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

盘古大神拿着斧头开天辟地

文化农民咏斧,诗曰:

盘古开天第一功,刑天干戚斗志雄。

石制玉琢成礼器,青铜精铁刃藏锋。

徐晃勇猛称良将,知节福运封国公。

太平盛世兴基建,刀兵入库属工农。

相比于刀具的用途广泛,斧只有凭借出道早和文化深来争雄了。斧最早就出现在了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里,盘古大神用开天斧开天辟地,以身殉道构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从此天地初分,阴阳和谐。天地又陆续诞生了许多强大生灵,其中人文始祖女娲娘娘又造就了黄皮肤的中国人。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2)

刑天舞干戚

到了三皇五帝时代,炎黄争天下霸主,北方部落的黄帝打败了南方部落的炎帝,但丝毫不妨碍炎帝的伟业丰功,从此华夏民族又有了炎黄子孙的称号。炎帝心服口服了,但炎帝手下的刑天却杀上天庭大战黄帝,被黄帝砍了头。但刑天仍然没有屈服,以双乳为目,肚脐为口,舞着干戚继续挑战权威。而干戚就是大盾和大斧,可见非猛人无法驾驭大斧的威力啊!

神话传说毕竟是故事,倒也是先民以日常生活之缩影艺术加工出来的。从神话中可见斧的出道时间和神圣地位了。现代考古就多次发现新旧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锛(平刃的斧叫锛),可见筚路蓝缕的先民们便是举着石斧等石器工具进行刀耕火种狩猎充饥。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3)

玉斧

人类不断发展,社会也同时进步。社会体质也发生重大变革,公有制变私有制,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这时候青铜工具逐步取代了石制工具,自然也出现了青铜斧,斧刃更加锋利,还饰以花纹。斧头也从单一的工具开始了分类使用,等级最高的是用红山玉做的玉斧,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礼仪;再有青铜斧/钺,饰以花纹、文字,以记其事,上个世纪末河南安阳殷墟就出土了商代青铜斧,根据斧上翻译文字可见,这青铜斧大有来头,是当时主管兵权的王后妇好所用;最普通的就是作为兵器的青铜斧了。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4)

破柴的邻家小哥哥

春秋战国之后又到了秦汉,奴隶制社会再度升级为封建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铁器时代也来了。有了铁制的兵器,刀剑枪矛等轻便型武器逐步取代了斧钺等重型武器。离开了砍砍杀杀的斧钺,又发生了两极分化。斧钺摇身一变居然又成为了王朝的仪仗兵器、权利象征(九锡之一)和刑律武器(斧钺之刑)。单一的斧则成为了绝世猛将的重型武器和农民(木匠)手中砍柴伐木的铁斧。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5)

程咬金漫画

正史和小说中记载的用斧名将辈出,文化农民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国时代,曹操手下的河东名将徐晃,手持大斧屡立功勋,和张辽、乐进、李典、于禁并称“五子良将”。再有演义小说中最出名的初唐名将混世魔王程咬金也用斧头,什么天罡斧三十六式什么程咬金三板斧传的比李世民还有影响力。当然,正史中的程知节(小名咬金)也是福运无双大智若愚的勇将,深得李世民信赖,为人知进退建奇功,得封宿国公。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6)

宋太祖

武将爱用大斧,皇帝也喜欢斧头呢!后周世宗柴荣,就喜欢把玩象征皇权的玉斧。以勇武出名的宋太祖赵匡胤做了皇帝后,不但抢了柴荣的江山,还学了人家的爱好。虽说不能带兵打仗了,但手痒啊!也弄了把玉斧朝夕相处,日夜把玩。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不你有样学样抢了人家柴荣的玉斧(江山),你弟也抢你的玉斧和媳妇,同时留下了千古谜团的“斧声烛影”。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7)

长柄破斧和短柄劈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间一晃而过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战争模式翻天覆地,耕种模式也日新月异。礼器玉斧成了古董文物;兵器铁斧彻底告别了战争;只有神农的后代农民和鲁班徒孙木匠继续使用着斧头,在经历了一圈历史的花里胡哨,斧头又像先民时代一样回归本源,再次成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8)

2018年冬天在父亲老院子里锯柴火

文化农民的家乡,地处皖南山区。这里既种水稻粮食蔬菜,也要山里刨食谋生,斫树砍竹,劈料(木匠用斧头把木料初步砍削成型)破柴(休宁农民用斧头把粗的树木燃料劈成几瓣称之为破柴)都可见斧头的身姿。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9)

准备开始破柴啦

在我们老家,撇去屠夫剁肉砍骨的肉斧不说,常见的斧头就分两种,第一种柄长两面开刃的称之为“破斧”,农民专用,以破柴为主。早些年,木柴是我们农民的主要燃料,农民百姓做饭烧水,煮猪食。工厂加工茶叶烧砖制瓦,作坊做豆腐干酿酒都需要大量木柴。而有的杂树粗过大腿腰身,锯成约尺长段后,就需要破斧来破开了。木柴破开后,第一是水分快速挥发,第二是小瓣木柴燃烧会更充分。文化农民虽然是80后,但农活也是基本都会,更为重要的是我从小就喜欢上山挖笋砍树,所以破柴这块也是小能手,以前没出去工作时都帮隔壁的茶厂老板破柴赚钱呢。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0)

