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

文|帅狗黑皮

编辑|浮渔说娱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这一句广告词,随着宋丹丹的改编,顺利登上春晚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来,在当年的时候,“波导”手机绝对是如日中天的存在。

在2004年的时候,徐立华所率领的“波导”,年产1175万部手机,击败“华为”、“诺基亚”,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销冠

然而谁能想到,仅仅过去3年,“波导”就从神坛跌落,一度消失在市面上。

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曾经不可一世的“波导”,为何衰落得这么快?

徐立华又到底是走错了哪一步?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

1、

1963年,徐立华出生在湖北随州一个普通家庭中。

父母都是平凡的打工一族,并没有为徐立华提供多少助力。

但如果非要说,就是随州当地的文化氛围影响了徐立华。

随州作为“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向来重德重教,是全国有名的历史名城

古时候所称的“东汉之过”,说的就是这里。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3)

或许是因为受到当地文化氛围的影响,徐立华在小时候学习非常用功,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

在1981年的时候,年仅18岁的徐立华便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这在当年那种还存在预考、高考录取率不过10%的背景下,已经是属于学霸级别的存在。

也正是因此,徐立华才能够在毕业之后,留校担任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教学科研工作。

但这却并非是徐立华想要的生活。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4)

并不算是说当老师不好,在当时那个年代,老师觉得是既有体面又受人尊敬的职业。

只是年轻人,又有几个人喜欢安安稳稳的生活。

于是在当了两年的助教之后,徐立华还是选择继续向上考一考。

结果没想到这一考,徐立华竟然真的在1988年,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学的研究生

要知道西南交通大学在1981年的时候,才刚刚获批开设研究生班,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才七年而已。

可以说,走到这一步,徐立华已经算是国内最优秀的那一批人才,将来根本就不愁工作选择。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5)

或许在大部分人看来,回到家乡,获得一门稳定的“铁饭碗”,将是对于父母养育之恩、对于学校培养最好的报答。

但是徐立华并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从事了工商管理的学习,那么只有参加相关的工作,才能更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在1991年毕业之后,徐立华进入深圳的某家外企,开始实践自己的所学。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徐立华或许只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管。

然后之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徐立华的一生。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6)

2、

独自在外打拼,难免会感到孤独。

一般这个时候,大家都会习惯性地给家人或是朋友打电话化解心情。

如果是现在,往往拿起手机一个电话,或是一个视频就可以解决了。

但是在当时,通讯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全国拥有手机的人加起来也没有几个

所以大部分的人,还是得选择到路边的电话亭,或是小卖铺的公共电话里去打。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7)

徐立华自然也不例外。

这天,他就准备到楼下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不过由于这天打电话的人有点多,只能先排队。

眼看着快要轮到徐立华的时候,身后一个男人匆匆忙忙跑来,恳求能不能插个队。

男人手里拿着一个BB机,上面显示着“95277”

按照男人的说法,这串数字有一部分“快回家”的意思。

只不过这次男人是来深圳出差,没有带对照手册,所以并不能知道全部意思。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8)

这次他着急打电话,也是想要问问家里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徐立华看男人确实有急事,便将自己的位置让给男人。

不过徐立华也并没有重新排队,反而浑浑噩噩回到家中。

一路上,徐立华的脑海中都是男人焦急的摸样,以及BB机上那意义不明的数字

其实在这个没有手机的年代里,男人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9)

BB机只能接收简单的数字,按照对照手册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讯息传输,其实真有急事还得靠电话。

或者说BB机最大的作用就是,告诉你有人找,好让你回电话。

可这就出现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很多人都在找你的话,那么该如何知道到底谁是谁呢?

这样一来,BB机的作用是不是就根本不利于复杂的多线社交。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0)

这些问题让徐立华心中很不舒服。

后来他就将这些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好友蒲杰。

蒲杰是徐立华在西南交大的同学,不过与徐立华不同的是,蒲杰可是正儿八经的工学硕士。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蒲杰也显得更为专业一点。

按照蒲杰的意思,BB机的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只能传输数字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是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工科人才太少,大家根本没有想过改良

毕竟都是商人,能挣钱就行了,谁管它好不好用。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1)

但是蒲杰的话,却为徐立华打开一个新的大门。

“那是不是说,我们如果改进了BB机,就有机会在所有人之前,先一步抢占市场?”

