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先民生息在地球的北温带,能感知春夏秋冬四季的明显差异。

春的意思就是蠢动,蠢字的本意是虫动,不是愚蠢。古诗云:“春动草萌芽。”篆字春,草之下,日之上是个屯字。屯字画的是一茎小草以其嫩芽穿透地平线冒出来。篆文春变成隶书,谓之隶变。隶变后,春字上部的草和中部的屯都变形了,只有下部的日还在。甲骨文春字有许多写法。春字左日右屯,草被拆开组装在日的上下,只求美观,无深意。

鱼的单字名称(白鱼解字:春夏秋冬)(1)

夏字首见金文,从日表示季节,正如春也从日。篆文夏字,脸部甚大(表示很有面子),双手叉腰,两腿架叠,感觉良好。

鱼的单字名称(白鱼解字:春夏秋冬)(2)

每年蟋蟀准时鸣秋。古人闻虫声而知秋天到,上海至今还叫秋虫。甲骨文秋字,头有须,背有翅,身有环节紋,明显是蟋蟀。籀文用龟代替蟋蟀,篆文省掉笔画繁琐的龟。因蟋蟀的叫声qiuqiu,今称蛐蛐。商代人所说的秋季意思是蟋蟀的季节。

鱼的单字名称(白鱼解字:春夏秋冬)(3)

甲骨文和金文的冬字,像两粒榛子挂在榛枝上。古文嫌画两粒榛子太麻烦,用一横代替。枝间又添个日,成为冬天的冬。篆文枝下再添冰,就更像冬季了。

鱼的单字名称(白鱼解字:春夏秋冬)(4)

鱼的单字名称(白鱼解字:春夏秋冬)(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