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空前发达,为各诸侯国争雄称霸提供了坚挺的后援,也为后来秦汉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还为秦汉时期人们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促进饮食文化向精致化的更高层次发展。

一、餐制和饮食结构

古人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社会下层的餐制一般仍然是一日两餐。第一顿饭称"早食",也称"饔",一般在隅中之前吃。隅中是指太阳升至天空东南方向的时候,相当于现在的八至十点钟。

而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饮食结构与商周一样,仍然是以谷物为主食,以蔬菜、肉类、水产、果类为副食。

二、古人的主食

总的来说,商周时期的粮食作物仍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主食,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1)粟(小米)。自春秋战国以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在汉代还成为口粮的代称,如《盐铁论·散不足》:“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1)

小米

(2)菽(大豆)。在粮食中的地位也比过去提高,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石磨的发明,改变了大豆的食用方式。过去是直接将大豆煮成豆饭吃,而大豆又是很难煮烂的,食用就很不方便。有了石磨,就可将大豆磨成粉和豆浆,食用起来就很方便。

同时,大豆又是一种耐瘠保收的作物,青黄不接之时可以救急充饥,此外,大豆的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菌,可以肥田,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大豆的种植就日益广泛。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2)

大豆

3)小麦。同样的道理,过去食用麦子也是采用粒食方法,直接煮成麦饭食用,不易消化。用石磨将麦子磨成面粉,粒食就改为粉食,可以蒸煮成各种各样的面食,既可口又易于消化,极受民众的欢迎。小麦又是一种越冬作物,可以和粟等粮食作物轮作,提高复种指数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是解决青黄不接之时的重要口粮,于是在汉代就得到政府的重视,大力推广种植。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3)

小麦

(4)水稻。作为南方主粮的水稻,虽然早在商周时期的黄河流域已有种植,但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一直到春秋时期还是珍贵的食物,《论语·阳货》说:“食乎稻,衣乎锦,于汝安乎?”可见只有上层贵族才能食用稻米,其种植自然不广。随着秦汉帝国的建立,整个南方都归入版图,稻米在全国粮食中的比重也就加大。同时也促进北方水田的发展。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4)

水稻

三、肉类食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农民们“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韩非子·难二》中提到的“六畜”,指马牛羊鸡犬猪。

当然这肉食也和锦衣稻食一样,是统治者才能终日享受,著名的“曹刿论战”中,就大骂“肉食者鄙!”。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5)

到了汉代,人们更加重视小家畜的饲养以解决肉食问题。在秦汉时期,鸭、鹅与鸡已成为三大家禽。

此外,战国秦汉时期的肉食中还有一突出特点,就是盛行吃狗肉。当时还出现了专门以屠宰狗为职业的屠夫。这么多人以屠狗为职业,可见当时食狗肉之风的兴盛,因此各地汉墓中经常有陶狗出土,也可作为旁证的实物。

四、水产品

鱼、鳖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

相传为屈原弟子所作的《大招》中有“煎鲼月臃雀”诗句。“煎鰿”就是煎煮鲫鱼,是当时楚国宫室饮食中之美味。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6)

相对而言,鳖的饲养和捕捞较为不易,故鳖类比鱼类更为珍贵些。如《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楚国送鼋(大鳖)给郑灵公,宋子公在灵公处看到后对人说:“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鳖被称为“异味”,自然是难得的珍味,又是作为赠送王侯之礼品,可见其珍贵之程度。

五、蔬菜

由于园圃业的发达,蔬菜种植已经出现了商品性的生产,《史记·货殖列传》就指出:“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可见其收入之大。种植姜韭而能发财,当然是人们的需要量大,刺激菜农们大量生产。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7)

秦汉时期的蔬菜种类比先秦时期要多,据《急就篇》中提到的蔬菜就有葵、韭、葱、薤、蓼、苏、姜、芸、蒜、荠、芥、茱萸、芜菁、襄荷、芜荑等,其中很多直到今天还是常用蔬菜。不过,在众多的蔬菜中又以葵、韭、藿、薤、葱等五种食用最为普遍,故有“五菜”之称。

六、水果

《诗经》、《礼记》等先秦文献中记载的水果如桃、杏、李、枣、栗、梨、柿、梅、柑、橘、柚、奈、棣、棠……等,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仍是主要果树,其中尤以桃、李、梅、杏、枣五种水果最受人们重视,在《礼记》中被列为祭祀供品中的“五果”。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8)

除了上述水果外,还有葡萄、安石榴、胡桃、卢桔(枇杷)、杨梅、离枝(荔枝)、龙眼、林檎、槟榔、橄榄等,其中前三种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

上层社会还十分讲究水果的食用方式:“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即夏季天气炎热,将水果放在冰凉的清泉水中浸泡使之透凉,吃起来自然清凉爽口。亦可想见,水果的食用在汉代饮食文化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七、饮料

这一时期的饮料除了开水以外,主要是浆、乳、酒、茶

当然,秦汉时期最盛行的饮料仍然是酒。许多地方以产酒出名,如广西苍梧的“缥清”、河北中山的“冬酿”、湖南衡阳的“醽醁”、浙江会稽的“稻米清”、湖北光化的“酂白”、湖北宜城的“宜城醪”、野王县的“甘醪酒”、陕西关中的“白簿”等

古人美食如此之美(舌尖上的春秋浅谈古人饮食文化)(9)

茶是汉代才新兴起来的饮料。至今为止,尚没有发现有明确的文献资料可以证明先秦时期已经盛行饮茶。目前最早的资料就是西汉中期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武都买荼”两句。荼即是茶。武都在四川的彭山一带,王褒在成都却要僮仆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买茶。

可见茶不是到处都可得到的东西,而彭山地区至今仍是重要的产茶区,这说明彭山在西汉时期市场上已经有茶叶出售,茶叶既然成为商品,则当时必定形成饮茶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