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品牌无限放大 低端车市场要成巨大“绞肉机”?

文/ 苏利川

捷达汽车制造(捷达品牌无限放大)(1)

德国大众汽车狼堡总部,保留的烟囱有时候像极了昔日的克虏伯大炮

中国汽车市场可以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这个没有问题;如果一味地放纵低端价廉的汽车市场肆意膨胀,这个,会有大问题。

2月26日上午(德国当地时间),一汽-大众旗下第三个品牌捷达(JETTA)的首次亮相不远万里,在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德国狼堡正式发布。尽管主办方用心良苦,一再声称此举是经过了五六年的筹划,但明眼人还是都能一眼看清,实际情况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这个由一款车型名称上升到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第13个品牌,完完全全是冲着中国市场来的,如此命名用此法则,在德国大众汽车品牌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

不知道这种简单化标签性的“创新”在大众汽车眼里如何评价?但愿不要贻笑大方才好。一直以来,某些合资企业对“是否真正能创造出汽车业合资价值”“不忘合资初心”等诸多问题给出的答案是值得商榷的,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往往是只顾眼前的功利性选择,由于一味地依赖外方,形成惯性,无法“断奶”,他们完全不掌握市场主动,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市场良机。

同为大众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如今的差距有目共睹;“捷达”“桑塔纳”同为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老三样”品牌,在捷达品牌功能无限放大之后,难不成大众汽车也要再搞个“桑塔纳”子品牌不成?

28年累计在华400万辆的销量,800万车主的市场基础不是一款产品能够升级到一个品牌的充分理由,如果还想多分点中国市场红利——这块再诱人不过的“香饽饽”,那就再多拿点本事出来,再多教点儿中方伙伴真功夫,而不是总想着投机取巧。

说实在的,在这个捷达品牌横空出世之后,我们非常担心。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定位大众、奥迪之下,主力车型价格都在10万元以内,而在既有的市场布局中,以大众A级车为例,从A0级别到A 级别,大众车型完全实现了由低到高的全面渗透和覆盖,每一个细分市场均无短板,不管是一汽大众的捷达、宝来、速腾、高尔夫还是上海大众的Polo、新劲取、桑塔纳还是朗逸,以及斯柯达晶锐、明锐,车型和车型之间遥相呼应,互为补充,价格紧密覆盖了7万—20万空间。以此推断,捷达品牌旗下车型,莫不是定价6万左右?

一汽-大众推出捷达品牌不光是开了大众汽车集团的先例,有消息说,不久前,丰田汽车也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两个全新商标,新商标的注册申请目前正处于受理状态。据说,若涉及到的车型真能引入国内,其定价很有可能低于6万元。

汽车巨头疯狂布局中国廉价车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纷纷匹配导致成本变化的今天,难道廉价车真有经得住压榨的利润空间?但愿低价不要带来低质的好。

曾几何时,人们开始担心,油不够用了!现在人们又担心,路,也不够用了……消费升级,汽车消费的提升责无旁贷,一切狭隘的所谓“创新”是没有前途的。放纵汽车巨头布局廉价车市场挤压自主品牌汽车的生存空间姑且不论,在更大的层面上,如果轻易释放市场红利,后果不堪设想。

捷达汽车制造(捷达品牌无限放大)(2)

捷达品牌正式亮相,成为大众与一汽-大众长期合作以来的第三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