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监狱管理局定点帮扶甘洛县乌史大桥镇脱贫工作侧记

幸福像花儿一样记录生活点滴(一张张幸福笑脸在云端绽放)(1)

省监狱管理局扶贫工作队不定期开展贫困助学、法治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

幸福像花儿一样记录生活点滴(一张张幸福笑脸在云端绽放)(2)

扶贫干部和地方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植技术

幸福像花儿一样记录生活点滴(一张张幸福笑脸在云端绽放)(3)

木色尔库村村民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仁刚 赵文 王晗阳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满载货物的绿皮火车从成昆铁路乌斯河铁路大桥上呼啸而过,桥下,省监狱管理局帮扶工作队驻地的房屋跟着“抖了一抖”。

2020年10月19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省监狱管理局定点帮扶的凉山州甘洛县乌史大桥镇时,59岁的扶贫工作队队长乐虎正在工作队驻地厨房里热菜。队员们进村入户走访常常错过饭点,乐虎便给大家留着饭菜,踩着点热好,让大家回来就能吃上一口热的。

2018年2月23日,我省监狱系统9名扶贫工作队员来到这个两楼一底的砖瓦房内“聚成一团火”,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始了助推乌史大桥镇4个深度贫困村脱贫的攻坚征程。

近3年来,省监狱管理局从“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到激发劳动致富的“造血式”扶贫,让乌史大桥镇布衣大云、木色尔库、沙都和二坪4个深度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民们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教育医疗有了保障,地里种着土豆、玉米、南瓜、萝卜,家里养着牛、羊、猪、鸡……在全省监狱系统的帮扶下,村民们用勤劳和智慧走上了脱贫奔康致富的道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在云端绽放。

一条公路 既通往外界也走向致富

“阿木,今天收了多少包谷?要下雨了,赶紧回家哦。”“阿莫,今天准备买点啥菜回家做饭?”……走在二坪村的水泥路上,扶贫工作队队员杨勇和每一名碰见的村民熟络地聊着家常。作为驻村帮扶队员,杨勇在二坪村呆了近3年。村民们对他也是再熟悉不过。

乌史大桥镇位于大渡河北岸,地处雄奇秀美的大渡河大峡谷,建设成昆铁路时,建设者们称这里为“猿猴摔死的地方、老鹰跌落的地方”。乌史大桥镇所辖的7个彝族村被4条深沟自然分开,依傍在大渡河岸的峭壁上,布依、田坪、二坪3个村在大峡谷范围内。其中,二坪村位于一座海拔2700米的高山半山腰上,距帮扶工作队驻地23公里,散落着百十户彝族人家。

刚到二坪村的第一天,队长乐虎带着杨勇、罗普、苏知彪等队员爬了一次天梯。“爬上山要3个多小时,走一会儿就得歇一会,爬到山顶衣服全都湿透了。”中途,乐虎回头看了下来路,赶紧叮嘱队员们继续往上爬,不要回头看。除了悬崖边的天梯,扶贫工作队驻地通往村庄还有一条蜿蜒陡峭的山路,因为坡度太陡,轿车根本没有办法开上去。“要是遇到下雨就更麻烦了,泥泞的道路非常打滑。”队员吉伍瓦哈还记得,2018年的一天,工作队到村里开展法治宣传工作,车子开到半路打滑差点翻下悬崖,大家惊出一身冷汗。

没有路,曾让乌史大桥镇一度与外界隔绝。2017年以前,这里是凉山州唯一不通公路、无乡村公路的贫困乡镇,当地群众只有一条步行通往外界的通道——上世纪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后的乌斯河铁路大桥。村民们外出、贩卖牛羊、购买物资等只能走铁路桥,走过铁路桥后才能坐火车、汽车通往南北;村民们买砖瓦回来建房,汽车也只能将货物运到桥头,再靠人力背回家。铁路桥上不时有火车经过,人车抢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条行人和车辆能自由通行的路,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梦。

2019年2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惠再次落到乌史大桥镇。在甘洛县政府和省监狱管理局的共同努力下,水泥路修到了乌史大桥镇的每一个村庄。即使是最远的二坪村也有了公路,汽车可以开到村民家门口,村民们再也不用走悬崖、爬天梯了。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乡村房屋改造工程逐步推进,一栋栋漂亮的小楼在山村里拔地而起,村民们陆陆续续搬进了新家,日子也一天一天好起来。

