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大概怎么也没想到,《孔乙己》再次在网上火起来,是因为网友们认真的讨论起“他大约的确是死了”这句话,算不算作病句吧。
当然,主流观点不可能认为这是个病句,但是,还是有不少人硬要说这是个病句,理由再简单不过了,“大约”表示不确定,不肯定。而“的确”又表示确定、肯定的意思。
把这两个字叠在一起?不是病句又是什么?
“几之所以大家不认为是病句,只因为是鲁迅说的!”
可是,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日常生活中,难道不也经常说这些类似的话吗?
比如说:
他大约的确是有事,今天来不了了!
明天可能真的要下雨了吧!
他大概是真的喝醉了!
她也许真的不爱我了!
我大概确实是错了!
这办法没准还真行!
他可能真的死了!
.....
这些句子中,不都是把确定的字句与不确定的字句堆叠在一起吗?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把这两样相互矛盾的词汇,用到一个句子中呢?
原因是:
一、我们心里确定某事,但还有一线生机,觉得可能还有那么一丝丝可能,因此,会用上这种“大约” “的确”式的句子。
二、某件事情已经确实发生,但我没有亲见,心里上,还不死心,觉得至少需要某些自己亲见的实证。
说回到《孔乙己》这句,联系一下文中前后逻辑:文中提到孔乙己的死有两次,两次的判断依据都是“长久没有来了”。第一次发现孔乙己很久不来喝酒,欠了钱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急匆匆地还上,听说还挨了毒打,所以掌柜的得出判断说“大概是真的死了”。
然而孔乙己出现了。出现了之后又是很久没有来。这次的判断多了一点依据,就是孔乙己腿真的断了,坐在蒲团上用手走路,从前腿脚利索的时候,还能找活儿干或者偷窃,现在残废了,便连这个出路也断绝掉,所以死掉的可能性比前一次大大提高,但是毕竟没有目睹,也没有听说什么消息。
所以,用这种“确定” “不确定”的式子,“他也许真的死了!”才是唯一准确的表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