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曾是统治世界海洋的霸主然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占据了英国昔日“超级大国”的宝座,而英国则只能亦步亦趋,追随在美国的身后新中国成立前后,英国追随美国外交,对我们进行孤立和封锁但令中国和美国都没有想到的是,英国竟在历史上连续3次“坏心办了好事”,无意之中帮了中国3次忙,却也坑坏了自己的队友那么,英国究竟在历史上“帮”过中国哪些忙呢?——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一肚坏水,却容易“坏事”的不列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英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英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英国坏心办好事)

英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曾是统治世界海洋的霸主。然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占据了英国昔日“超级大国”的宝座,而英国则只能亦步亦趋,追随在美国的身后。新中国成立前后,英国追随美国外交,对我们进行孤立和封锁。但令中国和美国都没有想到的是,英国竟在历史上连续3次“坏心办了好事”,无意之中帮了中国3次忙,却也坑坏了自己的队友。那么,英国究竟在历史上“帮”过中国哪些忙呢?——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一肚坏水,却容易“坏事”的不列颠。

(英国“波兰球”与国家象征“约翰牛”)

“紫石英号”被驱逐,炮舰外交就此结束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仅靠着几艘横在江面上的炮舰,便轰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并给中国带来了近百年的苦难。《南京条约》签署后,尝到甜头的英国人,便将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的做法,复制到对亚非各个国家的殖民战争中,是为“炮舰外交”。靠着这套手段,英国在19世纪确立了自己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但是令英国没有想到的是,1840年中国近代史纪元开始的“炮舰外交”,也将于1949年在中国结束。

1949年4月,解放军陈兵百万,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彻底终结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然而,正当解放军渡江部队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横在江面上的英、美各国军舰,却成为了解放军面临的难题,究竟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处置?当有人将这份请示递交到毛主席的面前时,毛主席批复道:“可以先对这些船只发布通知:凡是不影响我军进行渡江作战,只进行撤侨行动的,可以放其过江。如果阻拦我军进行渡江作战,则一律进行炮击。”

(毛主席在长江江畔)

在解放军发布通知后,不少小国的船只自知蒋家王朝即将败亡,解放军部队势不可挡的道理,于是便带上侨民匆匆离去。然而,一些诸如英、美等大国的船只,则一直保持着观望的态度,它们怎么也不相信:如果自己就赖在这里不走,解放军还真的敢冒着和它们开战的风险,用大炮把它们轰走?其中,态度最为嚣张的便莫过于英国的军舰:紫石英号,在1949年4月底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后,这艘名为“紫石英”号的英国军舰非但没有撤离,反而将炮口调转至长江北岸,挑衅解放军炮兵部队。

面对着不顾劝阻,嚣张跋扈的紫石英号,驻扎在江岸的解放军炮兵部队立即对紫石英号进行开炮还击,未曾预料解放军真的会开炮的紫石英号军舰官兵顿时慌了神,还来不及调转军舰航向便被如雨点般坠落的炮弹砸得哭爹喊娘:在经过激烈的炮战后,紫石英号共计中弹50余发,19名舰员阵亡,27人受伤,其中包括紫石英号的正、负舰长。眼见不是解放军对手的紫石英号只得乖乖认怂,在长江的沙洲雷公嘴上挂起了“白旗”,向解放军投降。

(英国军舰紫石英号)

紫石英号遭遇炮击,军舰上下官兵已向解放军投降的消息,立即传到了英国本土,顿时间欧洲舆论哗然:西方各国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直在江洋上横行霸道的大英帝国,竟然会被解放军的岸防炮打得如此狼狈不堪。时任英国首相艾德里得知后,立即命令伴侣号、伦敦号、黑天鹅号等大小军舰前往支援紫石英号,但不料这些前往驰援的军舰又纷纷遭到我军的炮击,不敢再朝搁浅在江心上的紫石英号靠近一步。艾德里本想让其他军舰拖回紫石英号,挽回英国的一些颜面,没想到此举反而更是让英国在国际面前丢人了好几次。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受伤的紫石英号靠着台风过后江水涨潮的机会,偷偷溜出了长江——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解放军拦截紫石英号失败。据毛主席后来向国际友人透露:“紫石英号是故意被解放军放跑的,在它逃跑之前,解放军还特地允许他们到岸上加了点油。”而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让世界看到英国舰队在晚上狼狈出逃的样子,让英国舰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昔日里帝国主义列强,在江面上大摇大摆,耀武扬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紫石英号被解放军炮击的缺口)

英国在“紫石英号”事件上的失败,标志着“炮击外交”时代的终结。在海上强国英国的舰队都被解放军暴打一顿后,许多此前停泊在长江持观望态度的各国舰队便纷纷撤离出了中国水域,未敢再进犯中国。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形象,就此伫立在了世界民族的面前。

英国记者“造谣”,意外促成中苏谈判达成

要说英国还有那一种“特色”在国际上臭名昭著,那恐怕莫过于以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记者。常言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那个信息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以英国为首的一众西方记者非常擅于在报纸、广播等媒体上无中生有,煽风点火,以达到英国自身的外交目的——而1950年的中苏两国领导人会面,则让这些捕风捉影的英国记者嗅到了机遇的气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国家。而早在革命时期,苏联便曾给予过中国不少帮助,被当时的我们尊称为“老大哥”。因此,出于外交礼节,“老大哥”的堂口还是需要拜一拜的。而中苏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也有助于为我国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在开国大典结束后不久,毛主席便乘坐火车,途径东北,开始了他毕生的第一次出国之旅。

