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越狱,不是美剧「越狱」,就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但在真正的技术流面前,它们让人不屑一顾。

「肖」常年占据IMDb第一名不是没有原因,但安迪的精神显然才是影片的杀手锏,至于真正的越狱部分,这部1960年的老电影才666

1.

「洞」,由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执导,并且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影片并不广为人知,这是件让人遗憾的事情。要知道,它曾入围第13届戛纳电影金棕榈奖,并且是法国「电影手册」当年的十大佳片之一。

1947年,法国康复监狱。在押犯克劳德因他所在的8号牢房要装修,而转入11号牢房。

肖申克的救赎的影片小结(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1)

11号牢房中原有的4人对这个外来者十分戒备,因为他们正在策划一场越狱。在得知克劳德的罪行足够判刑10年之后,他们决定拉他入伙。

于是,一场拙劣又精密的技术流越狱开始。拙劣是指他们的办法相当笨拙,就是「砸洞」,但他们的手段又有着十足的创意,比如相邻房间用绳子互相传递工具,拿药瓶装沙子自制沙漏计时,用纸盒和绳子制作模具模仿有人在睡觉的样子。

2.

有人告密了。

是不是克劳德?!此时回想,原来导演早做了相当多的提示。比如克劳德误回8号牢房时,我们清楚地看到8号牢房根本没在装修;开篇克劳德与监狱长的对话,也表明他是个圆滑而软弱的人;甚至他与前来探监的妻子妹妹的对话也提示我们,克劳德入狱的原因可能并非他自己说的「差点失手杀害妻子」。

然而,导演就是没有点明,这才是影片的高明之处:它不直接对人物做好和坏的标签化判断。影片甚至没有配乐,而唯一的音响则是他们砸洞的声音。「当当当」的声音在房间和下水道内回响,重复的节奏却最抓人。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肖申克是完全被冤入狱,因而他的越狱具有足够的正当性;而作为反面的监狱长则是彻底的坏人。但在「洞」中,一切都是复杂的。雅克·贝克显然在用最小的干预获得最大的模糊性。

3.

影片因此才有充裕的解释空间。

克劳德告密当然是最简单的解释。

但也有人认为是监狱长发现了11号牢房的不同寻常,才故意把这个圆滑又软弱的克劳德安插进来,因此监狱长才是背后的控制者,是真正深谙人性的老手。

但我们也可以不这么阴谋论,设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留在狱中,妻子有可能撤诉,自己无罪释放;越狱,只有获得暂时的自由),或许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4.

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团结只是特例。

肖申克的救赎的影片小结(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2)

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表明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并且我们以为自己追逐到的最佳选择实则只是一种幻象。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

这是一场博弈,谁都要做最坏的打算。两人都不互相揭发,显然对双方有益。但万一我沉默,而你揭发了,我就要被判5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而双方都会选择揭发。在他们看来这是最佳选择,但实际上每人被多判一年。

5.

「洞」不过是将人性展现了出来,我们就觉得黑暗难耐了?

当然,团结还是必要的,团结才能少判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