一番走访 精准制定十大扶贫项目

万事开头难。回想3年前初来乍到时,如何开展扶贫工作,保证完成4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是摆在扶贫工作队面前的难题。

为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队员们白天走访调查,晚上开会研究讨论,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沙都村、木色尔库村、二坪村和布衣大云村4个极度贫困村321户建卡贫困户1526人的走访任务。“其实,走访就是对队员们的一种考验。走访中,我们经常要拄着拐杖走路,有时候遇到山体垮塌的地方要手脚并用,以爬行的姿势才能过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罗普说,悬崖村路段土质松散,很多地方形成了流沙,如果不小心,很容易发生事故。

走访结束,队员们的心里却沉甸甸的。“低矮的土坯房屋,没有窗户,没有家具,火塘上支个架子放口锅就是灶台,装菜的碗、盆都放在地上……”扶贫工作队队员刘宽告诉记者,省监狱管理局定点帮扶的4个贫困村基本都是与世隔绝的状态,贫困程度远超想象,老乡们依靠自己在地里种植、在家里养殖自给自足,平均一个多月下一次山买些生活必需品,生活方式十分原始。

“要把扶贫、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在实地充分了解了4个贫困村的现状后,扶贫工作队整理出了《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定点帮扶乌史大桥镇四个极度贫困村的工作建议》及针对各村的具体扶贫方案。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扶贫工作队最终向省监狱管理局党委提交了详细的分析报告,并指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4个贫困村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村民意识。

“要让老乡们的东西销售出去,让他们看到致富和未来的希望。”队员徐亚说: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根据扶贫工作队摸排的情况,省监狱管理局扶贫办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法治扶贫、健康扶贫、电商扶贫、以购代捐、支部共建、结对帮扶、一户一策”十大扶贫项目。全省监狱各帮扶单位分别和4个贫困村的村民结对,各监狱领导实行“一对一”全覆盖帮扶。

一种优势 “以购代捐”实现互利双赢

在省监狱管理局确定的十大扶贫项目中,“以购代捐”是一大重点和亮点。

2020年9月,持续大雨冲断了乌史大桥镇连接外界的道路。眼看村民们丰收的土豆堆在家里坏掉,扶贫工作队队员们心里着急。为了让土豆不发芽、不返青,队员们逐户和村民一起按照科学的方法,将土豆码放整齐、通风储存,等待道路修通后运输出去。

几天后,路通了,队员们赶紧组织村民将土豆装车运走。看着土豆运出去,队员们放心了,村民们也放心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份。”

“2020年,全省监狱系统收购了我们几十万斤土豆,还收购了玉米、萝卜、花椒,购买了不少牛、羊和鸡。村民们的土豆、玉米、牛羊有了销路,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心里都很高兴,干劲也更足了。”39岁的二坪村村主任木牛拉哈告诉记者。

全省监狱系统用“以购代捐”破冰开局,变传统捐钱捐物的“输血式扶贫”为劳动致富的“造血式扶贫”。“全省31所监狱对农副产品有较大需求,各监狱全面统计需求数量,年初就给乌史大桥镇贫困群众下了农副产品订单。根据蔬菜瓜果和家禽家畜生长情况,即熟即采、即买即运,不仅让老乡们的农副产品有了销路,也让监狱在采购过程中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实现了互利双赢。”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苟宗富介绍。

2018年,省监狱管理局在乌史大桥镇第一次大规模开展“以购代捐”。扶贫工作队走进村民家中,挨家挨户收购土豆。“很多村民告诉我,这是他们第一次知道土豆还能卖成钱。”布衣村驻村副书记吴涛还记得,村民拿到钱后脸上露出的笑容。

“村民们认识到劳动可以换来财富,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苟宗富说,劳动致富的种子开始在村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21年,我们将实现‘两个100万’的突破,即收购土豆达到100万斤,收购萝卜和南瓜达到100万斤。同时,我们还希望在种养殖方面,能够实现收购金额破百万元。”省监狱管理局扶贫办干部李强告诉记者。