没破的和已经破好的木柴,母鸡寻找木柴中的虫子

那破柴是怎么进行的呢?很多人在电视里都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锯的整齐的木柴直立在那里,主演猪脚们单手持斧从上而下一劈为二,端的是轻松惬意啊,更有甚者还破柴时遇到白富美女主,又从中悟出了绝世武功…唉,我从小到大也破柴无数,既没因为破柴遇到白富美也没因为破柴悟出人生至理和绝世武功,看来我慧根不够,只配做一辈子的农民啊!言归正传,破柴首先是要有一个好场地,必须是硬实的平坦土地,水泥地石板地凹凸不平的泥地都不行;场地确认了,再是准备好主演——斧头,先磨斧头,再检查斧柄,最好是斧柄插入斧头处浸入水中,让插口处的木头膨胀,再斧头朝天,手抓斧柄炒石板使劲地掇数下,这样斧柄就不会因为闲置期间松动脱落了。然后入场了,破柴人穿解放鞋,上衣合身方便手臂伸缩,裤腰系紧裤裆宽松裤腿扎紧,方便马步及腰腿用力。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1)

文化农民手绘的两种破柴方法示意图

农村破柴两种方法,一种就是电视里的竖向直立破柴法,但这种其实使用不多,因为现实中的木头没法像影视剧中那样无枝无桠,那样平滑笔直。另外一种就是常用横向破柴法,这个需要有个两头高中间略低的垫木,然后把木柴一头架放垫木上,一头放垫木前方地上。然后破柴人,站于垫木后方约60—80公分处,双脚分开,抬头弓腰,双手抓握斧柄中后段,眼镜瞄着垫放木柴的这头,抡起斧头朝眼瞄准的点用力劈下。这个动作说得容易,其实很需要手脚眼成一线,臂力腰力完美契合,还要有对不同木柴有不同了解的丰富经验。我小时候破柴,村里老人就用休宁话传授我经验:虫树调桠杉树调杈。休宁话松树叫虫树,意思是破柴时要瞄准松树的枝桠的疙瘩处下斧头,杉树则需要在两个枝桠根部的中间处下斧头。这个诀窍很管用,对付一般的松杉樟楠等树再配上我的力气和手感,那真是斧头下去木柴应声两半。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结实的木头,如黄檀、檵木、杨梅(就是野生的水果杨梅)、石胄、乌桕等的根部,不但纹理弯曲,木质紧密,还疙瘩丛生,斧头劈在木头上都有弹性。这时候不服输的斗志就出来了,有时都对着木头纹理像考古一样研究下斧的路线,让智慧和力气完美结合,最终看着一堆自己亲手破开粗细均匀损耗不多的木柴,再把木柴码放得整整齐齐,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2)

劈斧刀刃面

第二种短柄斧头,斧身一面平直,一面开刃,这便是木工专用的“劈斧”。木工做桌椅板凳家具物什,选完木材后第一道程序就是锯和斧,锯以后再说啦。木匠会左手持木材,右手握斧柄,眼睛瞄着木料,脑海里有了成品的粗坯形状,胸有成竹下斧,斧头平滑一面贴着木头,力道作用之下斧刃吃进木材,然后重复挥斧,直到木材成型,再用刨子,凿子,墨斗之类进行后续加工。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3)

保养的很好的木匠斧头

相比于农民斧头,木匠用的斧头呵护的更好,不用时怎么摆放都有严格要求,用前怎么磨斧刃更是传统木匠学徒工的必备技能。想当初,父亲把我送到小姑父那里学习桶匠手艺,小姑父便让我上午先学斧头开刃磨斧刃,下午学习破篾打箍。后来在我故意磨坏几块磨刀石之下,小姑父秒懂了我的内心,礼送我打道回府,让我逃过一劫。不过现在想来,如果那时候老实学艺,说不定我早就成为“桶匠斌”了。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4)

木工学校牌楼

十多年前,我读初中母校所在地的月潭村,出了位厉害的学者、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于一身的聂圣哲先生,他提倡“养活教育”和“工匠精神”,他也是有感于我们徽州传统木匠的博大精深和传承断层,就在我们休宁创办了一所木工职业学校,让传统技艺和西方设备完美结合,让斧头嫁给了电脑,学校不大,却因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传统功底,每届学生们都代表国家参战世界级的手工大赛,并屡获殊荣,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实用型木工学员。正如他的养活理念一样,一毕业就能养活自己,继而养好家庭。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5)

木工学校实操教室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6)

木工学生练习斧头基本功(杉木)

社会进步了,农村燃料也从烧柴火转变为天然气和电力了。我家都有十多年没有专门上山砍柴烧火了,斧头和刀具都上锈了,传统的木匠也没有90.00后的学徒了。斧头正逐步消亡,好在黄山市政府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尤其是闻名中国的木工技艺要发扬光大。除了休宁木工学校,还有一大批本土木工公司相继成立,木工师傅们跟着订单带着斧头走出黄山为新生活努力前行!

斧和刀对决(农民的十八般兵器系列之第二集)(17)

传统木工和现代技艺完美结合的屯溪文峰桥

鲁班,你放心吧!农民生活好了,可以不用斧头啦!但你的徒子徒孙们在这片尊重传统文化的徽州土地上,继续以刑天舞干戚的斗志,手持斧头背着锯子走向世界!

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阅读,下期给大家讲述锄头的故事,敬请期待!

关注我,了解人文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