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

大年初一街上扭。”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

以前在成都过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

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因为重亲情 重家庭

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

四川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

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推汤圆”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2)

杀年猪

差不多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灌香肠、腌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3)

腊月二十四,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时间。

要是这天没有时间打扬尘的话,那就要等到腊月二十七了,因为腊月间打扬尘可不是在每天都行的,只有这两天才行,这是规矩。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4)

年前一周,打扫房子卫生,叫“打阳春”,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就是要洗澡。

民间贴门神春联者,多是象征喜气的意思。诸如骑高头大马的名将肖像或丰收的画面等,春联则更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特色。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5)

祭祖——在一家人吃团年饭前,大年三十的一个重要习俗是祭祖。因此在准备团年饭时,要先准备好祭祖的刀头:煮熟的整只雄鸡、一方猪肉或膀,酒和香蜡钱纸,去家里或祠堂的神龛祭祀祖先。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6)


小时候吃的团年饭都有鱼,表示年年有余;而且是品种多、分量多,剩余越多越好。

一般初二初三都要吃年三十剩下的饭菜,叫做有余有剩。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7)

团年饭中的鱼,一定要整条,不能切成块。

有镶碗,即用酥肉拼成的面子,底子是菜头、粉条等的大品碗蒸菜。

要有扣肉,即甜烧白;要有坨子肉,即东坡肉;有鸡肉,凉拌或炖均可,但不能有回锅肉那样的家常菜。

吃完饭,一般是和家里一起去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8)

吃汤圆

四川人大年初一早晨是不会吃饺子的,唯一的传统食品是汤圆,因为汤圆有团圆寓意。

以前大年初一,许多人竟相赶早,争着到庙里上第一柱香,认为这样可带来好运。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9)

这些年的初一,文殊院基本是进不去的,外面围得水泄不通,市里不得不调动许多警察维持秩序。

“神有喜怒与人同,四时方位兆吉凶。独怪年年南门好,起因侯庙敬无穷。”

这首竹枝词描绘的是正月初一,成都人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出游位于南门武侯祠“喜神方”的情景。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0)

喜神

喜神即是吉祥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方位。

依照“五行学说”,南方丙丁属火,代表四时里的夏天,也寓“红运兴旺”之意,因此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

今武侯祠、锦里和南郊公园的联合的大庙会,既有游“喜神方”寓意。

四川人有一个俗语,说不仅人要过年,畜生和庄稼也要过年,他们过年的时间分别为:

“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

凡这些事物过年,如果天气好,这种畜生或庄稼这一年就好;反之若阴雨,则这种畜生或庄稼就不好。

四川各地过年风俗(全国各地农村过年习俗大解密)(11)

全家福,是关于团圆的故事

妈妈菜,是关于幸福的味道

拜大年,是关于传统的记忆

过年咯,是关于回家的召唤

我是小陈,喜欢就请给作者点个关注吧,您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我后面会陆续分享更多关于过年的知识,可以关注一下随时阅读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