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容量机械硬盘这个方案被PASS,家里还有三四个闲置硬盘,放咸鱼也卖不出什么价,还麻烦。另一方面大容量机械硬盘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我个人还是看好未来固态往大容量发展的趋势的,原本就是想家里的先用几年,到时候直接上大容量固态的。

那么剩下的方案就只有组NAS了,这也分成两个方案,一个是买现成的,还有一个是自己装一台。

正如上言,我对NAS原本是一窍不通的(现在也没好到哪儿去),路由 硬盘方案失败后才关注到这个东西,大致了解了一下后,基本上搞明白了所谓NAS,其实就是一个专为存储优化过的电脑,不过品牌的NAS比如群晖之类都是自己的封闭系统(一般基于Linux的发行版),也不知道好不好用,毕竟家用电脑都是windows系统,互相之间各类交互是不是存在某些兼容性问题也不好说,另外操作上是否足够便捷,因为没用过也不好评价。最关键的,是价格也不便宜啊,入门的就得上千,好一点的几千上万也很正常,但是看看硬件配置其实也并不突出,所以一番思考后很快就确定了自组NAS的想法。

说到组装电脑那我可就不困了啊,宅男么也就这么点爱好,二话不说立马上万能的某宝开始淘货了。首先当然就是机箱,又得足够小巧放到电视柜上也不会太突兀,又得能兼容大多数版型,样子也不能太丑,委实是不好找,搜了半天看到了先马米立方,大小尺寸合适,外形也挺酷,四盘位(2x3.5,2x2.5)正好和我闲置的硬盘完全对上,mATX小板安装也完全没问题,甚至能上超高显卡和散热器(当然我用不上)。

自己组建一个nas(DIY一台NAS那点事儿三)(1)

CPU用的也是自组NAS的常客:速龙200GE,这颗U性能完全没问题,唯一的小遗憾就是功耗还是高了点(35W),如果将来能出15W的超低功耗桌面就更完美。

其他就没啥好说的了,A320板子、8G单根内存(考虑稳定性不用双通道),加上自己的硬盘,这就全齐了,整套下来也就花了1000左右,如果有功夫上某鱼上淘,还能更便宜。

控制方面用的向日葵企业版被控端搭配个人控制端来操作,千兆网线接路由,这样全家设备都可以高速访问,这可比之前那个USB口硬盘底座快多啦,传输速度轻松破百,以后就算升级电视看8K视频也毫无压力,并且视频快进切换的延迟也已经很接近本地操作(很多人忽视了这点但其实很重要)。

至于说外网访问,我研究了一下网上关于内网穿透的教程,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悟性太低,实在领悟不了,所以直接在某宝上买了块远程开机卡插到NAS上,通过微信就可以远程控制开机(其实我个人使用NAS的时间并不多,所以不想24小时一直开机,这样NAS和硬盘的寿命也会长很多吧),然后通过蒲公英远程访问(向日葵只能远程传输文件,不能像使用本地硬盘那样访问共享盘)。不过蒲公英的免费版有数量限制,只能接两台外网设备,多了就得付钱了,各位看官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或者别的方案也请不吝赐教。

好了,以上就是我一个菜鸡组装NAS的一点小小的心路历程,网上大虾众多,这篇拙文在我看来实在是不值高手一哂,就当是记录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蠢事吧,如果能让刚开始了解NAS的同学少走点弯路那就喜不自胜了。


最后的最后,码字实在不易,都看到这儿了,就请高抬贵手关注一个呗。各位读者老爷的关注、转发、点赞都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当然,有任何意见或建议也可以和我在评论区互动,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