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可不要太痛苦,每到英语课,中国学生总是用全身在抗拒。英语确实是一门国际交流利器,但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它的难度也的确对中国学生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1)

汉语语法逻辑已经根深蒂固,学习英语的时候,难免用一些汉语里的元素帮助自己记忆英语。如果不是商务用,只是为了交流,随意一些也无妨,但有些学生的脑洞实在太过分了。

比如律师是lawyer,直接被学生音译为“劳也”,地主landlord被译成了懒得劳动,救护车被译成了“俺不想死”。听起来还有几分道理,但老外对此只想说——“离谱!Lip!”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2)

中国学生骄傲展示散装英语,老外拒绝三连

散装英语究竟是从哪里发展起来的呢?经过一番研究,笔者惊人的发现最大供应商竟然是小学生,比如一句很普遍的“How old are you?”,代表简单的问候,意思是:你几岁了?

结果生生被中国小学生用汉语逻辑翻译成了:怎么老是你?不过old的单独意思的确是“老”,怎么翻译好像也没毛病,但一想到老外要翻译成“old person”,就觉得事情大条了。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3)

凡事都讲究应用,因此讲究的小学生就将散装英语也应用到了现实中。不过应用的场景实在不值得效仿,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放学前,老师在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会上,老师慈祥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班里学生受欺负,你该干点哈?一位学生自信满满的举手,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答曰:“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4)

老师缓缓愣住,而学生滔滔不绝:“Are you 不服?See you不爽!Let’s单挑,Go to操场!”意为:是不不服?对,就是看你不爽!走啊,单挑啊!小操场见啊!

好家伙,这是真当老师没两把刷子听不懂你们的散装英语了?直接就是说准备放学后约战了?老师可也顾不上了,赶紧把学生控制住,放学没让走,好一顿思想教育。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5)

“小学生散装”被老师压制,“东北散装”冉冉升起

世界上只有三种搞笑生物,二哈,小学生,东北人,威力值从低到高。东北学生好像自带搞笑细胞,以至于他们的东北散装不仅带口音,还搞笑buff叠满,让人欲罢不能。

比如这句东北著名语录——“你看看你,一天天整啥整呢?”应该如何翻译呢?外国人眉头一皱,开启防御模式已晚,却听东北学生声如洪钟。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6)

“You see see you,one day day的,do啥do呢?”

东北散装的伤害力叠加了东北名言的伤害,老外直接笑yue了,这句在方法上属于“割袍断义式翻译”,每个字都翻译明白了,但是老外看不懂,语调还是大碴子味的。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7)

除了东北学生外,其他省份的大学生们也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老祖宗的经典,加入英语霍霍,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了。先来个初级的“扮猪吃老虎”,等于cosplay pig eat tiger。

中级挑战来自《论语》的“三思而后行”,被大胆的学生们直接翻译成了“one!two!three!go!”这句要不加上动作恐怕还无法理解,孔老夫子若听到,恐怕会气得跳起来捶学生脑壳。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8)

还有一句同样来自《论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被翻译成了一句绕口令——Know know is know know,No know is no know,you know.

“know”就是知道、知识的意思,这句就不能用割袍断义形容了,怎么也得是六亲不认,不仅老外看不懂,而且原本话中的哲理与思考荡然无存,只余好笑。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9)

而高级版的有些与众不同,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些词有多重意思,而且与本意相差甚远,以至于非中国人本中,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比如说——“鸟,一种bird。”

如果和老外来上这么一句:“you no bird me,i no bird you too.”老外估计懵了,“你什么鸟?鸟什么你?为什么鸟我?”其实就是简单的“你不搭理我,我不搭理你。”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10)

写在最后

其实不是中国学生的散装英语好笑,也不是外国学生一脸蒙的样子好笑,真正让我们感到有趣的是中外文化差异在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

外国人英语版(Seeyou不爽)(11)

世界各有特色,无须大同,但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文化。不过学生们要注意,散装英语固然有趣,但也不要过度沉迷,if过度沉迷,很可能最后英语成绩就会badbad哦!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