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姓氏没有民族与国界的区别,在我国少数民族也有与汉族一样的姓氏,那么他们与汉族姓氏有何联系?

一、少数民族姓氏由来

有多少少数民族改汉姓(少数民族姓氏的由来)(1)

姓氏古籍主要是汉族姓氏,而对少数民族的姓氏则用笔较少。其实,少数民族姓氏是中华姓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汉族姓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有些民族还是汉族的后裔,有些是与与汉族长期融合通婚发展而来。因此这些严格来说,不能算少数民族。

有不少系以部名为姓氏,大都为复姓,也有三字姓和四字姓。这些姓氏约有近300个,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基本上都已改变为单姓,和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

有多少少数民族改汉姓(少数民族姓氏的由来)(2)

更多是一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受到汉族的文化,逐渐在学习或者模仿汉族姓氏,而引入汉族姓氏,进而流传下来。

如翟、戎、安、尉迟、宇文、长孙、呼延、慕容、万俟等这些姓,南北朝之前的古书上是找不到的,这些原本是少数民族的部落名称,后来进入中原地区,部落名称也就成为姓氏。

少数民族学汉族文化,有取氏族或家族名称为姓氏,还有皇帝赐姓氏,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姓氏和汉民族形式是同一个字,但是没有宗亲宗族的必然联系。

二、少数民族改姓原由

有多少少数民族改汉姓(少数民族姓氏的由来)(3)

少数民族改姓的主要原因是崇尚汉族文化,有的则为了明确血缘关系,唐末由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据说耶律氏是炎帝的后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拓跋氏为元氏,表示是黄帝的后裔。

少数民族直接采用汉姓,有朝鲜、壮、土家、白等19个民族;既使用本民族的原有姓氏,也使用汉姓,有满、蒙古、彝、藏、景颇等27个民族。

少数民族姓氏起源与图腾崇拜、原始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关联。如四川省德昌县金沙乡的僳僳族,崇拜李树的姓李,崇拜黄树的姓黄,崇拜獐子的姓张等。

有多少少数民族改汉姓(少数民族姓氏的由来)(4)

有的依据本民族原先图腾名称的汉字音译转化为汉姓(如上例僳僳族的姓);有的则直接假借汉姓;有的是由当地汉族教师为学生另取汉姓。

还有由于战争以及政权颠覆等原因,导致一些少数民族为生存下去,不的不改姓,这其中的代表是满足,辛亥革命后,很多满族都为成汉族。

最为重要的还是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在与汉族长期杂居通婚后,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些少数逐渐与汉族融合在一起。

三、少数民族姓氏的发展历史

有多少少数民族改汉姓(少数民族姓氏的由来)(5)

藏族人姓氏起源较早,公元前一世纪西藏一些部族已经形成并发展起来。藏族人最初姓氏即起源于氏族部落,有的以封地为姓,有的以家族房名为氏,但一般都是贵族才有姓氏。

满语称姓氏为“哈拉”,是标志血缘关系的称号。据史书所载,早在北魏时期满族就有了自己的姓氏。清朝灭亡之后,满姓人多数已为汉姓,其改姓方式,如佟佳氏改为佟氏。

蒙古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家世和族源,蒙古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极富民族特色。据《多桑蒙古史》等史籍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大部分蒙古人都能讲清自己的出身部族和家世渊源。

有多少少数民族改汉姓(少数民族姓氏的由来)(6)

蒙古姓氏最初出现于贵族阶层,用以显示自己祖先的功业、部落血统的高贵和社会地位。所以,如果光从字面上看,今天已很难看出部分少数民族姓氏的本来面貌。

土家族姓氏起源,也与汉族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主要来源,一是以部落或部族名称为姓,冉姓即远古部落名称;二是源于图腾崇拜,如李姓,本意是土家族以虎为图腾。

壮族早期的先民没有姓氏,是古代“百越”的一个分支。秦末自立为“南越武王”的赵陀,虽然已有赵姓,但他是由河北真定迁入壮区的中原人士。

总之,不管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改为汉姓,还是我们的近邻也使用中国姓氏,这些都是文化的影响力。因此,文化是无国界的,中国姓氏就是最好印证。各位看官,您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