徐立华到底是工商管理出身,这个思路一旦打开之后便再也合不住了。

两人都觉得这种方案可行,为了更加保险,还叫来了来两人共同的好友徐锡广、隋波。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2)

徐锡广与两人一样,同样是西南大学硕士毕业,是行业内有名的电子专家。

而隋波是浙江大学硕士毕业,是商务贸易方面的专家。

有了这两位行业内顶级人才的加入,徐立华的团队变得更加完整与富有竞争力。

于是在1992年的时候,四人“桃园结义”,在浙江宁波奉化成立“波导公司”,专门从事BB机的开发与生产

其中,徐立华为董事长,主管公司的内部管理与运行,占据公司36%的股份。

而蒲杰、徐锡广、隋波三人各掌握公司18%的股权。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3)

剩下的百分之十的股份,是留给公司其他小股东的。

按照徐立华的说法,这样可以确保自己在公司有绝对的话语权,能够在平时更加高效地决定公司的运营。

即便是另外两位大股东同时反对,那么徐立华也可以通过争取另外一位大股东,或者是争取其他小股东,来增加自己的支持率。

同样的,徐立华真得出现决断失误了,那么只需要两位大股东,再加上一些小股东的共同反对,也能够遏制住徐立华的权利

至于说另外三个大股东都联合起来怎么办。

只能说,如果真得出现这种情况,要不然就是徐立华出现绝对失误,要不然就是徐立华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掌舵者。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4)

总之,根据一系列的股权划分,“波导”的整体公司高管架构已经搭建起来,身下的,就是要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

不过这些,就不是徐立华能够涉足的范围了。

在蒲杰与徐锡广来两人的共同联手下,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B机就诞生了。

相较于先前“摩托罗拉”生产的BB机,“波导BB机”最大的亮点就是能够显示文字

也正是因为,“波导BB机”还没有投入生产,便已经广受关注,光是收到的预付款就高达800万元。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5)

这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现在一款新手机,还没有问世,仅凭概念图就斩获了8000万的营销额。

可见,国内对于“波导BB机”中文显示这个功能的喜爱程度。

到了1993年下半年,“波导”所生产的BB机销量突破10000台,总产值高达2100万元,光是纯利润就高达150万

而这也让“波导”彻底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但也是在这个时候,徐立华的“波导”,出现了第一次危机。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6)

3、

合伙做生意,赚了钱第一件事情当人是分红。

但徐立华,去坚决不同意现在就分红。

“波导”能赚钱,真得是因为徐立华他们做得有多好吗?

其实并不是。

就如同当日蒲杰所说的那样,BB机的技术并不高,之所以一直没有出现能够显示中文的BB机,商家们觉得研发不划算

但现在徐立华他们已经开了这个先河,其他同行就算不想研发也不行了。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7)

况且今时不同往日。

自从1992年之后,随着“下海潮”出现,许多高学历的知识分子都选择辞去稳定的工作,进入商海闯荡

这导致,过去市面上百年难遇的工科人才,现在各个公司都可以很轻松地招募到。

也极大地降低了这些公司研发新技术的成本。

如此一来,徐立华他们唯一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8)

徐立华断言,如果想要继续在BB机行业里站稳脚跟,“波导”就必须走在技术最前沿,永远保持一颗勇于挑战的心。

徐立华说服蒲杰三人,四人共同将用以分红的钱拿出来,投入到“波导”的生产当中。

就这样,“波导”大肆购买传呼台,先后在北京、昆明、武汉、成都等地建立自己的据点。

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前夕,“报道”已经能够年产32.5万台BB机,彻底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按照道理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是分红的时候了吧,但四人依旧没有。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19)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其实除了东南亚各国,其他国家受到的影响并不大,最多就是外贸有关行业受到影响。

所以这场危机其实与“波导”的发展并没有太大关系。

但是说道外贸,那么“摩托罗拉”绝对是现在世界上的龙头。

他的产量受挫之后,就给了其他公司赶超的机会。

之后红极一时的“诺基亚”,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渐渐开始“弯道超车”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0)

而徐立华、隋波两人最为金融领域的专家,自然也看到了这个机会。

所以两人联合起来,说服其他股东,大家再次决定暂停分红,集中力量发展公司。

到了1998年,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波导”却一路高歌猛进,达到年产量100万台BB机,占据了国内市场20%的份额,仅次于“摩托罗拉”位居全国第二

根据年底的财务报表现实,光是这一年,“波导”的营销额就达到了2.2亿,比成立至今所有的营收加起来都高。

事实证明,徐立华与隋波这次的举措是正确的。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1)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正确”,让徐立华四人的投入更加变本加厉。

