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不当王爷、出家当和尚了……近日,电视剧《山河月明》热播,曾经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成功饰演“八爷”胤禩的王绘春先生在剧中穿起了袈裟、饰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道衍和尚。除了比现存画像上的道衍和尚胖点儿之外,王绘春先生的演技那绝对是没得说,简直把这位亦魔亦佛的道衍和尚给演活了!以至于让很多观众觉得:“这就是道衍和尚本尊……”那么,道衍和尚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何被称为“黑衣宰相”?小编我又为何说他亦魔亦佛?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1)

六根未净的执念僧

道衍和尚俗姓姚,幼名天僖、字斯道,永乐初年由明成祖朱棣钦赐俗名广孝。元朝后至元元年(元顺帝妥懽帖睦儿的年号,为与元世祖忽必烈的至元年号相区别、故称后至元)出生于长洲(今苏州)一户医药世家,家族世代行医,跟小编我也算是同行。至正八年,年仅十三岁的姚天僖剃度出家,取法名道衍。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2)

道衍和尚画像

虽已出家为僧,但道衍和尚却从未六根清净!史载:年轻时的道衍和尚虽身为佛门弟子,却拜入了道士席应真门下、学习阴阳术数。由此也可见,这位道衍和尚从年轻时开始就不怎么安分守己,压根儿就没打算在庙里长期吃斋念佛、做一个真和尚!事实也的确如此,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礼部主持考试、招录僧官,道衍和尚随即便以通儒僧人的身份前往应试,奈何却没有被录取为僧官、只被赐予了一件僧衣。后来,不知道走了什么门子,道衍和尚居然获得了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的推荐,去天界寺谋了一个僧职。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3)

初识成祖、“白帽赠王”

洪武十五年,孝慈高皇后马氏驾崩。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高僧大德,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道衍和尚再次经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入选并得以结识时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见面伊始,道衍和尚便向朱棣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私下里对朱棣言道:“贫僧可以送燕王您一顶白帽子!”此言何意?朱棣本就是亲王,给王戴上一顶白帽子是什么?皇也!道衍和尚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那位道士也跟“八爷”也说过类似的话,现而今却被“八爷”送给了燕王朱棣……这哪里像是一个六根清净的僧人说出来的话?分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门客投效贵族卿大夫时所耍的伎俩!此举再一次应证了道衍和尚的野心,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和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4)

堕入魔道——只知天道、何论民心

随朱棣前往封地北平之后,道衍和尚被朱棣安置在了庆寿寺担任住持。之后,道衍和尚隔三差五便会被朱棣召入燕王府,二人相谈甚欢。至于谈了些什么,用脚趾头恐怕都能想明白!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5)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刚刚即位没几天的建文帝朱允炆便在齐泰、黄子澄等几个书呆子的撺掇下开始暴力削藩。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被侄子朱允炆以莫须有的罪名贬为庶人、封国也随之被撤销!湘王朱柏为了表达心中的强烈不满,更是一把火烧了湘王府、自己也葬身火海……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6)

被逼到了墙角的朱棣最终决定铤而走险,先以武力自保、然后再徐图大事!在即将发动兵变的前夕,心里没底的朱棣再一次找到了道衍和尚,问道:“民心向彼,奈何?”为了坚定朱棣发动兵变的决心,道衍和尚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臣只知天道、何论民心!”作为一名僧人,道衍和尚居然说出了“何论民心”这样的话来,足可见彼时其心目中早已没有了普渡芸芸众生之念,有的只是无尽的执念……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政治抱负,任兵戈四起、生灵涂炭,道衍和尚也在所不惜!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7)

不久之后,朱棣便开始四处联络旧部、拉拢文武官员、招募死士,而道衍和尚则协助朱棣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深挖洞穴打造军械。道衍和尚甚至还命人在王府后苑饲养了大量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来掩盖打造兵器的声音。可以这么说,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道衍和尚是除了朱棣自身野心之外最大的推手!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8)

