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最理想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你对它的标准是什么?最坏的家庭关系呢?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双向关系,从双方的得利、受损和无影响三种状态,一共有四种关系存在,分别是对抗、寄生、共栖和互利共生。互利就是通常说的双赢,互利共生应该是家庭关系的目标,指导家庭成员的行为,没有共生就断了关系,没有互利就断了生机。

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应该是(互利共生还是互相伤害)(1)

1、互相对抗。互相对抗是双方都有自己的权力,在对方不能使自己满意时,则用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采用对抗行为。如家长以自己的意志强迫孩子写作业,子女采取拖延策略对抗;家长殴打子女,子女被迫学会逃避挨打,甚至可能与家长还手。

互相对抗的关系中,双方都不能得利,反而会遭受损失。家长以审判者的角色要求孩子完成作业,孩子以受害者的角色选择无声的对抗,拖延写作业时间,耗费家长的耐心。家长殴打子女既伤害孩子的身体,又会伤害孩子的情感。两者都会使孩子丧失自由探索、发现世界的自由,切断与广阔世界的联系。

家长在家庭关系中处主导地位,当家长以惩罚者的角色出现,就是在以互相对抗的形式破坏家庭关系。在行动之前,家长需要有一个超越性的认识——孩子的利益诉求是什么?这时你就能起到儒家的教育功能,而不再以法家的严厉惩罚对方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家庭必须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地方,而不能成为一个靠惩罚发挥作用。否则,双方权力关系逆转的时候,家庭就不再能存在。

2、一方寄生于另一方。寄生使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受损结成的相互关系。胎儿就是最直接的寄生体,胎儿逐渐长大,而母亲要为胎儿提供全部成长所需材料。妈宝也是寄生,因为要依靠另一个人帮助做出决定。离家出走是寄生,如果家长最后让孩子不再回家,那么这就是纯粹的寄生关系。父母年老要完全被子女供养也可能成为寄生关系。

寄生是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一方要做出巨大的利益牺牲,而另一方非但全无贡献,还要将对方的牺牲据为己有。长时间的寄生难以为继,所以寄生性的关系要留够一定的空间距离,或者一定的时间间隔,或者要求寄生者学习做出有利家庭的行为。而寄生者可能会做出竭力掠夺宿主资源,甚至可能是生命的行为。对于寄生者,要么因为其以前的贡献,要么将其培养成将来的贡献者,总是寄生者则需扫地出门,因为寄生者不仅会竭力掠夺宿主资源,甚至可能威胁宿主的生命。

极端的寄生者采用法家暴力或胁迫的手段掠夺财富,甚至惜与宿主发生直接对抗,宁可两败俱伤,也不会让宿主安生。

3、共栖是双方只有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几乎没有影响,既不得利,也不受害。共栖比较像是收养了一个孩子,或是养一个宠物。于孩子或宠物而言,找到了一个稳定的供养者,于家长而言则因为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也可能会将自己的财富和时间用于别的地方,基本上属于没有受益的一方。

共栖是一种稳定但不稳固的关系,比较接近西方美国家庭里,父母或子女偶尔的家庭聚会,西方人更在意个人或新家庭的生活,而不是与父母的大家庭。西方社会有着强大的社会保障,共栖于他们而言,虽然免不了忍受孤独,不能享受到与子孙相处的天伦之乐,却在物质上有足够保障。

4、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最理想、最稳定的关系的形式,是最好的合作形式。

在家庭关系中,父母既能照顾子女的成长,子女又能回馈年老的父母,在时间的长河里达成共生和合作。即使在孩子幼年时,家长也会努力让子女找到家庭的角色,做出孩子本身力所能及的价值;家庭也能开发孩子的兴趣,鼓励引导孩子的人生走向。家长的未来需要孩子的支撑,孩子的未来就是家长的未来。两者的命运是尝试绑定的,基于血缘和利益的绑定。

法家式成员坚持性恶论,难以相信其他任何人,努力将一切利益集中于自己手中;儒家式成员坚持性善论,坚信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人,会将资源分发给不同的人,使每个人因目的和努力而成才,实现互利共生、互利共赢。

有些组织的成员关系只存在共栖关系,有些组织的内部集团只存在对抗关系,有些不同的组织完全是寄生关系,因为它们都没有摸到共同的利益,没有学会互利共生、共同发展,所以不能创建顶级的生态关系——互利共生、合作共赢。

那么,你的家庭关系是怎样的?你要让你的家庭达成哪种共生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