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现今参与航天建设)(1)

“我们是青年猛士!敢看惨淡的人生,敢见淋漓的鲜血。敢说敢笑敢怒敢叫敢打敢骂,对内团结驯如羊,对外抗战猛如虎。我们誓不作俘虏,大敌当前不低头……”这首由赵宗复在抗战时期作词的《进山青年进行曲》,在今天听来,依然能强烈感受到其中无畏的革命精神。百年风雨征程,百年使命传承,进山中学播种革命的基因,始终与国家同发展。

青年报国洒热血

走进进山中学校史馆,展厅中一张设在步弓街上的校门照片,将人们的回忆拉回至1922年。

那时,“山西省私立进山学校”刚刚创建,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浪潮激起了师生们的革命热情,他们积极投身革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进山中学光荣的革命传统。

纪廷梓,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是太原小店人,进一班学生,学生会主席。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与彭真等人一起组建了中共太原地区第一个支部。1930年12月被捕,次年10月遇难,年仅28岁。

在纪廷梓的影响下,师生们进行了许多革命斗争。1925年,学生们参加了太原市“反房税斗争”。同年,“五卅”惨案爆发后,进山学子写文章、办小报,痛斥英、日帝国主义。1932年,“抗日救国学生会”成立。之后,又建立“教联”“左联”和“社联”分会。

革命斗争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学校停办。

胸怀祖国系苍生

1941年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挽救失学青年,培养建设人才,赵宗复积极筹办,进山中学在晋西隰县复校。

在赵宗复校长的影响下,进山中学建立了二三十个社团组织,有王哲人等人创办的流火社,徐光锐等人建立的理化社,裴丽生、宋劭文等同志参加的石燃社等,尤其是有杨盛钦、卫兴华等同学参加的投枪社,更是成为学校开展学生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1945年,8年抗战胜利,学校一片欢腾。学校随后迁回太原,校址设立在新城西街。此后,师生们又开展对敌斗争,支援解放战争。他们建立图书室和“青年读书会”,收听延安广播,举行示威游行。解放前夕,乔亚、刘鑫等人配合“909”情报站,搜集城防军事情报,前仆后继,不幸的是,有8人惨遭杀害,时称“八君子”。

胸怀祖国,心系苍生,从建校伊始就具有的革命基因,生生不息,将一代代进山人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不同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砥砺奋进谱新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纵观近百年,从步弓街到上兰村,从隰县到新城西街,再到如今的上马街,变的是校址,不变的是进山人进取的信念,学校在一步步的建设当中,沐浴着阳光雨露,更加朝气蓬勃、繁荣旺盛。

进入新时代,进山中学的发展更为迅速,先后被命名为太原市、山西省示范高中,学校的面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建的多功能体育馆,加固后的理化生实验楼,新建的校门,美丽的紫来园,以及具有现代风格的艺术楼、办公楼、爱物楼等都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还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队伍保障。

近年来,进山中学开始探索航天科技特色,迈出多元特色发展的步伐。去年,由进山中学学生全程参与研制的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3星“太原号”搭载火箭成功升空。

砥砺奋进永攀登,且与时代共潮头。带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进山中学无畏前进!

本报记者 张晓丽 实习生 赵晨曦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