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麦、现挂、鞋跟掉.......兔年沈腾马丽小品的春晚小品《坑》意外频出。虽然最后节目有惊无险不露痕迹地完成演出,但网上对这个事情冷静思考得不在少数。观点有几个。

观点一:意外派

有点意外,沈腾平时演小品总是超时,这次导演组就预留了2分钟,结果这次超长发挥没超时。该作检讨的难道不是那些抱着强求心态的导演吗?没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导演组说启动应急预案,也没有埋怨沈腾的意思,只是说演出不容易,有点刺激罢了。

沈腾马丽春晚小品短两分钟,沈腾马丽小品演短两分钟的意外能否推动春晚私人定制(1)

如果真出入了几分钟,主持人就笑呵呵地对观众说,某节目差了两分钟,咱们还得准时敲钟,要不让岳云鹏说个绕口令吧,观众肯定哈哈一笑,这个笑点也不错啊,挺活泼的。

观点二:宽容派

娱乐而已,搞得那么紧张干嘛。

演员都不能放松,观众能放松吗?呈现出来好效果就行了。台上台下都紧张兮兮何必,实在怕时间不够,预留一个合唱节目,怎么都可以把时间填满,春节晚会是全国人民一起放松开心的节目,强求所有节目严丝合缝背离了节目的初衷。

沈腾马丽春晚小品短两分钟,沈腾马丽小品演短两分钟的意外能否推动春晚私人定制(2)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精准到分秒,搞得跟火箭发射一样精准,完全就没有那个必要,春晚本来就是中国人合家欢式的娱乐大餐,没必要强求政治正确。

观点三:创新派

网友说,春晚还是多来点新创新的形式吧。说实话,晚会这种形式已过气了,不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发展需求。还是改为分散主题点播式演出吧,观众按需点播自己想看的主题。

沈腾马丽春晚小品短两分钟,沈腾马丽小品演短两分钟的意外能否推动春晚私人定制(3)

川菜、粤菜、闽菜、湘菜、鲁菜、淮扬菜、徽菜、浙江菜是中国的八大菜系,自清朝年间就形成了,历经几百年各菜系相安无事,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地大物博众口难调的难题。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文化也一样,比如北方的小品看似热闹,多次登上小品王的角色,但在南方未必受到认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东西南北是真的远,文化差异十分明显。

有才的网友给“八大菜系”用拟人化进行定位:鲁、如同讲究礼仪廉耻的士人,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江湖术士;粤、闽菜宛若风流儒雅的公子;苏、浙和徽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的,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受众。文化和饮食一样,但可像菜系一样,点播式开演。

物联网发达的时代,如果还沉浸在自嗨的状态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少的人看春晚的窘况,春晚的收视率下滑速率将更快。

沈腾马丽春晚小品短两分钟,沈腾马丽小品演短两分钟的意外能否推动春晚私人定制(4)

如果要问如何改变,点单式春晚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以前看成龙的电影,结束后往往不第一时间离开,等着看导演和工作人员的字幕吗?不,是等看花絮,挺好看,接地气,最真实,甚至比电影本身还好看。

对明年春晚该如何走,你怎么看?评论区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