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检测题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zá _____碎     shì _____弄    bào _____怒 tān huàn ______

chuí ______打 沉jì ______ 淡yǎ ______ 翻来fù ______去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暴怒无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絮絮叨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泼泼洒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

神情 神态 神色 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 ) 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 )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 ( ) 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 ( ) ,显得十分沮丧。

四、选择题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五、简答题

1.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母亲的形象。

2.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活”各有什么含义?

3.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4.“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菊花,有什么用意?

六、课内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七、课外阅读

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 意 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 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⑧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 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⑨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 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11)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 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12)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13)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14)“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 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15)“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16)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寒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17)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 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2)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2.联系上下文, 品析下面句子。

(1)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2)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3.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4.“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5.母亲节快到了,请给你的母亲发一条信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八、本文在描写景物方面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语言朴素、简练。请试着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描写景物的小片段。字数不少于200字。

【课文片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 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参考答案】

一、砸 侍 暴 瘫痪 捶 寂 雅 覆

二、1.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没有规律。2.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3.神情。4.形容说话啰里啰嗦。5.水泼洒的样子,这里指花开得很盛。

三、神气、神态、神色、神情

四、A C A

五、1.课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形容憔悴的母亲,面对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的儿子,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诠释这伟大的母爱。直到临终前,却还依然牵挂着自己孩子的坚强、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形象。

2.母亲说“好好儿活”--母子两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3.示例:①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②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运用了动作描写,从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母亲的心中只有孩子而没有她自己。读后让人感动、让人心酸。

4.作者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菊花象征着母亲对作者的爱。

六、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七、1.(1)料峭:形容微微寒冷,这里指刚入春时的寒冷。(2)蹒跚:这里指母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2.(1)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从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关爱。(2)这句话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 

3.本段回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其次,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4.好。①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②新颖,“10毫升”将母爱这一抽象的东西具体化;③以小见大,用“10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答出一两点即可) 

5.示例:母爱是雨,沐浴着我长大;母爱是光,照亮了我前行。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祝愿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八、【写法分析】白描手法,就是不用秾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本段写景使用白描手法,用最朴素、最简练的语言,如实地勾勒出秋天菊花盛开的情景。无论是写景还是刻画人物,运用白描手法时一定要重点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并且所用语言要尽可能的简洁、传神。

7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卷子(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自我检测题及答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