从1998年开始,“波导”先后在BB机市场上,投入了超过1.2亿元人民币

这笔钱,可不仅仅是徐立华四人自己出的,甚至有一部分还是借点钱。

在徐立华看来,只要是将这些钱全部投入到生产,那么迟早就能够赚回来。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市场行情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如果出现变故的话,那么太执着于扩大生产,往往也会埋下隐患。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2)

遗憾的是,国内的通讯市场,此时正处于高速变革阶段,过去的所有经验,都将变得荡然无存。

自从2000年开始,手机的兴起带动了通讯行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小灵通”的出现,更是敲开了国产手机行业的市场。

从早先的“酷派”、“天语”,到渐渐崛起的“中兴”、“华为”,一大票的品牌纷纷成立

“波导”直接受到了这股风潮的影响,销量开始大幅度的的下滑。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3)

这个时候,徐立华四人也渐渐意识到了情况不对。

站在隋波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这代表了行业的风口已经发生变化,BB机市场已经处于没落的边缘。

站在蒲杰技术发展的角度上来,技术的更新换代是不可逆且势不可挡的,个人的能力根本无力扭转,只能去适应市场的新技术。

不过从那个角度来讲,“波导”要是还想要生存下去,那么技术变革就是永远绕不过的话题

这也意味着先前的1.2亿投资将全部化为乌有。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4)

这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做出的决定。

徐立华四人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公司的下一步该怎么办。

说是商议,但其实留给四人的选择空间并没有多少,毕竟公司背后还背负着债务。

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一往直前,惟一的区别就是,选择那一条道路。

就在这个时候,蒲杰与隋波提供了一个方案:将炒股与手机相互结合起来。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5)

在当时,国内股市正处于火爆阶段,光是直接参与进炒股的人数,便高达4500万人

如果再算上那些间接炒股、以及对炒股感兴趣的人数,至少还能再翻一倍。

但这部分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专业的,也并非所有股民都有时间成天坐在交易大厅等行情变化。

所以移动炒股设备的开发,就变得尤为重要。

蒲杰与隋波就是看到这个市场,按照两人的说法,即便是只占据即便是只把握住1%的目标人群,那么公司的营收也能轻松上10亿。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6)

徐立华一听,也觉得这个项目有搞头。

确定了方向之后,四人立刻就行动起来。

蒲杰、徐锡广将公司全部的研发力量都集中起来,专注于研发能够炒股的手机。

徐立华则忙于维持“波导”现有BB机业务,以及忙于办理手机入网执照与相关许可证

而隋波也没有闲着,他忙着与证券公司商谈,确保手机研发出来之后直接可以对接。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7)

在四人的通力合作之下,在2002年的时候,第一款“波导商务手机”正式问世。

按照蒲杰的介绍,这款手机除了芯片以外,剩下从内到外所有的技术,都是“波导”研发团队自主开发出来的。

这款手机,完美融合了股民包括炒股在内的所有商务用途,价格大概在4000元左右。

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昂贵,可见其实走得还是高端市场。

如果真的如同四人当时设想的那样,哪怕把握住1%的股民,营收轻松达到18亿

“波导”也正是凭借着这款手机,成功挤进手机市场。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8)

到了2003年,“波导”实现全年销售1175万部手机,轻松击败“天语”、“中兴”、“华为”、“酷派”等国产品牌,连续四年夺得国产手机销售冠军。

也是在这一年,“波导”首次击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品牌,首次实现制霸国内手机市场。

可以说,这一年的“波导”如日中天,光是这个品牌就价值72.71亿,也对的那句“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徐立华也终于实现了他行业领军者的梦想。

然而这一切,却在2006年戛然而止。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29)

这一年,随着“波导”内部资本混乱,导致高层出现许多分歧。

作为初始创始人的蒲杰、徐锡广一起宣布离职。

要知道,自从“波导”成立以来,两人便一直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们的离去,也带走了“波导”最重要的“创造力”

从2007年开始,曾经一家独大的“波导”瞬间开始下坡路。

这才让“天语”、“魅族”等公司有了后来居上的机会。

三天败光18亿河南前首富:湖北富豪徐立华(30)

再加上在徐立华在面对,“安卓(Android)”还是“微软(WM)”的选择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导致“波导”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

到如今,“波导”虽然还没有倒闭,但是却已经很难在见到身影了。

仅有的几款手机,也都应沦落为相对没技术含量、低成本的老年机。

曾经辉煌一时的“波导”沦为如今下场,不得不让人唏嘘。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