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领奖记者采访(新影帝徐峥我闷了35年)(1)

17日晚,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典礼盛大开幕,徐峥凭借《我不是药神》,斩获了最佳男主角奖。

他说:“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演戏,工龄已35年了。我也想以此激励其他人,工龄够长,总会有成就的。”

这番话,浓浓的鸡血味,扑鼻而来,但是纵观徐峥走过的路,确实演绎了一个平凡人走向巅峰的真实戏码。

作为同是老徐家的人,撰写此文,不仅是替本家人高兴,也想借此写几条感悟。

1、从小培养一个兴趣有多重要

徐峥小时候对演戏就特别感兴趣,三年级时,他演了一个叫做《考学》的独幕剧,。

饰演剧中小地主,据说长得贼像地主,才被委以重任。

如今看来,似乎毫无违和感。

徐峥不仅长得像,表演更是出神入化,第一出戏演完,就小小火了一把,紧接着演遍了上海所有的少年宫。

从此以后,徐峥便和表演艺术产生了不解之缘。也正是小时候栽下的这个种子,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徐峥领奖记者采访(新影帝徐峥我闷了35年)(2)

不仅仅是徐峥,我看过很多名人传记,虽然环境不同,年代不同,但很多人,在童年时,似乎就注定和将来的事业息息相关。

著名日本导演黑泽明,在他的自传《蛤蟆的油》中曾提到,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去看电影,日本那个年代,对电影有偏见,认为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黑泽明的父亲却一意孤行,带黑泽明看遍了当时能看的所有影片,这些电影,就成为了黑泽明的电影启蒙教育。

高尔夫球巨星泰格伍兹,小时候,邂逅高尔夫球杆,便爱不释手。作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几乎都是白人选手,伍兹身为黑人,想在此运动中立足,并非易事。

但是,伍兹的父亲,还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先是自己悉心指导,后来又重金请来职业教练,最终帮助伍兹名垂青史。

不说这些摸不着的人,我表弟,小时候屁股不入定,不是学习的料,但一听到音乐就会跟着摇摆,于是家人便把他送去学舞蹈,后来竟然进入民族歌舞团,并在春晚亮相。

小有名气后,自己开办舞蹈学校,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所以,如果你有孩子,不应该把他变成围绕学校和补习班,不停旋转的陀螺,而应该给他更多的空间,让他接触这个广袤的世界,寻觅能触动灵魂东西。

就像作家路金波所说:

"千万不要给你的孩子只塑造一个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要从小给他看星空、海洋、恐龙、神话、圣贤。”

2、接受自己和突破自己

窦文涛一次节目上曾说:

人这一生有两件事最难,一是不顺的时候接受自己,二是顺的时候突破自己。

这话在徐峥身上很应景。

徐峥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后,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打击:头发一把把的掉。

虽然用尽偏方,但仍没好转。

大一的时候,父亲忽然去世,压力巨大的徐峥头发干脆掉了干净。

要知道,形象是演员的第一要件,光头造型,只适合反派或配角,戏路极窄。

徐峥也曾一度陷入低迷,但是人神交战之后,还是决定接受自己,用真诚来打动观众,而不是相貌。

此后,他变得豁达,还和化妆师开玩笑:“你看,我这造型多好,发胶都帮你省了.....”

也许就因为没法拿相貌说事,只能在实力上死磕,徐峥也因此能把每个角色演的入木三分。

徐峥领奖记者采访(新影帝徐峥我闷了35年)(3)

徐峥的第一部“爆品”就是《春光灿烂猪八戒》,这部剧集让他迅速走红,但是烦心的事也随之而来。

此片热映后,徐峥去银行取钱,柜台工作人员认出了他,很兴奋的说,“欢迎徐先生光临”,但却忘记关掉扩音器,徐峥听到她对同事说:给猪八戒拿一万块钱。

徐峥烦的不是被称做猪八戒,而是不希望自己被套牢在某个具体的角色里,他要突破自己。

于是,又演了《李卫当官》,但是走在街头,被别人称为“演猪八戒的李卫”。

徐峥无奈大家如此深刻的刻板印象,只因为自己演的太好?就要在猪八戒的阴影下过一辈子?

