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读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人会发现,书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死在秋冬季:“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时值正月隆冬季节,秦可卿病死“正值年底”,“元妃薨逝”在农历十二月十九,林黛玉“魂归离恨天”在晚秋,还有“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熙凤“升天”都在秋末和冬季……

出生在霜降那一天有什么意义(从红楼梦中人多死于秋冬说说)(1)

作者曹雪芹这样安排绝非出于偶然与巧合,而是出于对气象与疾病发展规律的洞察。中医对此早有认识,现代医学还专门有对“气象病”的研究,设有“医学气象学”这一专门学科。

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说明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类皆有影响,人体因受其影响,相应地出现生理和病理变化。又说:“阴阳入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意思是说,人要适应天气变化,并做出相应地调节,才可防病养生保健,否则,就可能患上疾病而不能脱身。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人体需要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保持正常体温,所以,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温,其范围为20℃-23℃,称为舒适带。若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的上下界限,就需要进行人工调节,而老年人和婴儿适应能力较弱,最易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病理学家认为,气候条件剧变产生的物理应力能使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增加毛细血管及其周围小动脉的阻力,从而诱发心肌梗塞。同时,骤寒会使血液粘度升高,缩短凝血时间,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恶化。

医学家做过统计,一年中气象病的发病率冬季最高。每年最冷的农历正月,死亡人数比五六月份多2倍。在冬季中,死亡人数又以低温寒潮天气为多。冬季气象病从每年叶落深秋以后增加,到翌年的正月达到顶峰。原因是秋冬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变化剧烈,人体往往不能适应。

据现代医学研究,75%以上的关节炎患者,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炎在低温潮湿的天气发病最频繁。

患气管炎的病人,在冬春季,特别是冬初第一次寒潮来的头一两天,最容易旧病复发,因为寒冷降低了人体呼吸道的抵抗力,破坏了人体的防御机能,使病毒、细菌侵入呼吸道,从而引起支气管炎发作。

在冷空气通过的当天,哮喘病人的发作率明显增多,特别是小孩和老年人发病率更高。究其原因,一是气温、气压骤降,使肺的换气功能减弱,易引起哮喘;二是因气候变化,诱发哮喘病的一些尘埃、真菌、花粉、工业烟雾的密度增加,哮喘病发作也随之增多。

肺结核病人,在寒潮锋面通过时发生咯血最多。这是因为人体各部分在气压骤变和寒潮经过时,会发生异常的物理感应,德国科学家称此为“应力”。这种“应力”对结核病灶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能使病人血沉加快,咯血和血痰频频发生。

总之,天气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和减少气候变化而给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带来危害,每个人都应该因应季节和天气变化,采取健康措施保养身体。特别是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病的人,除了平时注意加强锻炼、饮食药膳等养生之道外,还应牢牢把握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增减衣服,调控室温等,防病治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杨吉生/文,袁小玉/编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参与每周有奖答题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