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精彩内容,请关注:小希说历史(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说到皇帝,很多人会觉得就是天下第一,享有绝对的王权霸道,想让谁死谁就要死。其实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中国皇权的大大加强是在明朝,到了清朝达到了中央集权的顶峰。而且明朝有东厂锦衣卫,清朝大兴文字狱,对民众的控制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那时候不要说一般老百姓,哪怕是大臣官员,说错了话写错了文章,都有可能丧命。

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白居易写的长恨歌)(1)

但是在唐朝又是什么景象呢,开始施行新的制度,而这个制度又可以限制皇权过于集中。想想唐太宗的一生,不得不服这等狠人,但是他还不是被他的大臣顶的一愣一愣的,人家死了还要痛哭流涕。这也是他至情至性的缘故,何等的大度。

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白居易写的长恨歌)(2)

等到了白居易时代,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那时候的国家早已经由盛转衰。地方权力日益强大,皇权日益衰弱。有的人想要国家早日恢复到昌盛的时候,而有的却招兵买马并且打击和自己不和的人。白居易曾经在《长恨歌》中叙说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里面有不少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句经典诗句真是将杨贵妃的美貌与地位形象刻写了出来。诗意如此,栩栩如生的再现,值得我们来品读这个时代的随性,真的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唐朝极为开放,没有“文字狱”,帝王心胸还算大度,何况诗中并未提及李、杨两人的名字,描写的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皇帝之爱情悲剧,没有半个字涉及什么宠信奸臣,打击异己之类的东西,如果当朝者硬要对号入座,也抓不到什么“小辫子” 。

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白居易写的长恨歌)(3)

因为一个向往爱情的帝王总比一个葬送江山的帝王要好,李隆基的继承者也需要考虑父辈或祖辈的声望的。并没有多大限制。何况白居易写的还是比较含蓄的,用汉皇替代唐玄宗,更是不会有人纠结这点了。想想人家老祖宗唐太宗有人正面刚他都忍着,这时候的唐朝皇帝会为写一个死去祖爷辈的事而迁怒诗人?这也太小瞧唐朝皇帝的度量了吧?

本文由小希说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