自此“志和”便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官。其间,母亲、妻子相继离世,虽贬官时间不长,却在其心灵上留下一道伤痕。于是他看破官场,泯灭仕念,寄情于山水,相望于江湖。常去水滨河溪效仿姜太公无饵垂钓,逍遥隐居10年,以“烟波钓徒”自居。

张志和是真正的隐士,富贵荣华于他都是过眼云烟,正如其在《自叙》中写道“世事艰难如意少,功名荣耀误人多。浮云富贵非吾愿,且买扁舟理钓蓑。”一斗笠,一蓑衣,一钓竿,走过千山万水,享受垂钓之乐。

张志和是恣意洒脱的,其在《自歌》中写道“朝廷若觅元真子,不在云边则酒边。”“茶圣”陆羽问他:“与谁往来?”答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隐居期间,率性淡然,“常以豹皮为屐,鬃皮为,隐素木几,酌斑螺杯。鸣榔杖,随意取适,垂钓去饵,不在得鱼。”在拜访颜真卿时,颜真卿看其小船太简陋,想为其更换,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野夫之幸矣!”。

张志和是随性不羁的,颜真卿在其碑铭中记载“俄挥洒,横抪而纤纩霏拂,乱抢而攒毫雷驰。须臾之间,千变万化,蓬壶仿佛而隐见,天水微茫而昭合。”为世人记录了挥毫作画、不拘小节的张志和。

正是这样的张志和才能写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父,“乐在风波不用仙”的渔父,“笑着荷衣不叹穷”的渔父。

张志和即渔父,他笔下的渔父便是张志和,愿执一竿,烟波垂钓,于江河湖海间,任逍遥。

名师观察团出题

课本上的羁旅诗

你最爱哪一首

张志和的《渔歌子》,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黄褐色的鳜鱼、绿色的斗笠、垂钓的渔翁……诗中有景,景中有人。色彩明丽,意境幽远。请你展开想象,说说这个故事,写写这幅山水画。如果你就是诗中的渔翁,置身其中,你又会想些什么?又有怎样的心境呢?

不限文体,写一篇小短文,字数300左右。

——出题人:李慧

我们将挑选一批最佳答案,刊登在钱江晚报·成长读本上,想不想来试试?

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升学宝”,进入底部菜单“议百分”,点击“阅鹿书院”后上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