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典出《庄子·知北游》,其大意是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是内心世界却保持本心。

“外化而内不化”,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解释,其实就和外圆内方差不多。

外圆内方的组合有四种,分别是外不圆内方、外不圆内不方、外圆内不方和外圆内方。

第一种,外不圆内方。这一种人就好比顽石,脾气又臭又硬。

在保持内心纯正的同时,外表也显得十分特立独行、孤傲清高,很难随着外物变化,对外界事物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排斥。

然而,外不圆内方的人,也有一定的优点,就是他们品行端正,不会在背后害人,顶多只是不讨人喜欢。

但若准备和其交往,只要能受得住他们暴躁的脾气和一成不变的处事方式,那也不妨一试。

庄子的养生之道与社会的关系(外圆内方的为人之道)(1)

第二种,外不圆内不方。这一种就是典型的伪君子。

他们表面上给人一种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形象,背地里却干着偷鸡摸狗、落井下石的勾当。

这一类人懂得揣摩你的心思,进而和你套近乎,慢慢熟悉你的一举一动。

可是,他们却并非真心诚意和你结交,仅仅是在利用你探听他们想要的消息,亦或是想挑出你身上的毛病,好给予当头一击,踩着你往上爬。

这一类人活得很憋屈,已经不是在为自己而活。

如果用一个字解释这类人,就是“忙”,这个忙并不是忙于业务,而是忙于人际关系。

“忙”左边是心、右边是亡,亡有丢失的意思,一个人忙到把心都丢失了,那还是他自己吗,他还在为自己而活吗?答案自然显而易见。

庄子的养生之道与社会的关系(外圆内方的为人之道)(2)

第三种,外圆内不方。这一种就是典型的小人。

对待上级,他们终日摇唇鼓舌、奴颜婢膝,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对待同事,他们称兄道弟、狗苟蝇营,旨在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不让自己落单,好让他人有机可乘;

对待下属,他们肆意辱骂、宣泄愤怒,完全不把其当做人看。

这一类人活得很悲哀,自然也可以用“忙”字囊括。

只不过他们的“亡”,则译为消亡、死亡。他们忙到心都忙死了,满眼只有功名利禄,一生只为钱、权而活,如同行尸走肉,又岂会有心呢。

庄子的养生之道与社会的关系(外圆内方的为人之道)(3)

第四种,外圆内方。这一种人,他们外表能随着时势改变,顺应潮流,然而内心却始终保持本心,坚守原则,不会有半点的让步。

《庄子·人间世》有言“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

说的就是外化内不化,外圆内方的人。他们最大限度的顺应自然,跟随时势,任由自己的心灵游荡其间,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外化内不化、外圆内方正是庄子所阐述的悟道境界。

就好似庄子回答东郭子的问题,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总而言之,道无处不在。

因此,要修炼自己的品性,要达到外圆内方的境界,不论高高在上,还是谦卑低下都要能处之泰然,要摒弃高贵和低贱,要和光同尘。

外在修炼的和万千大众没什么区别,可内在却始终保持那颗初心。

只有达到外化内不化,才能在浮躁纷扰的大千世界里游刃有余,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悠然和从容不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