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孩子相继夭折,孔玉英32岁时,才好不容易平安生下第5个孩子,遂视之为全部,拼尽老命保护和教育这个孩子,却未料竟陷入迷茫无助的痛苦中。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1)

孔玉英62岁,来自黑龙江大庆。孔玉英的童年记忆只有一个字“穷”。

孔玉英兄弟姊妹4个,父亲常年有病无法干重活,一家6口人的吃喝拉撒,都由母亲一人操持,能吃饱饭都非常困难。

孔玉英长到十四五岁都没见过大米,所以当她在老师家,看到人家碗里盛着像小虫子一样的饭时,就好奇地偷偷拿了一粒大米,回家问母亲这是什么东西。

“唉,咱们家吃不起…”

母亲告诉孔玉英那是大米。孔玉英也想尝尝大米饭是啥滋味。母亲为难地低下头,长叹一口气。母亲能让孩子们吃上饭已竭尽全力,实在没有能力再改善生活质量。

孔玉英看出母亲的无助,遂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翻身过上好日子。可对于像孔玉英这样没多少文化的农村女孩来说,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嫁个好人家。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2)

01

孔玉英想通过婚姻改变生活状态,遂在媒人介绍的相亲对象中,过滤掉没钱的,最终选了一个有钱大户人家的男孩。

老话说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经济条件不对等带来的是家庭地位的不对等。

孔玉英找了个富婆家,心中非常高兴,但婚后没过多久,就意识到现实与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你在娘家见过猪肉吗?”

春节前婆家杀年猪,竟提前把孔玉英支回娘家。等孔玉英回来时,婆家人已把猪肉吃完,没给孔玉英留一口。孔玉英随口问了一句,婆婆竟翻着白眼嘲讽其娘家太穷。孔玉英却吓得未敢吱声。

孔玉英自己遭受婆婆白眼歧视,勉强还能承受。可孔玉英父母来看她,婆家人爱搭不理的傲慢模样,让孔玉英心里非常难受。

也许就在那一刻,孔玉英暗暗下决心,将来有了儿女,一定支持儿女读书上大学,不能再让儿女过自己这样被人瞧不起,低三下四的日子。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3)

02

孔玉英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当时孔玉英年轻没有育儿经验,女儿不到周岁,就因照顾不周生病早夭。

女儿死时,孔玉英已经怀上第二胎。孔玉英经受不住失女之痛的打击,情绪严重波动,以致在家中突发大出血难产,胎儿没抢救过来,一出生就是死胎。

随后孔玉英生第三胎也是难产,最终胎死腹中。接连三个孩子都未能保住,使孔玉英内心产生阴影,导致第四胎不足月早产,仍未能留住这个孩子。

孔玉英害怕了,所以当她在32岁生下儿子刘春雷时,完全信不过别人,谁也不让沾手,全程都是她自己照顾。

那时家里有许多农活儿,孔玉英什么也不管,全身心都放在儿子身上。儿子有个头疼脑热,孔玉英舍不得孩子哭,就整宿整宿地抱着儿子来回遛。

儿子长到四五岁能吃饭了,如果半夜想吃饺子,孔玉英会立马起来,给儿子和面包饺子。可以说儿子想要的东西,哪怕是天上的星星,只要孔玉英能够到,就会立马给儿子揪下来。

孔玉英尽力将自己能得到的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唯一的儿子,除了为补偿多次失子之殇外,还潜藏着一个执念,就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然后带着她一起翻身过上令人艳羡的生活。

而孔玉英能想到的儿子未来有出息的途径,唯有读书考大学,没有之二。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4)

03

“你们俩太烦人了,凭啥别的孩子都能在外边玩,我却只能在家写作业?”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其实家庭作业并不算太多。别的孩子早早写完作业出去玩了,可孔玉英却给儿子额外布置作业,将儿子关在家里学习。

有时儿子写到晚上八九点钟,困得眼皮都抬不起来了。孔玉英却依旧要求儿子不写完不能去睡觉。

有一次儿子烦了,质问父母为何强制他写这么长时间作业。孔玉英给儿子讲述她与丈夫没文化挣钱的不易,但儿子对这些话并不能真正理解。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5)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大庆老家遭遇水灾。孔玉英一家三口只能跑到大连谋出路。

大城市拥有农村见不到的繁华,眼前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让孔玉英和儿子看得眼花缭乱,两只眼睛都不够用。这也让孔玉英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

可孔玉英夫妇学历低,别人介绍的工作都是些郊区农村果园的农活。他们每天往山上果园担粪挑水,要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收工。活儿很累,但工资很低,孔玉英夫妇一年才能挣6000元钱。

而孔玉英再看看那些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不仅找工作容易,而且工作都是坐办公室的轻松高薪活儿。

于是孔玉英除了羡慕白领生活,就更坚定了让儿子考大学的决心。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6)

04

“你们写完作业了吗?以后你们别跑到我家找刘春雷玩,他得学习。”

孔玉英租的房子在果园的山下,她在山上做活儿,一抬头就能看到家里的动静。孔玉英每天给儿子额外布置一份作业,再放些吃食,然后锁好房门去上班。

孔玉英怕儿子糊弄她,每天回来,不管多晚多累,都要仔细检查作业,以判断儿子这一天是否玩过来的。

有一次,孔玉英在山上看到有六七个孩子,跑到他家窗户外面玩,儿子则站在窗户里面跟外边的伙伴互动。孔玉英一看这可毁了,扔下手里的活儿,就往山下蹿,跑到家二话不说把孩子们撵出家门,并警告孩子们以后不要再来了。

