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份,是应届毕业生们求职签约的重要时期。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上海各高校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创新“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拓展就业渠道。请听上海电台记者刘康霞发来的报道。

应对疫情,主动出击,各高校积极扩大用人单位“朋友圈”。这几天,上海杉达学院就业办主任张剑萍的日程排的很满,本周要走访4家企业,之前已到访长三角多地。

张剑萍:“拜访了上海的就业促进中心,还有外地市场,浙江、江苏今年的人才引进政策也非常好,也是去拜访了像嘉善的一些企业,还有嘉兴的人才市场,对接了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的人才服务机构,后面做一些专场的网络招聘会。”

当前,大学生参加招聘的主要方式是“线上”,为此高校积极打造“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提供云招聘、云面试、云端指导等服务。上海杉达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潘婧璐4月1号参加公司的云面试,2号就拿到录用通知,此前学校的线上培训中,细微到着装、女生淡妆,老师都会贴心提醒。

潘婧璐:“我的性格可能会是那个管理能力比较强一点,辅导员我跟他沟通的时候,他会让我做管理行业,有一些同学是那个ps能力比较强一点,制作网店的话也要做p图的,然后还有就是网店的运营方面。”

华东理工大学对全校7408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全面摸排,创建“求职群”、开发“雇主库”、搭建“信息桥”,用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郑东的话说,是实现“学生群”和“雇主库”精准对接。

郑东:“新开拓了将近1000家的用人单位,把这些信息分门别类的给到不同的就业群里面。就业指导中心的每个老师都下沉到各个学院的毕业班的群里面去,和辅导员一起有针对性回答学生的提问。”

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张澜得益于精准服务,上周成功签约。去年忙于备战考研的他错过了秋招,预估到考研成绩不理想再来找工作,他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错过学校和学院老师整理的信息,做好面试前的准备。

张澜:“像简历要写好几份呀,不同的岗位要凸显你不同的特点,HR有哪些灵魂发问?自己就像拍电影一样,面试、问答可能会想到的问题,对着镜子自导自演,不断的修改,不断练习,就算完全没有经验,也会在第一次就表现的比较不错。”

东华大学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学校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精准匹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启线上“就业客服”模式,为毕业生提供网上签约、信息审核、预约咨询等全天候就业服务,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急难愁盼”的问题。

郑东说:“对同学来说,他一定要适应这种节奏,主动了解渠道,就业积极的,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不比研究生差。”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刘康霞

编辑:盛艳姿

责任编辑:朱颖

多措并举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上海高校多举措做好毕业生就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