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部的下文讲的就是八目了八目说了两遍,正着说一遍,反着说一遍,行文很有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大学第八讲,大学精讲14八目-简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大学第八讲,大学精讲14八目-简要

大学第八讲,大学精讲14八目-简要

《大学》经部的下文讲的就是八目了。八目说了两遍,正着说一遍,反着说一遍,行文很有特点。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意思是,古代那些圣王明君,要想使自己的光明品德照耀天下的,对照下文,这显然指的就是“平天下”,想做到这一点的,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想治理好国家的,先管好自己的家;想管好家的,先要自己修身;想要修身,先端正自己的心;想端正其心,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无伪;想诚其意,先要获得真正的知识;要获得真知,先要会格物。下句话是一个枢纽,“致知在格物”,既是上面一段话的最后一句,又是下面这段话的第一句,能够做到格物,就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然后才能够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无伪,才能端正自己的心,这样就做到了修身,修好自己,就能管好家、治好国、平定天下。以上是这段话的字面意思。

由上面这段话,古人提炼出了《大学》的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对照上面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可见“平天下”就是“明明德于天下”,用你的美好品德照亮天下。什么意思?就是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认识到你的美好品德,这样老百姓才能亲近你、信任你,就做到了三纲中的“亲民”,这也就是《论语》上说的“修已以安百姓”。作为最高领导,能把他善的、美好的一面充分展示给天下百姓,天下百姓都能信任他、亲近他,他就能做到平天下了。两种表述方法存在着微妙的区别,“明明德于天下”是方法,“平天下”是效果,暗示我们,要用“明明德于天下”的方法来达到“平天下”的效果。具体说,“修己”以“明明德”,然后是“明明德于天下”以“亲民”、以“安百姓”,这就实现了“平天下”。

之所以通过“明明德于天下”可以达到“平天下”,孟子的一句名言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是因为“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是孟子提出的一个儒家的重要概念,在古代是极其时髦的,仁者无敌于天下。孟子一生游说诸候,就是想把他的这个理念落实到政治实践当中,但他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一辈子,最后也没人用他,没有统治者给他实践的机会。

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人,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激变程度还远远超过孔子生活的时代,属于战乱年代,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再加上一些小国,中国境内一共有二十来个国家,在进行着吞并战争,最后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时代之所以称战国时代,就是因为各国在进行激烈的战争。各国都追求在战争中获胜,要无敌于天下,但是没有人用孟子的方法,认为孟子说的太空洞、不适用,大家都用法家那一套,因此出现了战国时期的诸国变法运动。在此基础上,兵家非常吃香,研究怎么在战争中打败对手,这个更直接啊。

孟子提出的“仁者无敌”的政治理念,是走另一个路子,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孟子要打一场人民战争。什么叫“仁者无敌”?孟子说,国君首先要成为一个仁者,要有仁爱之心,推行仁政,使老百姓衣食无忧,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小康,如果哪个国家的国君能让百姓过上小康生活,那么别的国家的老百姓都羡慕你们国家,就会纷纷往你这跑。当时地广人稀,所以统治者先要考虑怎么控制人,而不是控制地。后代不是了,后代最主要的是控制地,讲地主思维了。按照孟子的思路,你的老百姓过得好,别的国家的老百姓往你这儿跑,你的国家人口密度大,劳动力多,生产的财富就多,兵源多,战斗力强大,那别的国家怎么可能打败你?如果别的国家侵略你,老百姓会自发抵抗,因为老百姓知道其他国家的统治不好,所以必须把他们打回去,以保障自己现在的小康生活。统治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就无敌于天下了吗?所以孟子说仁者无敌。

怎么能做到仁者无敌?把你善良美好的一面让天下老百姓都看到,老百姓就都亲近你,都往你这儿跑,其他国家自然就打不过你了。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也觉得孟子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什么时候我们能打败美国?我觉得,标志性事件是大家不再想移民美国了,那就意味着美国衰落了。这就是一个风向标,就是一个参数,全世界人都想去美国弄一张绿卡,这个时候你是战胜不了美国的。显然,孟子说的“仁者无敌”也好,《大学》说的“明明德于天下”也好,从今天的角度去思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从实践操作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不能马上见效,需要时间。这就是儒家的政治理念。

下面我们具体地解释八目。

我理解,八目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前面四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说的是修身的具体方法。后面三个,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修身的效果。所以,八目是三个层面的内容,即修身、修身的方法、修身的效果。八目的核心是修身二字,所以《大学》后面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就是全部都是,从天子一直到普通老百姓,全部都要以修身为根本,大学的中心思想就是这句话。

#传统#​#儒家#​#国学#​#修身智慧#​#哲学#​#人生#​#哲理#​#学习心得#​#职场#​#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