儿子这次有些不愿意了,就想从屋里蹿出去,喊住那些同学。孔玉英一把薅住儿子的衣领,把儿子硬拽回屋里。

儿子还是不服气,冲着孔玉英瞪眼睛。孔玉英看儿子不服,又开始唠叨老一套说辞。

孔玉英告诉儿子不能和别的孩子比,如果他不好好学习,只能到工地干搬砖的累活,但母亲希望他能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做些轻松高薪的工作。

估计儿子对孔玉英的这些话,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虽然儿子没说什么,但逆反的种子已悄然滋生。

孔玉英对儿子的控制真的无所不在,她怕儿子在学校不学习,不仅经常去找儿子的老师,甚至还每天到儿子教室外,扒窗户瞅儿子的上课状态。

孔玉英从没觉得自己这么做有啥不对,在她心里只要儿子学习成绩上去了,无论做什么都值得。

刘春雷在母亲的严厉掌控下,小学成绩确实挺优秀,小升初还考了全校第一名。孔玉英藉此成为老师口中懂教育的家长榜样,由此孔玉英觉得自己过去对儿子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以后还要继续沿着这条路走。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7)

05

儿子上初中后成绩严重下滑,有一门功课只考了70多分。孔玉英无法接受儿子出现这么差的成绩,遂一边用手戳儿子的脑门,一边数落儿子太让她失望了。

儿子不服气似地用眼翻愣着母亲。孔玉英一看更来气。母子俩在炕上三说俩说撕扯在一起,儿子力气大,一下子差点把母亲掀到炕下。

“你还有理了,以后妈妈不管你,你就去工地做小工吧!”

孔玉英越说越气,儿子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躲了出去。可等儿子晚上回来吃饭,孔玉英依旧没完没了地数落儿子:“考这么点分儿,还有脸回来吃饭!”

孔玉英觉得自己都是为儿子好,埋怨儿子咋就不能理解她的苦心。可她却未意识到,儿子对她的过度控制早已产生逆反心理,只不过儿子性格内向,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从来也不与外人说罢了。

从那以后刘春雷回家除了睡觉,一句话也不说。而刘春雷的成绩则是一路下滑,中考成绩只有400来分,仅够普通高中分数线。

当时高中学费需要18000元,孔玉英只能拿出1万,还剩8000元,就想再多打份工,给儿子挣够学费。

刘春雷最初答应读高中,但后来看到有同学上技校学费便宜,于是又转变主意准备报技校。可孔玉英执意让儿子读高中考大学。于是母子二人再次出现分岐,谁也拧不过谁。

刘春雷面朝着墙不说话。孔玉英想打儿子也打不动了,就用手掐着儿子的胳膊,想把儿子扭过来。孔玉英扭不动儿子,顺口又开始数落儿子是没出息的货。

一句句挖苦让刘春雷瞬间崩溃,他一句话没说抬腿就走。孔玉英在后面还追着喊道:“你有能耐,走了就别回来!”

孔玉英说的是气话,可刘春雷却真的一走就再未回来。刘春雷走的那天是2010年的腊月二十四,一晃10年过去了,孔玉英对儿子也由最初的怨,变成了无时无刻的思念。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8)

儿子刚走时,孔玉英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大代价,却落得鸡飞蛋打的下场,于是怨恨儿子的不懂事。可随着年岁渐大,孔玉英身边缺乏儿子的陪伴,遂越来越悔恨不该说狠话撵走儿子,甚至有时恨不得自己打自己耳光。

2020年12月,孔玉英在宝贝回家网站和《等着我》融媒体平台上,登记了寻子信息。孔玉英想找回儿子,想和儿子说:“对不起,以前都是妈妈管的太严的错,以后妈妈不会再要求那么高了。”

志愿者接到孔玉英的求助,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发布消息展开寻找。志愿者接到线索,了解到刘春雷可能在青岛打工,可找到线索中提到的地址时,却并未找到刘春雷。

后来志愿者又听说青岛某地有个打零工的年轻人,无论是相貌还是年龄,都与刘春雷极为相似。只可惜志愿者一直未找到爆料人,遂无法寻找到那个疑似刘春雷的打工仔。

孔玉英未能找到儿子,但她听说那个疑似打工仔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精神状态也很好时,心中略微有了一丝慰藉,期待儿子有一天能原谅她,并回到她的身边。

儿子失联23年拒绝与父母见面(62岁母亲道歉寻子)(9)

06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无可厚非,但父母应该懂得拿捏好一个度,不要让孩子感觉窒息,从而激发叛逆情绪。

孔玉英将被人瞧不起的根源归结于“穷”,遂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带她反转人生。

可孔玉英没受过太多教育,遂因对儿子期待太高,而充满焦虑和无助,再加没有外力相助,最后只能以最严厉、看似最无情的方式管制儿子。

如果儿子能体谅母亲的不易,可能会顺从母亲的教育方式。可如果儿子体会不到母亲的苦心,很可能就会在棍棒教育下反向逆行。

就如孔玉英不懂得如何与儿子沟通,一遇到儿子成绩下滑,就习惯将挖苦儿子的话挂在嘴边。最终逼的儿子逆反离家出走。

我们不能否认孔玉英很爱儿子,但她想靠儿子的成功来达成自己抬头做人的目标,这份母爱对于儿子来说太沉重。儿子一人扛起两个人的命运,会特别辛苦,特别累,所以儿子出走也是一种必然。

孔玉英最终反思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缺失之处,懂得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不应背负父母的命运前行。

孔玉英作为母亲确实有过失,但能勇敢站在公众面前请求儿子原谅,也确实难能可贵。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刘春雷看到母亲的忏悔之心,能消融怨恨,早日回到母亲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