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虽然上次战胜了邓艾,却被魏军的参军王瓘烧掉了蜀军的很多粮草车辆,又烧毁了蜀军在汉中的栈道。

姜维虽然消灭了王瓘的三千魏兵,但是蜀军的粮草与后勤保障损失很重,蜀国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和汉中通往祁山与成都的栈道也被烧毁,汉中是战略要地,栈道的修复需要时间,也需要人力物力,粮食的生产也需要时间,需要农夫的辛勤耕种,蜀国的财力与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姜维十一次出兵伐魏(姜维欲九次伐魏)(1)

此时蜀国应该休养生息,屯田练兵,固守蜀国的战略要地,建立国防巡查制度,在险要之地的防御,要落实到可靠的责任人,将险要之地的阴平之防守,放到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使蜀国,国富民强,粮草充足,内施仁政,远离小人,使蜀国政令统一,君臣互信,将相和谐,实行全面对外防御的策略。

邓艾及魏军逃出的部分败兵,回到魏军营寨内休整。邓艾上表请罪,自贬其职,当时权倾朝野的司马昭,识得邓艾是难得之将才,又数次立下大功,不忍心贬其职,反而厚加赏赐。

姜维十一次出兵伐魏(姜维欲九次伐魏)(2)

邓艾把司马昭赏赐的财物,全部分配给魏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之家属,以安军心。

司马昭又给邓艾增加了五万魏军精兵,以加强对蜀军的防御,所以,邓艾深得司马昭的信任和魏军士兵的拥护。

时值蜀汉景耀五年,冬季的十月,蜀国大将军姜维,已经派人修好了汉中的所有栈道,征齐了军粮,备足了兵器,在汉中的水路,将兵马,粮草,船只调拨完备。

然后,姜维上表奏报后主刘禅,要求讨伐魏国,统一中原。

姜维十一次出兵伐魏(姜维欲九次伐魏)(3)

刘禅看到奏章后,是否同意伐魏?犹豫不决,此时,朝中有位文臣,名叫谯周,(字允南,蜀地大儒,蜀汉大臣)上前说道:“臣夜观天文,见西蜀分野,将星暗而不明,今大将军又欲出师,此行甚是不利,陛下可降诏止之”后主刘禅说道:“且看此行若何?果然有失,却当阻之”

谯周再三苦谏,刘禅不从。于是,谯周不停地叹息,回家后推说有病,闭门不出。

谯周空有安国之才,而不被重用也。

贤良之士有好的建议,不被采纳,导致成败互相转化的,自古有之。

这也正是“霸王不听范增语,吕布不纳陈宫言”,实在是可惜。

后主刘禅,批准了姜维的伐魏奏章,姜维在临出兵之前,在汉中之地的蜀军营内,征询廖化对这次伐魏的看法,以及魏、蜀,两军的对阵形势。姜维问曰:“吾今出师,誓欲恢复中原,当先取何处?”,廖化说:“连年征战,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末敢专也”。廖化的意见很明确,就是不同意此时伐魏。

廖化是蜀军的先锋,多次参加讨伐魏军的战斗,临战经验丰富,对魏,蜀双方战场形势非常了解,对邓艾的判断很是准确。

廖化劝解姜维的方式,说话的语气不太符合姜维的意愿,使姜维听后大怒,说道:“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也,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

姜维随即让廖化留守汉中,亲自率领三十万蜀军讨伐魏国,欲攻取洮阳之地,一路奔袭而来。

常言道:“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愤而征战”。

“夫兵者,诡道也,安危之机,不可不察也”。

如果廖化能够好言相劝姜维,讲究说话的艺术,使姜维能够不发怒,冷静下来,并且开会,让诸位蜀军将领,发表不同的意见,选择正确的战略战术,则蜀国的国运会更加稳固。

若论用兵之道:“进不可迎于前,退不可绝于后,左右不可陷于阻,四路必彻,五动必工”是为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