一道风景 村民形成比学赶超的好风气

2020年10月19日晚上8点,由省监狱管理局主办、川西监狱承办的第二期移风易俗暨巾帼行动“好当家”培训班在汉源县九襄镇开班。木色尔库村53岁的普树珍,第二次主动报名参加培训。以前,普树珍的老公一喝酒,普树珍就要和他吵架。上次培训,老师讲解的家庭关系修护知识,让普树珍学会心平气和地与老公沟通。如今,老公喝酒少了,家庭关系更和睦了。普树珍还通过培训学会了川菜烹饪技术,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一家人围坐一起吃,气氛十分温馨。

和普树珍一样,第二次来参加培训的还有布衣村33岁的阿衣克布。和普树珍不同的是,阿衣布克学到了更多教育理念方面的新知识,对她教育孩子有很大帮助。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在村里卫生院工作,同时也帮助村两委干点杂活。令她感触最深的是,现在村里的妇女特别重视给孩子打预防针,因为大家都知道孩子要打了预防针才能上学。让阿衣布克感受深刻的还有一个细节:不管是打针还是发放东西,村民们来到指定地点后,都会自觉地先排好队。

川西监狱副监狱长陈继初告诉记者,妇女在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监狱决定通过培训让妇女们带动移风易俗。除了“好当家”培训班,川西监狱还在乌史大桥镇开展了“法律明白人”培训,村里发生矛盾纠纷时,这些“法律明白人”将第一时间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为了推动移风易俗,全省各监狱在结对帮扶的村民中开展内务卫生、种植养殖和良好风气“三项评比”活动,为优胜户发放奖品,在村民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好风气。让监狱民警们感受最深的是,评比活动的优胜标准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村里的女孩都开始爱美了,不仅要把自己打扮地干净、漂亮,还要把家里打扫干净,都要争当先进。”阿衣布克说,谁要是看到别家在“三项评比”中得了先进就很羡慕,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大家你追我赶,村里的环境就越来越好了。

一个未来 教育是改变贫困的根本办法

自2018年省监狱管理局定点帮扶乌史大桥镇4个极度贫困村以来,村子里和村民们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房屋改造和道路修建工程,让村民们的住和行得到了保障;村民们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牲畜再也不愁销路,收入大幅增加,积极性越来越高。2019年11月,4个极度贫困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以远高于当年脱贫标准的数额退出贫困村。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让村民实现自主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这是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伏水祥及队员们面临的新问题。作为新生血液,2020年4月,伏水祥、李松、李俊伟一起加入扶贫工作队。“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老乡们不返贫。第二,就是要实现产业提档升级。第三,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伏水祥说,如今,村里的产业发展了,为了实现持续增收,扶贫工作队开始探索“企业 农户 互联网”产销模式,筹备食品加工、冷链物流、文化旅游等公司,帮助乌史大桥镇进行产业长远规划,助推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当地孩子们的教育。几年扶贫历程,让工作队坚信教育才是改变贫困最根本的办法。为了实现“教育扶贫”,省监狱管理局安排省女子监狱为乌史大桥镇小学和幼儿园的700多名学生定制了冬夏校服。金堂监狱、成都未成年管教所多次走进甘洛县开展“送法进学校”控辍保学活动,并推进对问题学生的“一对一”帮扶教育。省监狱管理局牵头,全省监狱在乌史大桥镇开展了一系列助学活动,如今,4个极度贫困村走出了十几名大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失学率下降为零。

下一步,全省监狱的“教育扶贫”工作将从控辍保学向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转变。“我们希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去,感受城市孩子的生活,激发他们想学、要学!”伏水祥说,按照省监狱管理局的要求,全省各监狱和扶贫工作队将重点着力在培养和强化学生习惯教育,促使孩子们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同时利用系统优势,进一步做好法治思想意识的从小教育。

后记

2020年5月,乐虎将2018年以来的扶贫工作日志进行集纳整理,形成了一本厚达400页的《来自扶贫路上的报告》。

不管是在扶贫工作日志里,还是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扶贫工作队员们没有一个人说起过自己的难处。近1000个日夜,他们与家人分隔两地,艰辛地行走在扶贫的道路上。

《来自扶贫路上的报告》最后,乐虎将所有到乌史大桥镇参与过扶贫工作的监狱民警、职工进行了登记,厚厚的8页纸上记载着数千人的名字,浓缩了全省监狱系统近3年来帮助乌史大桥镇脱贫致富的点点滴滴,也诠释了四川监狱民警担当奉献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