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勤奋好学蔚然成风。虽因家境贫寒,而能克服困难,勤奋苦学,终于成才的青少年不胜枚举。下面辑录几则创造条件坚持夜读的小故事。
1、匡衡——凿壁借光夜读。西汉时期的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家境十分贫穷,六、七岁时就干农活,读不起书。村里有一所学校,一有时间,匡衡就到学校窗户边听老师讲课。村里有个识字的人,看到匡衡好学,就好心主动教他识字,为匡衡自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匡衡买不起书,没有书怎么往下学呢?正好村里有个富户,原是书香门第,家中藏有很多书。于是匡衡来到这家大户,自荐愿意在他家做雇工,不要工钱,只要求东家允许他读他家的藏书。富家人认为竟然有这样的好事,满口答应。从此匡衡有了大量可读之书。
但是,富家要干的活很多很累,白天几乎没有读书时间,而夜晚读书,自己家里又买不起点灯油 或蜡烛,匡衡为此事十分苦恼。
有一天,匡衡从比较富裕的隔壁家门口经过,见隔壁家灯火通明,激起了他的灵感,想到:缘何不把他家的灯光借(偷)过来,夜晚好读书?
想到就干,他准备好凿子,花了两个晚上,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在与隔壁共用的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隔壁的灯光立马透了过来,匡衡简直是欣喜若狂。从此,匡衡夜夜就着这个灯光苦读。几年时间,他把东家的藏书都读了一遍,重要的书籍读了几遍,还抄写下来了。
经过多年苦读,后来匡衡成了经学大家。汉成帝时被选进朝廷为官,汉元帝时,升任丞相。
“凿壁借光”成为后世青少年勤学励志的榜样。
2、孙康——映雪夜读。孙康是西晋京兆(即今陕西西安市)人,从小聪明伶俐,酷爱读书,手不释卷,能借到的书他绝不放过。但家境贫寒,买不起点灯的油,只能白天抓紧时间读。他觉得漫长的夜晚时间白白浪费,很是可惜,但也没有办法。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院子里、窗台上、屋顶上,到处积了厚厚的雪。到了夜晚,月光照在雪上,泛起的月光闪闪发亮,如同白昼。他灵机一动,猛然想到:为什么不利用雪光来读书呢?于是他拿出书来,在雪地里读起来,果然效果很好,越读越起劲。从此每当下雪后,他就抓紧时间夜读。天气太冷时,他就搓搓手,跑跑步,暖和暖和身手后继续读书,几乎通宵达旦。最后,孙康终于成才。
3、车胤——囊萤夜读。车胤是西晋南平(即今湖北公安县)人。他少年时好学不倦,但因家庭贫穷,买不起灯油,只好白天抓紧读书。
有一年夏天,白天他读了一整天书,到了晚上,他还在思考书中讲的道理,想再拿出书来查阅,苦于没有光亮。这时,他忽然看见门外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飞来飞去,亮度不小。他心想,何不把萤火虫捉一些,集中起来,光亮不是更大些吗?当晚,他就缝制了一个小白绸囊袋,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囊袋里,集中发光的萤火虫果然效果很好,书本靠在囊袋旁边,字能看得清了,他非常高兴。从此,每到夏天晚上,他就坚持囊萤读书,后来终于以博学而知名。
4、江泌——映月夜读。江泌(mì)是南北朝南齐阳考(即今河南民权县)人,字士清。少年时好学上进,但家中非常贫困,父母亲以做木履(即木屐、木头鞋)为生。每天天刚亮,他就要帮父母干活,维持生计。只有到了晚上,他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中点不起灯。于是他在有月色的夜晚,坐在院子里苦读。读得久了,月光西斜,院子里看不清楚了,他拿着书,爬到屋顶上去读。
有一次,他在屋顶上读得太晚,疲劳极了,打起瞌睡来,竟然从屋顶上滚下来,幸好房子不高,没有大碍。他毫不在乎,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擦擦眼睛,又爬上屋顶继续读书。就这样,江泌靠着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成了有名的学者,后来在南北朝时的南齐和南梁两朝担任重要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