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功自傲,往往可以毁掉人的好名声。我们今天说说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的那些事。

对尉迟敬德而言,投靠李世民成就了他忠勇仗义的好名声。对李世民而言,尉迟敬德总是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有神助之功。

有一分信任,就会有十分忠诚。

一进入李世民阵营的尉迟敬德就被高看一眼。当人们纷纷怀疑这个刚刚加盟过来的猛将时,李世民偏偏不信他有叛逃之心,反而给他绝对的信任并委以重任——右一府统军。

李世民评价尉迟敬德(贞观六年唐太宗设宴请客)(1)

战王世充、统玄甲队、斗李元吉,尉迟敬德神勇威武。行动是最好的语言,他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取得了李世民的绝对信任。

俘窦建德、战刘黑闼、平徐圆朗,尉迟敬德功勋卓著,成为秦王府左二副护军。

面对日益强大的秦王阵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担忧与日俱增。要策反、收买秦王身边的一些猛将,他们选尉迟敬德为突破口。苦言相劝不成,李元吉便用重金收买,可尉迟敬德软硬不吃、水火不进。他对主人李世民的心思犹如山岳一般丝毫没有动摇。

自知硬来不行,李元吉派来了杀手。

尉迟敬德大门洞开,酣然入睡,没有丝毫的防范。一看这架势,杀手却不敢下手。

李元吉只有借刀杀人了,他给老父亲李渊告尉迟敬德的黑状。

一看自己的得力干将下狱,李世民央求李渊,留下了尉迟敬德。

真心换真心、黑铁变黄金。有这么信任自己的君主,尉迟敬德只有把头提在手上干事了。

然而,实力差异让太子和秦王的矛盾越来越大。他们之间的较量不可避免。

626年,突厥进犯。

李世民评价尉迟敬德(贞观六年唐太宗设宴请客)(2)

谁去出征?

太子李建成设计了一个圈套——提请老父亲派李元吉率兵出征,要求李世民出城送行。

这明显是个阴谋。太子李建成要趁机在昆明池畔杀掉李世民。

亲情有时候是一个泥潭,人一旦陷进去,往往就会理性缺失。当阴谋逼近的时候,李世民犹豫起来。

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他们强烈建议李世民撇开兄弟之情的羁绊。

626年六月初三的夜晚,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像往常一样该干啥干啥。而在精心准备之后,李世民给老父亲李渊提交了一份关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内外勾结密谋夺权,淫乱后宫,并且要暗杀他的报告。这个报告让李渊很是吃惊。他准备第二天上朝时查明情况。

李渊并不知道,自己三个儿子的争斗已经汹涌成灾。

六月四日清早,李建成、李元吉上朝的必经之地——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杀机四伏。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等一大批将士早早就埋伏在这里。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天早晨的太阳按时升起来了,而大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脑袋却落地了。

一场改变历史方向的事件在一个时辰之内结束。

玄武门归于平静。

当尉迟敬德把太子、齐王发动反乱并被割下头颅的消息告诉李渊时,李渊只有接受这一切。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皇帝。

尉迟敬德当然是首功。他得到了重奖——一万匹绢,齐王府的财物,还有整个府第。

有人说,没有尉迟敬德,就没有李世民和他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评价尉迟敬德(贞观六年唐太宗设宴请客)(3)

人往往不会败在疆场而却倒在了名利场。

因为居功自傲,尉迟敬德和同僚的关系紧张起来。

李世民曾经问他:为什么总有人说你要谋反呢?

我跟随您南征北战,从无二心。天下安定了,您却怀疑我要反你。尉迟敬德觉得很是冤枉,他脱下衣服,胸脯一拍,露出伤疤。

李世民眼眶潮湿,“我如果不信你,何必给你说这些呢。”

632年(贞观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长安城搞了一次国宴。

尉迟敬德应邀从同州赶回长安城出席这次宴会。皇帝没有忘记他,按说他应该很是高兴,但宴会的座次安排惹起了他的怒火。“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尉迟敬德对在他上位的同僚发怒了。城王李道宗出面劝解,没想到尉迟敬德对李道宗大打出手。

一场本来喜气洋洋的聚会,让尉迟敬德搅局了。

李世民很生气地说:高祖刘邦时代的功臣很少善终,我曾经责怪高祖的无情。我当上皇帝之后,尽力让大家能够平安顺达。而你总是违规犯法。现在我才理解韩信、彭越为什么会被杀戮。

尉迟敬德一听这话,连忙跪地谢罪。之后,他逐步退出江湖,不问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