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本情感簿

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如何走向悲剧的(骆驼祥子5种需求的丧失)(1)

前言

2020年4月,教育部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了阅读指导目录。这其中,就有老舍的《骆驼祥子》。它自1937年在林语堂创办的《宇宙风》上发布,时至今日,已经80多年。它就如同一位耄耋老人,向后世子孙们静静地讲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任何抛开环境因素的评价,都是主观而片面的,毕竟祥子所处的年代和生存环境,确实对其造成了无法忽视的影响。

但祥子的堕落,或者说自我放弃,难道只是简单的环境因素吗?每位读者心里想必都有一个答案。作为翻书人,可以肯定的是,多一种视角看待祥子、多一种角度和心态看待祥子,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而这,也正是我们读这本书的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以倒叙的方式,以马斯洛需求定律的5个角度为依托,解读祥子的“沉沦”史

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如何走向悲剧的(骆驼祥子5种需求的丧失)(2)

一、接连打击,陷入自我怀疑

祥子18岁来到北平城,他无亲无故,一身力气就是他落脚扎根北平城的依仗,于是他选择成为一名车夫。

祥子很勤奋,整天奔跑在北平城的各个角落。他不觉得如何辛苦,因为他明白,只要每天都攒下钱,总有一天,他就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他用3年的时间,攒够了100块,如愿地买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辆车。他再次坚定自己的想法,只要不断地努力,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然而,后来的他却因为一时的侥幸,被兵痞抢了车,抓了壮丁;当他逃出来后,揣着卖骆驼的35块钱再次朝着目标努力时,却又一次被孙侦探威胁,夺走了全部积蓄;与虎妞结婚后,祥子再次拥有自己的车,却又因为虎妞难产,而不得不卖车给虎妞治病,但最后不仅没有治好虎妞,反而还被人骗了钱。

接连的打击让祥子陷入自我怀疑当中,他开始怀疑一直以来的想法,因为他所付出的劳动成果,总是会成为别人的嫁衣。他的价值观遭受了冲击,他不再坚定,不再自信,只能寻求感官上的安慰,继而染上一身恶习。

马斯洛需求定律中,第5个层次,便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使人们有了追求,有了追求就有目标,有动力,才有可能在某一领域达到高于常人的水平,继而收获荣誉、地位、名利。反之,当人们没了追求,就会变得浑浑噩噩,生活犹如一潭死水。

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如何走向悲剧的(骆驼祥子5种需求的丧失)(3)

二、不再被人尊重,不再自我尊重

祥子虽然是农村来的,但是他对自己是有高要求的:脸上带着笑意,衣着干净,勒紧了腰带,显出上身的健硕,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祥子身材高大,是北平城里数得上号的“高等车夫”,他虽然性格温和,但也极少有人敢主动挑衅,他最大的依仗便是他的身材和力气,他为此感到自豪。

比如,他之所以被抢了车,抓了壮丁,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有危险,而是别人在众多的车夫中,一眼相中他,喊他“大个子“。

再比如,第一任拉包月的雇主,往他脸上甩了一毛钱,他便将钱扔回对方脸上,辞工不干;他喜欢给曹先生拉活,是因为曹先生不仅品行好,还对他十分尊重,哪怕是拉翻了车,摔伤了曹先生,也没人怪他,反而安慰他。这一切都是因为祥子懂得尊重自己,渴望被人尊重的表现,哪怕他只是一介车夫。

基于这一点,后来虎妞谎称怀孕与他结婚,用虎妞的钱买车,以及虎妞去世后,祥子拒绝小福子乃至小福子香消玉殒的结果,都令他的自尊心和信念受挫,以至于他不仅感受不到别人的尊重,就连他自己都产生了不自信的情绪,从而慢慢丧失了自我尊重的底气。

一个不被别人尊重,不被自己尊重的人,最后只会慢慢变成一个没有羞耻心、没有同理心、无所谓指责、辱骂和道德的“烂泥”。

马斯洛需求定律中,第4个层次,就是人们渴望被人尊重的需求。

被人尊重,自我尊重,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它关乎一个人的自尊、信心、能力、成就、独立、自由等品质,当这两种需求同时丧失,人也就等同于失去了灵魂。

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如何走向悲剧的(骆驼祥子5种需求的丧失)(4)

三、情感无处安放,内心没有归属

小福子,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一直如此认为。

祥子居无定所,除了拉包月,平日里人和车场就是他的家,刘四爷和虎妞就是他的朋友。虎妞已经三十七、八岁,而当时的祥子只有23岁,正常来看, 无论是从祥子的性格角度,还是道理上,他们都不会走到一起。

