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小吴哥之美(荐读吴哥之美)(1)

皆是虚妄

□紫弦月

由美学大师蒋勋编著的《吴哥之美》, 封面有四行小字:“吴哥城像一部佛经/经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升、月缺/花开、花谢,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等待个人领悟”,你会不会和我一样,看见此句感觉神秘而心向往之?

由序知,1295年(元贞元年),元成宗派遣周达观带领使团出访今天的柬埔寨。前后历经三年,周达观对当时的真腊做了最真实的观察,著有《真腊风土记》。数百年后,这本被汉文化圈遗忘的书,被欧洲人、法国人发现并大为震惊,法国人继而在丛林中发现埋藏了四百多年的吴哥王朝。再后来,《真腊风土记》有了各种译本,世界各地游客到吴哥,手中都会有一本周达观的书。我也一样。

怎么形容小吴哥之美(荐读吴哥之美)(2)

一页一页抚之过去,一页比一页沉重。大吴哥的“高棉的微笑”,是所有人都为之驻足的地方。巴扬寺是阇耶跋摩七世晚年为自己建造的陵寝寺院。此时的他已由印度教改信了大乘佛教,许多原始的欲望被岁月风逝,逐渐升华为一种极其安静祥和的微笑。然而,人性的残酷暴戾诱发战争,文明被蹂躏,文化的脉络被打断。繁华幻灭,花朵也失去了芬芳,千年与须臾,终究经不起无常的变迁。我不知道,这最美的微笑如何能无动于衷?

静穆里,一切就像雨后荷塘里的莲花,缓缓升起,静静绽放,无语而坚。所有的无奈,所有的毁灭,不过都是“相”,而所有的“相”是否都虚妄?合上双眼,于冥想中等来宁静无声的真实世界。或许,这尊迷惑了世界的“最美的微笑”,是人们自亘古就向往的最朴素的微笑?

巴扬寺的浮雕在游客眼里是记录,也是艺术,但其更幽深更让人唏嘘的真实,许多人并不知晓。这本书,会让你对“艺术源自于生活”加深理解吧?大小吴哥建筑的格局、空间对比、“计白当黑”、“无”与“有”的空间……站在巴扬寺的某个回廊的阒暗的角落,我们迷惑着,如果那时捧着此书,会不会翻阅到晨曦的光亮?翻阅出一个帝国曾经的辉煌?

书中有许多图片,折射出被毁灭的过去。20世纪70年代,法国殖民统治者一走,这个初独立的国家就陷入了残酷的内战。看着这些文字与图片,导游的话犹响在耳边,他已经重复了千百次,温柔的语调中已经听不出愤慨与激动,仿佛在讲述一些遥远的生老病死。

然而,想着树荫下因地雷、内战致残的,席地而坐击着乐器出售音乐专辑谋生的人们,我的内心仍是一阵阵疼痛。

苦难随风

让风扬起勤劳的帆

忧愁入水

让鱼儿在湖泊中翩翩起舞

把无奈

扔进无人的谷

我无声地凝视

月光,跌落水中

那微波中浮漾的火焰

所有的激情

慢慢化作沉默

过往和未来,是一部充满迷幻的诗集

编辑 | 刘俊宏

责编 | 汪巧 值班编委 | 姜颖

怎么形容小吴哥之美(荐读吴哥之美)(3)

怎么形容小吴哥之美(荐读吴哥之美)(4)

怎么形容小吴哥之美(荐读吴哥之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