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莆田名人有孝子事迹在二十五史中都有突出体现。莆田称为孝子的有唐代林攒、宋代有郭氏四孝子郭义重、郭道卿、郭廷炜和郭济,还有徐膺、陈亨运、林一鹗等,明代有丘添德、方重杰等,清代有周鸣鸾、郑文炳等。同时节女、烈女在二十五史中也有不少记载。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2)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3)

莆田郭氏三孝子

郭义重,字处仁。莆田县仁德里魏塘(今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郭庄)人。莆田郭氏四孝子之一。性行简静,才敏守介,早游太学,以操尚称。年四十余客钱塘。闻母丧,徒跣奔归,每一恸辄呕血。家贫甚,故人有所馈,不受。聚土为坟,手蒔松竹,而庐于其旁。甘露降于墓上,乌鹊驯集。郡上其事,绍兴十三年(1143)高宗诏旌表其闾。郡守奉圣旨,立“双阙”于魏塘所居之前,并赐“百官下马”碑,免除郭氏子孙三十年徭役,郡给每年田租十石,用于祭祀。绍兴二十一(1151)以特科奏名,补官右迪功郎、浔州司法参军,调德庆府参军录事。年六十始娶,以高年终,葬墓筑府城南深渎。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4)

林光朝应义重族弟郭彦莘之请,为撰《郭氏旌表门闾记》;卿士大夫为立“孝子祠”,而私谥为“孝节”。景泰间,参政李颙为郭义重及其五世孙郭廷炜修孝子坊。现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距涵江约2公里的地方(旧称仁德里魏塘)尚存“郭氏三孝子祠”,俗称“孝子阙”。祠前殿和大门坊之间除立有宋高宗御赐“双阙”“百官下马”碑,还有一块竖匾写着“绍兴旌表郭氏”。纪念郭义重、郭道卿、郭廷炜三孝子。郭义重后入祀莆田乡贤祠。《宋史》有传。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5)

郭道卿,莆田县仁德里魏塘郭埭(今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人。宋末元初诗人。莆田郭氏四孝子之一。孝子郭义重四世孙,弟郭佐卿,子郭廷炜。其母亲徐氏病剧,道卿哀泣吁天,祈愿以自身代替母病。后果然母病愈,且以高寿终。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兵攻至莆田,贼盗乘机起,郭道卿日抱母柩泣号:“儿在旁,母无忧”。俄元兵围至,失跌坠刀,知遇大孝子,报于带队将领,遗一矢为后来兵卒戒,俾无毁其家。时居人窜匿,郭道卿弟郭佐卿独守郭义重孝子祠不去,被抓,强盗欲杀其弟,道卿泣告曰:“吾有儿已长,弟弱子幼,请代弟死。”佐卿亦泣告曰:“吾家事赖兄以理,请杀我。”道卿固引颈请刃,盗相顾曰:“汝孝门兄弟若此,吾何忍害?”两释之。元武宗朝,勒有司旌其门闾。建双阙表彰。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6)

《莆风清籁集》卷7存其诗1首。《兰陔诗话》云:郭道卿与曾祖郭义重,子郭廷炜,称郭氏三孝。祠在郡城北魏塘,双阙巍然,门临孔道,过者必立马徘徊而后去。其《乱后谒母墓》:“欲从泉下拜遗音,乱草及春零露侵。一坏荒山终岁土,百年贫子此生心。悲风动树嗟无苑,高屺望云冻不沉。自是余生多积戾,墓前带甲未全禁。”一诗出自至性,可感鬼神而泣风雨。戴大宾作诗:“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就是称道元代莆田孝子郭道卿。卒年80岁。《元史》列传卷第八十四《孝友》有传。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7)

郭廷炜,字景文。莆田县仁德里魏塘郭埭(今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人。郭义重来孙,郭道卿子。宋咸淳十年(1274)王龙泽榜进士。官任建宁路平准行用库使。莆田郭氏四孝子:郭义重、郭道卿、郭廷炜、郭济,位列其一。《元史·郭道卿传》载,郭道卿儿子郭廷炜任建宁路平准行用库使时,辞官归家侍养老父。父病危,廷炜忧愁不安,一夕发尽白。武宗初,福建宣慰司旌表兴化路莆田县郭廷炜世守孝义。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8)

仙游郭氏孝子

郭济,仙游人。孝子。家贫至孝,宋宝祐五年(1257),父病,郭济割股调药以进,父病愈。庶母病笃,济亦刲股者再,乡人将这事向知县禀告,知县赵与泌给钱米,以旌其孝。人称“莆田郭氏四大孝子”之一。《重刊兴化府志》论曰:“陈亨运庐墓,傅孝明刲肝,郭济刲股,皆非圣贤中道,不可以为训。然窃思之:人子之于亲,天性至情,当其危急存亡之时,苟可以死,亦所不辞,遑恤其他耶?若三子者之爱其亲,皆出于至诚恻怛之意,有足尚者。况去古既远,民不兴行,人子之事亲,能如圣贤之无过不及,斯其至矣;若其不能,则如三子者之行。亦岂可使泯没而无闻哉?予故寻之,以告夫世之为人子者,使法其心,不泥其迹也。”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9)

莆田“郭氏三孝子祠”坐落在涵江区显应村(旧称仁德里魏塘),始建于宋代,占地面积二亩多,坐东朝西,分为前中后三座,分别为济美堂、崇祀堂和终慕堂。门前是一泓碧波荡漾的河沟,荔枝苍苍郁郁,遥望巍峨壮观的九华山,风景优美,得天独厚。庭院内花团锦簇,假山、泮池、石拱桥等,错落有致,构成一个园林式祠堂。其间,宋高宗御赐的“双阙”,端庄矗立在殿堂前两边,有一无二,光宗耀祖,成为极其神圣的标志。殿堂神龛上奉祀郭氏先祖灵位,乃为莆仙、长乐、福清、闽南,乃至全省或浙赣粤等地方郭氏家族公祭朝拜的圣地。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0)

“阙”是一种专门设立于宫殿、祠堂和陵墓前的象征性建筑物,作为铭记官爵、功绩和德行之用。郭义重、郭道卿、郭廷炜孝悌名闻天下,成一代楷模。宋绍兴十三年(1143),高宗帝特下诏御赐“双阙”,兴建祠堂纪念郭氏三孝子,并御题“绍兴旌表郭氏”榜书匾额,颁令大小官员路过,需下马进祠参拜“双阙”。大厅上悬挂郭义重、郭道卿及郭廷炜“三孝子”灵像。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1)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2)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3)

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郭氏代代出孝子,辈辈呈现孝悌。莆仙郭氏人家门上都书有“唐室汾阳世第,宋朝孝子名家”,厅堂或各地分祠堂里,悬挂着“忠孝流芳”、“双阙流芳”……“郭氏三孝子”亦被列入中华古代“廿四孝之一”。这不仅是我们郭氏家族的荣耀与自豪,亦是炎黄子孙的一座丰碑,宝贵的精神财富。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4)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5)

  涵江“郭氏孝子祠”经历六个朝代,一直是郭氏家族,抑或异姓人家鼓舞人心,激励心怀的道德教育基地。可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惨遭破坏,竟成断垣残壁,不堪入目。各地郭氏有识之士,应当行动起来,同心协力,让其重现风采。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6)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7)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8)

莆仙家风家训(莆仙郭氏四孝子)(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