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历来备受文人推崇,以此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和文人画作更是数不胜数。而古代的文人,骨子里都有归隐的心理诉求,不管有没有付诸于行动,但是当世事维艰,这样的想法总会出现在心底,就像苏轼虽然一生宦海沉浮,但是也曾在诗词中多次表达归隐的想法,像“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
而自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吟咏过菊花后,菊花变成了文人墨客笔下世外隐士的象征,它凌霜飘逸的特点正好和文人骨子里的特立独行、不趋炎势相得益彰。历朝历代咏赞菊者可谓不胜枚举,就像苏轼就曾写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元稹也曾写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黄巢更是在落地之后写下“待到秋来七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而在宋代,要说霸气、难以超越的咏菊诗,就不得不提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一首,诗人也凭借其中一个大气磅礴的千古名句,得以一诗成名。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郑思肖的遭遇可谓悲戚。陆游、辛弃疾同样是南宋爱国文人,哪怕当时的南宋朝廷十分羸弱,让人失望,但是好歹他们身处的年代,南宋朝还一直存在。而郑思肖却经历了南宋的灭亡,他心中的悲愁可想而知。据记载,南宋灭亡后,郑思肖隐居在苏州一和尚庙,终身不出来做官,平日坐着躺着都是面朝南方,表示不忘宋朝,可见郑思肖的凛然气节,而这首诗也正是在南宋灭亡后创作的。
这首诗前两句既描写了菊花的生长环境,也烘托了菊花的品格。百花都是在春天竞相开放,但是菊花却不随波逐流,而等到百花已凋零,菊花才在秋日傲立于凛冽的风霜中,独自绽放。而所谓的“趣无穷”,既是菊花不与百花争艳的自然之趣,同时也是菊花高洁坚贞的思想之趣。
后两句则是大气磅礴的千古名句,菊花不像其它的话花一样会在风中凋零飘落,菊花从绽放开始到枯萎,花瓣始终挂在枝头不凋谢落地,任他北风凛冽,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既是描写菊花,同时也是诗人自我感情的表达,哪怕南宋已灭亡,但他依然是南宋之人,哪怕来自北方的蒙元统治者再怎么胁迫,他也不会屈从,这样的民族气节不可谓不崇高,令人读之便能感受到诗人的那种坚定。
这首诗虽然看似是咏菊花,但实际上却是托物言志,表达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哪怕历经千年,至今读之仍让人感动不已,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