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情况下,“热死人”并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

近日,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并已有死亡病例,号称“火炉城市”的武汉也出现了热射病患者。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肖敏介绍,他们科室今年已接诊三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人到医院时已经昏迷,脑部还有水肿,经抢救,目前生命体征稳定,“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两天就能出院。”另外二人症状较轻,现已出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今年也接诊了一位热射病患者。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赵智刚介绍,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从黄冈市黄梅县转院而来。在当地医院时,她的体温达到了41.2℃。经过五天的治疗,目前她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做康复训练。

症状:昏迷、体温高,有患者经抢救苏醒后反应迟钝

可以这样理解,热射病属于重型中暑,是中暑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其致死率介于20%到70%之间。

患热射病通常是身体核心温度达到40℃以上的高热,这可能导致人出现昏迷、抽搐。它还会导致多器官衰竭,“包括脑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肌肉溶解症等。”肖敏说,“这每一个病都可能导致死亡的。”

热射病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前者多发于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前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里尚未出院的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

湘潭热射病(武汉出现热射病患者)(1)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肖敏。受访者供图

7月1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来了一名三十多岁的男性患者,“他看起来挺壮的,身高应该有175厘米,体重七十多公斤。”肖敏说。当天,他在一处垃圾站做机器维修。这是一个封闭的阁楼,没有空调,没有窗户通风,虽然有电扇,但吹出来的都是“烫风”,室内温度可能达40℃。

他一进到房间就觉得很热,“热浪扑面而来,感觉气都出不来”。他在阁楼里待了十几分钟就出来了,可活儿还没干完,他只能再次进去。又在房间待了半个小时,他就感觉眼前发黑,嘴唇发木,肢体活动有些不灵活,刚到一楼就陷入昏迷。

他还算幸运,一楼的房间里有空调,可以帮他及时降温。同事也很快发现他昏迷,赶紧联系医院,将他送到救护车上,继续降温。

到医院时,他还处于昏迷状态,体温近39℃。经过CT检查,他的脑部有水肿。他被送入ICU综合救治。一天后才苏醒。

肖敏说,患者醒来之后,反应迟钝。和他说话时,能感觉他想说,张了张嘴,但说不出口,“感觉周围都是空旷的,没有着力点。”好在抢救及时,患者目前生命体征还算平稳,凝血功能有些问题,“不出意外的话,过两天就能出院。”

并不是只有青壮年在户外活动才会得热射病。还有一种非劳力性热射病,多发于居住在拥挤和通风不良环境下的老年体衰人群。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这位患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她患有帕金森,平时怕冷、怕风,不敢用空调、电扇。有一天,她在朝阳的房间洗澡,出现了中暑的症状。

家人发现后,赶紧将她送医抢救。在当地医院,她的体温已达41.2℃。7月9日,患者被转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治疗,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进行康复训练,一周左右可以出院。

湘潭热射病(武汉出现热射病患者)(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赵智刚。受访者供图

预防:最关键的是不要长期待在高温高湿环境内

热射病主要由外界环境决定。因此,预防热射病,最关键的就是不要长期待在高温的环境下。“比如在温度超过36℃的地方,不要停留超过十分钟,40℃以上就更不行了。”肖敏说。

赵智刚解释,如果用一个坐标系来形容,横轴代表温度,纵轴代表湿度,二者越高,患热射病的概率就越大。当处于象限的最高点,中暑的可能性就会高达80%。如果患者此时还在进行剧烈运动,可能性就会达到90%。

肖敏建议,夏天中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实在要到户外,要尽量待在有阴凉的地方。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出现中暑症状,应当立刻到阴凉地方休息。

身处高温环境下,需要多喝水,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暑,“但是这不解决根本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不要长期待在高温环境下。”肖敏说。

有的老人担心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里会得“空调病”,“其实很多办公楼里都是24小时开空调的,也没看到很多人得空调病。”赵智刚建议,将空调温度调至26到28℃,风口不要对着人,定时通风换气,通常不会出现问题。

关于预防中暑,赵智刚从日常饮食方面做出了一些建议。在夏天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食品,如苦瓜、西红柿、西瓜、绿豆等。尽量避免食用易上火的食物,如牛羊肉等,可以偏凉性的鸭肉代替。

急救:发病两小时内治疗最关键,可将患者浸泡水中或擦拭全身降温

将热射病等同于普通中暑,往往会使人轻视这种病的严重性。实际上,热射病不仅致死率高,存活下来的患者也有可能会致残。

如果患者抢救及时,器官功能维护得好,大部分不会引起后遗症。但如果抢救不及时,器官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就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甚至影响智力、丧失肢体劳动能力等。

热射病的死亡率与发病后前两个小时的有效治疗密切相关。“我们的原则是越快越好。”赵智刚说。“如果在这两个小时内,将患者的体温降到38℃以内,未来的生存率会很高,恢复治愈率也会很高。”

但通常,在这段时间里及时赶到医院有困难,因此,现场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当你自己量体温已经超过40度,不能够排除中暑的,其实都可以按照中暑来处理。”

若有人出现中暑症状昏倒,在救护车尚未赶到时,身边的人应将患者尽快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将其衣服、裤子脱掉,方便散热。

赵智刚说,当患者发生热射病,此时传统冰块降温的效率很低,“一是可能放不对地方,二是只能冰敷几个部位,这是不够的。同时也要注意冰袋降温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容易冻伤。”如果有条件,可以将患者直接浸泡在冰水中,或是用冰水反复擦拭全身。

九派新闻记者王佳箐 实习记者杜卓颖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