助仁宗守城、辅成祖谋逆

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逆,朱允炆随即下旨查抄燕王府。提前得到了消息的朱棣决定先下手为强,先诛杀北平布政使张昺等心向朝廷的官员,然后以“清君侧”为名、举起了“奉天靖难”的大旗,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正式拉开了铁幕!同年十月,朱棣率军奔袭大宁、欲拉宁王朱权下水,而南军主帅曹国公李景隆则趁机率大军围攻北平。道衍和尚协助时为燕世子的明仁宗朱高炽(名义上已经被朱允炆贬为了庶人)守城,硬生生挡住了李景隆的轮番攻击!之后又与从大宁回师的朱棣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了李景隆所部!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9)

建文二年,燕军大举进攻济南,奈何遇上了“硬茬”铁鼎石,久攻济南不克,朱棣被迫后撤。东昌一役,张玉更是为救朱棣马革裹尸……出师未捷、又损一员大将!道衍和尚审时度势,果断建议朱棣回师北平。回到北平之后,正当朱棣准备让军队进行休整之时,道衍和尚又提出了一个关系到“靖难之役”成败的关键建议——再度挥师南下,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改“阵地战”为“运动战”,绕开济南等坚城、直取京师应天!朱棣采纳了道衍和尚的建议,之后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不久便渡江进入南京境内。是时,身处在南京的谷王朱橞和曹国公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将朱棣和燕军迎进了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在一场大火中销声匿迹、不知所终……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10)

功成名就、无欲无求

建文四年,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改建文元年为洪武三十二年,将建文一朝从法理上给彻底给抹去了!可这个时候,道衍和尚却似乎变了一个人,首先便是劝说朱棣要善待儒生领袖方孝孺。可被方孝孺激怒的朱棣早已杀红了眼、直接把道衍和尚的话给当成了耳边风,一气儿灭了方孝孺十族!气得道衍和尚大呼:“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是年,朱棣正式任命道衍和尚为僧录司左善世。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11)

永乐二年,朱棣对“靖难功臣”论功行赏,拜道衍和尚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赐名广孝并建议他还俗。道衍和尚接受了朱棣授予的官职,却坚决不肯还俗、也不肯住到朱棣为他准备的豪华府邸之中,反倒是又“返璞归真”、住回到了寺庙。只有上朝时才穿上官服、退朝之后便立即换上僧衣,俨然“得道高僧”一般,因此道衍和尚也被时人称作“黑衣宰相”。对于朱棣的赏赐,道衍和尚也是能辞就辞,实在辞不掉的、则全部分给了宗族乡里,自己分文不取,摆出了一副“苦行僧”的姿态。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12)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此后,朱棣长期奔走于北京与南京之间、数次御驾亲征漠北,道衍和尚则留在南京、辅佐皇太子朱高炽监国,后来又奉皇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的学业。晚年的道衍和尚反倒是变得无欲无求、越来越像个和尚了,原来身上的那些戾气也在慢慢消退,变得越来越慈眉善目起来。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功成名就的道衍和尚经历过了大风大浪、也经体验过了什么叫“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晚年时终于把一切都看开了……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13)

永乐十六年,道衍和尚圆寂,享年八十三岁,临终前还特地嘱托朱棣将来以僧人之礼将其下葬并专门请求朱棣赦免建文时期的主录僧溥洽和尚。建文四年,因为有人举报溥洽和尚曾协助朱允炆乔装成僧侣出逃,溥洽和尚被朱棣下狱、严刑逼问朱允炆的下落。溥洽和尚坚决否认,后被长期囚禁、关了十几年了……道衍和尚临终之时请求朱棣赦免溥洽和尚,也算是为佛门同道做了件大善事。死后,朱棣追赠道衍和尚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葬于北京房山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神道碑铭。道衍和尚的侄子兼养子姚继也被授予了尚宝少卿之职,也算是朱棣对道衍和尚善始善终了吧。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钦赐道衍和尚配享太宗(嘉靖年间改庙号为成祖)庙廷,而道衍和尚也成了明清两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和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14)

从僧人到谋士、由谋士而高官、再由高官重新变回了僧人;位列中枢十数载,却长期栖身寺庙;本应享尽死后哀荣,临终前却坚持要求以僧人之礼下葬。孑然一身、孤独终老,死后只有一个侄子为其披麻戴孝,这就是道衍和尚拧巴的一生!魔乎?佛乎?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入魔、一念成佛……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背后的故事(一念入魔一念成佛)(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