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过印度影帝阿米尔汗的经典之作《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话,那么一定对其中的印度理工学院记忆深刻这所学校的学生,勤奋刻苦,奋发上进,而且把分数视为生命在印度这个拥有全球最多文盲的国家印度理工学院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不过事实却是,他的确是这个国家视若珍宝的骄傲,是印度以举国之力建起的世界一流高校,是那些受困于种姓制度的孩子们实现阶级跨越,走向人生巅峰的最佳捷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印度的帝国理工学院压力大不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印度的帝国理工学院压力大不大(集全国之力建起的精英大学)

印度的帝国理工学院压力大不大

如果你看过印度影帝阿米尔汗的经典之作《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话,那么一定对其中的印度理工学院记忆深刻。这所学校的学生,勤奋刻苦,奋发上进,而且把分数视为生命。在印度这个拥有全球最多文盲的国家印度理工学院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不过事实却是,他的确是这个国家视若珍宝的骄傲,是印度以举国之力建起的世界一流高校,是那些受困于种姓制度的孩子们实现阶级跨越,走向人生巅峰的最佳捷径。

首选印度理工,落榜才会考虑常青藤

在印度一直有一句话叫做,第一流的学生进IIT(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念美国名校。这还真就不是一句戏言,在印度IIT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加起来在美国的地位。这里是每一个印度孩子心目中的圣堂。纳拉亚纳·穆尔蒂被称为印度软件行业的教父,他创办的Infosys是软件业巨头,位列世界500强。穆尔蒂的儿子最心仪的就是IIT的计算机专业,可惜的是怎么都考不上,无奈之下被美国的常春藤学校康奈尔大学录取。怏怏的去了美国读书。去美国之前,穆尔蒂恨铁不成钢地对媒体说:“他最后只能遗憾地到康大读书!”

作为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他自幼接受英式精英教育,因此对于让印度能够拥有一所顶尖级高校念念不忘。最终作为同样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教育路径。中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见效慢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上,进行全民扫盲,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才陆续开始了985,211等工程,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而印度从一开始就举全国之力,投入到了印度理工学院这样一所“超一流”大学的建设上去,丝毫不顾及日益增长的文盲人数。

公平的入学方式,给了底层学子逆袭的梦

1951年,尼赫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金帮助下,委派22人的委员会筹备高校建筑事宜,他们以麻省理工为蓝本,在印度全国选址,很快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创建。紧接着1958年孟买理工学院建立,直到2001年,卢克里大学被改造为印度理工学院分校。到此为止,印度理工学院总共有了7个校区,成为遍布印度全国的庞然巨物。

印度理工学院有着自己的招生考试,被称作JEE。每到考试这一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高中毕业生蜂拥而至的,这项考试对他们来说充满着刺激和挑战,更带给了他们莫大的希望。在贫富差异严重,种姓制度盛行的印度,这是许多出身贫苦的孩子们改变自己一生的唯一机会。每年都有超过30万考生会报考,但是录取比例只有区区2%,因此印度理工也号称全球最难考的高校。不过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录取比例低,但是十分公平。在这场考试中,没用种姓没有背景,一切以实力论,不管是谁家的孩子,想要上IIT,那么就要拿出过人的成绩来。

比如IIT巴隆迪院长的女儿就曾三次报考IIT,不幸的是都名落孙山,第一次是法语成绩不够,第二次是专业课差一分,第三次笔试优异,却倒在了面试环节。直到第四次才终于以完美的表现得到了进入IIT的机会,可见,在这里确实是人人平等,这也就难怪为何如此多学子对印度理工趋之若鹜。

印度理工的一大症结

在印度理工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据说有此一群学生来到理工学院教授印地立桑面前,他们拎着水桶愤怒的报怨,学校的供水系统一直有问题,希望校方能够彻底的解决此事。而印地立桑则是冷静的问到:请问你们来自哪里?某个技工学校还是印度理工学院?听到这句话,愤怒的学生们不再吵闹了,他们是理工学院的学生,是这个国家的精英和骄傲,也可以说是未来的希望,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以后还能指望什么呢?于是学生们老老实实的散去,第二天他们带着好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到教授面前,事情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看起来很美的故事,但是背后的事实却是如此残酷。高墙内的学子是天之骄子,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尽情享受着这个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埋头苦学,可是却对高墙外的贫穷落后充满着漠视。从跨出校门的这一刻起,这其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头也不回的踏上飞往美国的飞机,去硅谷亦或是其他地方,开启新的希望,实现他们人生的梦。

我们不好谴责他们,因此这其中的许多孩子都成长在弱势种姓家族,他们从小备受欺凌,对他们而言,如果想要有尊严的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尽全力靠近IIT,然后拿着镀金的名片前往心目中的天堂,至于这个国家,他们不留恋,也不想留恋。这就是印度理工的悲剧。

据统计,由于语言的相通,IIT毕业生成为了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地。在硅谷新兴起的企业中,有将近百分之四十都是印度人所创办,而这些印度人绝大部分都毕业自IIT。美国驻印度前大使约翰曾经调侃道:这是一块叫做硅谷的印度殖民地。虽然是玩笑,但是这样的话听到印度的高层领导人耳朵里,也不知会是何种滋味。

就连孟买分校最著名的校友之一,印度IT业的领袖尼勒卡尼也不由得发出感叹:如此完美的学校,这么好的教育,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没有教会责任和担当。

不过人才外流并不是IIT的特例,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类似现象。即使在中国,也不能说完全杜绝了类似现象的产生,不过让我们欣喜的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科研条件和就业环境的大幅改善。我们的人才慢慢的出现了回流的趋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印度目前还看不到这样的苗头,IIT依然在为他人坐着嫁衣。

可是凡事不能因噎废食,虽然有着各种问题,但是学校咬紧牙关也还是要办下去,即使流失大部分人才,可还是会有一些选择留在印度建设印度。走出去的印度人也会在国际上产生影响,有利于印度的发展和国际形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产生阵痛,中国经历过,印度也正在经历。不管怎样,有着如此优秀的大学,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也祝愿印度理工学院能够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