(毛主席访问苏联)

在经历了漫长的路途颠簸后,毛主席一行人最终在1949年的12月抵达了苏联首都莫斯科,在给斯大林庆祝生日的同时,准备同苏联谈判关于支援新中国开展经济建设的话题。然而,令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谈判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难,而出现困难的原因其一是因为中、苏两国文化的不同,毛主席同人聊天时,经常喜欢引经据典,打比喻,做比方,他在一次会谈中说:“中国和苏联在未来达成谈判协议时,一定要做出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这让斯大林听了半天都摸不着头脑,他怎么也想不通一张纸究竟该是怎么一个“吃”法。

而另一个导致谈判受阻的原因,则是因为斯大林当时仍未坚定与我国开展合作的决心。他担心如果有朝一日,苏联通过经济援助喂饱了这只东方的雄狮,这头狮子还会不会记得自己这个“老大哥”。此外,在旅顺港归还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上,当时的中、苏两国也有着诸多相左的见解。因此,斯大林只命令当时主持外交事宜的莫洛托夫带领毛主席品尝美食,游山玩水,而事关谈判重要的事则一律不提。

(毛主席访苏)

然而,心系国事的毛主席哪里有在这个时候游山玩水的心情?眼见着谈判的事宜被一拖再拖,毛主席有一日便很不高兴地在电话中对莫洛托夫说:“你们除了让我在别墅里睡觉、吃饭,什么都不让做!”毛主席这一番无意说出的话,不知为何竟然不胫而走,传到了当时驻莫斯科的英国记者的耳朵里。拿到“只言片语”的英国记者大喜过望,于是无中生有捏造一篇“毛被斯大林软禁在莫斯科”的新闻,并报道了出去,想要借此挑拨两国的友谊。

消息一出,全球舆论哗然,一时间许多西方记者纷纷涌入莫斯科,询问斯大林是否确有其事。斯大林在得知英国记者无中生有的报道后,顿时感到十分恼火,于是当即和毛主席公开会面,以澄清事实。而我方外交代表团则趁热打铁,立即向斯大林等苏联高层商谈中苏两国合作一事。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斯大林立即爽快地答应了两国的谈判事宜,不仅归还了我国的旅顺港,而且还同意给予我国多项工业援助,帮助我国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便是著名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主席与斯大林)

两国签署条约的时间,特地被安排在了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的这一天,以示意中、苏两国的友谊就像是恋人一样,情比金坚:英国记者的这一番无中生有的捏造,非但没有破坏两国的友谊,反而促使中苏两国的友谊更进一步,这令英国高层在得知之后不由得啼笑皆非。

力劝美国不用原子弹,促成抗美援朝胜利

在毛主席访苏之行结束后不久,朝鲜半岛便爆发了战争:1950年6月底,美国参战,并在随后打着“联合国军”的幌子,对朝鲜半岛局势进行大规模武装干涉,而英国则亦步亦趋,尾随其后。新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深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于是在1950年10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

在经历两次大规模战役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队势如破竹,将此前打到鸭绿江畔的“联合国军”推回了三八线,无论是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的美军,还是此前称霸全球的英军,都不是志愿军的对手。而当时指挥美、英一众“联合国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一时间也没了主意,于是多次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申请,表示希望能够在朝鲜战场上投入使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

这一消息又不胫而走地传到了英国记者的耳朵里,在一次新闻采访中,好事的英国记者忽然询问麦克阿瑟:“请问麦克阿瑟将军,我们听说美军准备不惜一切手段夺取朝鲜战争的胜利,而这其中包括准备投放原子弹,请问这是真的吗?”而平日里以性格张扬著称的麦克阿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对!包括使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的表态,再次震惊了西方,也吓坏了当时的英国高层:因为在当时英国手中还把持着香港这块亚洲重要的贸易枢纽,一旦美国计划在朝鲜战争中投入原子弹,并将战争扩大至中国本土,这必将会使香港的安全遭到威胁,英国的金融也会发生动荡。而另一个让英国感到担忧的原因,便是因为在1949年时,苏联成功试爆了自己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又一核武大国。一旦美国率先对朝鲜投放原子弹,那么苏联也必将会有所反应:到时候苏联率先投放原子弹的国家,可能不是当时同样拥有核武器的美国,而是自己这只美国的“替罪羊”。

(美国总统杜鲁门与英国首相丘吉尔)

因此,在英国的“号召”下,西方英、法等大小国家,向美国集体“进谏”,表示希望美国不要在朝鲜半岛投放原子弹。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实际上还没有下定真的要对朝鲜半岛投放原子弹的决心,但这一消息却又不胫而走,于是杜鲁门一怒之下将喜欢张扬的麦克阿瑟卸职,另换李奇微替代他的位置。在随后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未再敢提过使用原子弹的事,在进行作战的过程中也是十分投鼠忌器,而这也成为了联合国军在1953年输掉朝鲜战争的关键因素。

英国三次的“坏心”,非但没有对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产生阻碍,反而成为了坑坏队友美国的“绊脚石”,这确实让人感到哭笑不得。但是,在这一幕幕“闹剧”的背后,展现的正是一个在1949年后,逐渐站立起来,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和一个殖民帝国逐渐日暮西山的兴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