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又到了吃蟹的季节,此时的蟹,螯(áo,节足动物的第一对脚)封嫩玉,红膏满盖,或清蒸或红烧,无论哪种烹饪方式,光是想想,就垂涎三尺了。蟹在中国是一种文化,食蟹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趣,同饮酒、赏菊、赋诗并称为金秋四大风流韵事。

浙菜系中有一道温州名菜“双味蝤蛑”,蝤蛑(yóu móu),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其实它指的是蟹别称,浙东沿海地区又特指青蟹。但康熙字典中则是特指梭子蟹。

什么地方的蟹好吃(如果你常以吃货自居)(1)

青蟹

宋时苏轼曾写过有一首诗《丁公默送蝤蛑》: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梭子蟹

关于食用螃蟹之后的各朝喜爱程度有增无减,描写赞美的诗词也很多,唐代李白《月下独酌》中“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宋时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宋朱敦儒的《西湖曲》“蟹肥一个可称斤,酒美三杯真合道”。

自古吃货们为了美食都愿意花心思,据《考吃》记载,到了明代为了更方便地食用螃蟹,当时的能工巧匠发明了一整套小巧玲珑精巧的食蟹工具,初创时共有锤、镦、钳、匙、叉、铲、刮、针八件,故称“蟹八件”,后又在此基础上有了十二件甚至更多。常见为铜制,也有讲究的则是白银打造。

什么地方的蟹好吃(如果你常以吃货自居)(2)

蟹八件

清代曹雪芹也借《红楼梦》对吃蟹做了雅致的描绘,尤其是薛宝钗的那首咏蟹诗中“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两句话就把它的形态和食用方法点出,还有含蓄的解读和借用了它的“横行霸道”来点评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关于“螃蟹”的文化不只在吃,提及形态还有更深层次的,最广泛的隐喻从坚硬的甲壳得来,《事物异名录•水族蟹》:曰:“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黄甲”。古人常画两只螃蟹配以芦苇和其他装饰,寓意“二甲传胪(lú)”或“黄甲传胪”。

什么地方的蟹好吃(如果你常以吃货自居)(3)

清乾隆 粉彩矾红描金二甲传胪纹盘

观复博物馆藏

“二甲传胪”是何意?据《史记》索引,上传语告下为胪。胪有陈述之意。科举时,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就叫传胪。寓意中举金榜题名。明代时《明史·选举志》则记载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清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名次分为三甲,一甲共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依此意一甲三人最为显赫,又以状元居首,故又有“一甲一名”只画一只螃蟹的图案更是吉利。

什么地方的蟹好吃(如果你常以吃货自居)(4)

什么地方的蟹好吃(如果你常以吃货自居)(5)

清代 青花一甲传胪纹碗

观复博物馆藏

除了求名还有求富贵的如“金玉满堂,富甲一方”之说,也以螃蟹为主体,当然还有象征和谐美好的,常见的是螃蟹与荷花在一起构图,寓意和谐。

什么地方的蟹好吃(如果你常以吃货自居)(6)

清康熙 掐丝珐琅“金玉满堂”折沿盆

观复博物馆藏

什么地方的蟹好吃(如果你常以吃货自居)(7)

宋代 《荷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现在还有一种称为“螃蟹文化”的否定解读,说当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时,单个螃蟹可能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好几个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总有一个在下边,这时底下的那个就不干了,拼命爬出来,并且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出不来。这种文化还是不存在更和谐吧。

此文只蟹文化的几个点,如果你常以吃货自居,就当给自己再加点料,说不定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