他决心一定要洗掉原来的形象。

此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出演《疯狂的石头》中反派冯董,再次大火。

急接着,就开始了自己的“囧”系列,《人在囧途》、《泰囧》、《港囧》票房都势如破竹,令人咂舌。

当大家都以为,他还会“囧”下去的时候,徐峥再次突破自己,接了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我不是药神》。

戏中男主角“程勇”,和徐峥以往扮演过的角色都不同,人物调性更复杂,但是徐峥用一个金马奖,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此番过后,相必再没人会称他是猪八戒、李卫或者李成功,只知道他叫徐峥。

这就是徐峥给我们的另一则启发:

一个人在低迷沉沦之时,不妄自菲薄,不自戴枷锁,全然接受自己,实属难得;

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之时,不沽誉钓名,不画地为牢,反复突破自己,更为不易。

如果能两者兼备,且不说能否成为人中龙凤,但你已是一个成熟心智的拥有者。

3、算大账别算小账

2006年的一天,徐峥阴差阳错,在老婆陶虹的邮箱中,看到一封邀请函。是请陶虹出演一个小成本电影,戏份不大,片酬了了,陶虹准备拒绝。

徐峥看了一眼剧本,马上被情节吸引,并决定自己上马出演。

这部电影就是《疯狂的石头》,由刘德华出资三百万,宁浩担当导演。

这么少的预算,宁浩捉襟见肘,只得和徐峥亮了底牌:“只有一个配角给你,而且没什么钱拿,顶多封个红包。”

徐峥说:我是冲着剧本来的,你不给钱也行。

戏演完后,宁浩履行承诺,封了一个红包,里面有一万元,徐峥拿到后,也没要,而是全给了助理。

其实那时的徐峥,已经是个腕了,却自降身份,不仅甘当配角,还分文不收。

整个拍戏过程,丝毫不怠慢,认真对待每次出境。

你看这就是徐峥的风格,认定的事,就不斤斤计较。哪怕是配角,我也做到最好。

当然,徐峥也并非一无所获,通过《疯狂的石头》,结识了宁浩和黄渤,为日后的铁三角奠定了基础。

徐峥领奖记者采访(新影帝徐峥我闷了35年)(4)

有句俗语:取舍之间现格局。其实就是说你会不会算账。

我曾接触过两个培训师,第一个,只要有客户咨询,无论成交可能性大小,前期调研,访谈约访,样样全情投入。

而另一个,则必须把所有条件谈妥,付了订金,才开始下一步工作。

由于客户爽约时有发生,后面这个讲师,落袋为安才付出,不会浪费精力,貌似挺会算账。

但生意并不好,因为没有前期接触,没有熟识度,采购率当然不高。

第一个讲师,还没收钱,就先开始干活,好像吃了亏,但并非如此。

前期工作中,能掌握更多的客户及行业信息,课程也更有针对性,所以订单不断。

而且,那老师说:就算客户爽约,前面了解的信息,对开发这个行业都有帮助,怎么算是白白付出呢?

所以你看,但凡能成点事儿的人,大概都有这个特质,不纠缠那点小账,而是把当下的付出,放入时间的维度,去计算整体收益。

相反的,那些不会算账的人,只计算眼前得失,最终却失去了未来。

4.结尾

《我不是药神》大火之后,一记者采访徐峥,让他谈谈是何种心情。

本以为他会大谈过往的艰辛,和今日的成就,谁知他却说:

“我其实很后悔,因为30多岁时,我太懒惰了,不够勤奋。”

所以,我的最后一个感悟是:

这世界有一种刺激,叫做牛逼的人总觉得还不够勤奋。

而慵懒的芸芸众生,刚刚努力一把,就已经在朋友圈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在这点上,大家都影帝。

作者:良大师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金马奖# #影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