可老实的祥子如何能斗得过世故且老道的虎妞?她把祥子灌醉后,与其发生了关系,之后更是谎称自己怀孕,与祥子结婚。虽然虎妞利用了祥子的“弱点”结了婚,但祥子也打心底喜欢这种有家有妻的生活。

但祥子对虎妞的情感并不是爱,他真正喜欢的是小福子,她温柔、年轻、漂亮,纵然有不光彩的过去,但祥子愿意接纳她。可奈何小福子还有两个弟弟要养活,有一个整日醉醺醺的父亲要应对,祥子自觉撑不起这么大的压力。

当一个人的情感没有停靠的港湾,内心没有归属,便会发生自暴自弃的行为,事实证明,祥子一身陋习的泥足深陷,就是从拒绝小福子之后才开始的。而祥子开始反省,并重新振作的转变,也是因为鼓起勇气去找小福子的缘故。

当得知小福子早已不在人世,之前一切的幻想和对未来的期待,便瞬间支离破碎,祥子也由此彻底坠入深渊。

马斯洛需求定律中,第3个层次,就是情感与内心归属的需求。

家庭、爱人、亲人、朋友,都是我们情感安放之地,祥子没有朋友,当失去家庭和虎妞后,他唯一的希望便只能是小福子,每个人都可以经受住一记重拳,但未必经受得了接连的重拳,当经历了坎坷和风雨之后,身边空无一人,就像是离群的羔羊,等待它的,只剩下孤独和未知的危险。

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如何走向悲剧的(骆驼祥子5种需求的丧失)(5)

四、内心的不安和迷茫

书中,对祥子产生重要影响的,且最深刻的,是马姓爷孙,老马和小马。

马家爷孙是祥子在一间茶馆认识的,没人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也无人在意。

老马50多岁了,穿着“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老式棉袄,肩上、肘上都已漏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的通红。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草帽下杂乱支棱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着一条板凳坐下,挣扎着说了一句:沏一壶......

这是书中描写老马出场时的片段,话都没说完,就虚弱地倒在地上,掌柜叫人端来糖水给老马喝,这才让老马渐渐缓过来。祥子甚至为老人买了10个羊肉包子,但老人只吃了两个,剩下的全部给了孙子。

老马和小马的现状,使祥子对自己的未来愈发迷茫,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地的小马,就像是曾经的他,而年老体弱,依旧为了明天的衣食住行而奔波的老马,就像是将来的他。祥子愿意给这对素不相识的爷孙买包子,何尝不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没了对未来的憧憬,加上小福子离去后,精神因为恶习和疾病显得不堪重负,曾经引以为傲的身体和力气也不再属于他时,理想自然也就不愿再提及。祥子的腿越来越沉,腰越来越酸,他没有安全感。

他甚至不确定自己哪天会倒在某一条街上,某个角落里,他觉得自己朝不保夕,于是更加无力、迷茫、堕落。

马斯洛需求定律中,第2个层次,就是人们对安全的需求。

当最基本的温饱满足后,这便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了,没有安全感的人,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像一只被受惊的小鹿,任何一点动静都足以让它们瑟瑟发抖,于是它们便开始得过且过,不再关心明天。

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如何走向悲剧的(骆驼祥子5种需求的丧失)(6)

五、只为满足生理需要

祥子最后的模样:

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地慢慢地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会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发号施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做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脏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还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其实祥子到了这个时候,已经等同于行尸走肉一般了,他再没有任何的理想、自尊、追求、情感,他麻木的生活,只顾眼前的吃喝享乐,没钱就到处去骗,直到再无信誉可言。

马斯洛需求定律当中,这就是人们需求的第1层次,考虑的仅仅是食物、水、睡觉等最基本的需求。

故事到这里之所以结束,想来老舍先生也觉得,这样的祥子熬不过这一年的冬天,就算熬过了,也再无翻身的机会和余地,因为他早已将自己的后路都封住了。

1982年,张丰毅出演了同名电影《骆驼祥子》,温婉的小福子深入人心,虎妞的角色也塑造得很不错。

只是,相比原著,缺乏张力,很多的细节和剧情都没能完美地表现出来,比如小福子的悲苦经历,比如祥子最后的冷漠麻木,形同枯槁。

所以,如果大家想要阅读这本书,建议直接翻看原著。

-End-

期待您关注“一本情感簿”,及时了解更多精彩。

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