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温风来,小暑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伏日七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伏日七律(小暑愿你在伏中)

伏日七律

小暑

温风来,小暑至~

“熏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暑”是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热气犹小”

还不到一年最热时

但妥妥地进入了

“蒸煮模式” “烧烤模式”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既无风扇,又没空调

酷热难耐,何以解暑

难道古人靠——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不用担心

智慧满满的先人

不仅创造了各种解暑妙方

而且善于运用

阴阳相生相克的辩证哲学

取得动态平衡

守住内心平和

让我们通过

认识小暑物候、品读小暑习俗

感受古人睿智、享受文化熏陶

小暑·三候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说起小暑,人们都爱引用元稹的节气诗《小暑六月节》中这一句。全诗是这样的: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这首五律将小暑物候特征都收罗到了其中: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 | 温风至

“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幙。”当你突然感受到热浪阵阵袭来时,小暑节气来了。没错,暑天的“温风”不是温暖的风,而是炎炎热风,灼灼热浪。

这个时候,烈日下大地发烫,空气中热浪翻滚,特别是南方地区,滚烫的风中更是带着一股子湿黏淤塞的气息,热得令人仿佛无处可逃。如果说人们就像是被扣在闷热的大蒸笼中,上蒸下煮,一点不为过,难怪古人说“如坐深甑遭蒸炊”。

蟋蟀罐

二候 | 蟋蟀居宇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到小暑二候,天气更加炎热。大自然中的蟋蟀,就是“蛐蛐儿”也嫌热,纷纷从田间地头跑到庭园中、屋檐下、墙角根,寻一处阴凉钻进去,不愿出来。当然,这时候的蟋蟀翅膀尚不丰满,即使是鲁迅先生百草园中的也还不会弹琴。

《诗经·七月》里这样描写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中所说的八月,正是夏历(农历)的六月,小暑时节。

雄鹰展翅

三候 | 鹰始鸷

到小暑的尾声,可以看到鹰等猛禽翱翔长空。“鸷”有搏击的意思,也有凶猛的意思。

有人说,鹰也怕被“上蒸下煮“,加之天气炎热,性子也变得更加急躁、凶猛,于是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纳凉避暑。

还有人则认为是雏鹰在学习翱翔和捕猎击杀的本领。这个季节雏鹰正好长大,正跟随父母展翅学飞、搏击长空,就如元稹节气诗中所说的“鹰鹯新习学”。

小暑·习俗

小暑正是“出梅入伏”的时候,不少习俗都与这个词有关。“伏”是隐藏的意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入伏"就是进入三伏天,开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吃“三宝”

所谓“养生之道,莫先于食。”苦夏难熬,小暑期间食疗食补的应节美食不少,其中流传甚广的有吃“三宝”——蜜汁藕、黄鳝和绿豆芽。

莲藕,香脆可口,清凉降火,最适合夏天吃,韩愈曾夸它“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做成蜜汁藕,则不仅绵软甜糯,老少皆宜,还有安神入睡的作用。

黄鳝“甘温具足”,能补中益血。民间有“夏吃一条鳝,冬吃一枝参”的说法。小暑时节的黄鳝更是刺少肉厚、肥美鲜嫩,营养丰富,享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美誉。此时节,做一道冰镇黄鳝,既能消暑增食,又能补益气血,两全其美。

小暑节气的第三宝是绿豆芽,利于清热解暑,可以说是“夏季灭火器”,在闷热天气非常应时。

游 伏

“松萝荫翳色苍苍,盛夏南风草木香。”暑热虽让人难熬,但若闭门不出,必将错失不少乐趣与美好。所以,此时何事最相宜?戏水溪边,徒步山中,看塘头绿荫,听野路蝉鸣……

民间一些地方有小暑时“游伏”的风俗。初伏第一天,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出门游玩,徜徉于大自然。“游伏”还有一层含义,因为“伏”“福”同音,“游伏”也就是“游福”,象征着“有福”。

晒 书

晒 伏

“幽事随时有,移书晒日华。”小暑期间,阳光灿烂,民间有晒衣曝书的习俗,称之为“晒伏”。人们把久存箱柜里的衣服、书画晾出来暴晒,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晒书习俗东晋便有,当时是在农历七月七日。《世说新语·排调》记载了“郝隆晒腹”的故事。东晋人郝隆胸藏文墨,腹有诗书,晒伏日袒露着肚皮在烈日下暴晒。别人来问缘故,他回答说“晒书”。这样晒书确是魏晋风流,不过没有满腹经纶还真不敢晒。

“他热任他热,清风拂山岗,

他晒任他晒,明月照大江。”

小暑不可怕,关键在心境

你看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代诗人孟浩然

散发乘凉,开轩闲卧

闻荷香,听竹露

超然不羁,自在洒脱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

与朋友烹茶、对饮、畅谈

心旷神怡,如沐清风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唐代诗人白居易物我两忘

拥有“解暑神器”——

心静自然凉

愿君

心情好,境界高

小暑是“伏”,也是“福”

云淡风轻,气定神闲

在伏中“纳福”!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图片 | 源自网络

文字 | 张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