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求职女性来说,在求职策略安排中,都有这么一个选项,叫国营单位,即体制内。为什么?理由千千万万,归根结底就是,“不那么好但是总归不会错吧”。

比如一位在银行工作5年以上的女士,离开银行,希望的岗位要么是公务员,要么是国有企业,当然最好是高校内勤老师,“就是希望稳定又可以好好工作”。

再比如一位211经济学硕士,觉得还是要进入国企,因为应届生进入国企的比较容易,等到工作后再想回到国企就难了。

再比如一位在国企工作10年,觉得很难有发展的女士,终于决定跳槽,还是想要进入另外一家国企,我不希望35岁后还有被辞退的风险。

总之,国企成为很多有想法、有学历、有经历女士的求职安排,而且是核心安排。

在一对一辅导中,我会问上述朋友,那么私企会考虑吗?会看看机会吗?

“如果私企待遇好且有发展,还比较稳定,我也会看看的”,就是请注意,我也不是那种“唯体制内”论调者。

而所谓“唯体制内”求职者,就是我死活都要在体制内,绝对不进入公司。这类求职者,我只在网络上看到过,只在很多年轻人的父母身上看到过,在真实的个案辅导中,我很少遇到——如今的年轻人,更多会标注自己并非“唯体制内”的求职者,但是优先国企事业单位,似乎这样自己就是一个顺应时代、有个性且又理性的独立人了。

而最新的数据显示,超4成00后希望进入体制内,我估计剩下的六成中还有两成是在学历深造。

体制内有什么好的东西(体制内虽然不那么好)(1)

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灰色状态,口头上让自己兼顾且不绝对化,而实际选择并不宽,连你自己恐怕都不能理直气壮地支持自己。

在最近的个案辅导中,我问一位同学为什么考公务员,问着问着,急了——

我:硕士毕业这一年,有过哪些求职尝试,还请介绍一下?

回答:没有,我就想先考公务员,考不上再求职。所以我没有跑过秋招这些。

我:那么现在都毕业离校2个月了,这一年,参加过哪些考试呢?

回答:没有,一直没想好是京考还是省考还是选调生,再加上疫情耽误了,我打算报名今年年底的,现在在家备考。

我:为什么没有想好是京考、省考还是选调生呢?

回答:我觉得京考和选调生不适合我,还是老家的省考适合我?

我:为什么只有省考适合你?

回答:我们这是贫困县,而我的专业能建设家乡,造福老少边穷。

这个理由很好,为人民服务作为进入体制内的求职理由,很通顺。

后来聊到下半年有两场考试,还有一场成都的。我问:“你不是报名自己家乡贫困县了吗?为什么又报名成都的岗位?”

对方忽然愤怒了,“你为什么要问我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和你有什么关系!”

我说:“和我没关系,和我的工作有关系,你报名了个案辅导,我希望了解你所有的进展。”

回答:“那我就不能考虑个人问题吗?!我报名成都当然是因为那边条件好,不行吗?而且万一我要考不上,我就会去成都求职,可以吗?”

行呀、可以呀!究竟是谁,觉得这样不行呢?恐怕是你自己吧。

这样的策略安排,其实非常难:

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求职体制内,绝对比求职体制外更难。关于这个难,请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你觉得自己多少有点学历,但是同台竞争的都有学历。比如今年贵州某市区招聘特岗教师,名额是400个,报名的有4万人。

一个不那么显而易见的理由是,当你优先体制内之后,用体制内的标准来衡量体制外的企业,难以衡量也难以找到。当下,体制内有个绝对优势,就是不会被裁员,哪怕我个案辅导中,会被领导各种为难,最多是失眠的风险,也没有失业的风险。单就这一条标准,你就不能往体制外的企业上套用。哪怕是世界500强级别的企业,也没办法给你开出一个“永不失业”的证明且具有法律效力,这是事情本质。

体制内有什么好的东西(体制内虽然不那么好)(2)

最后,我能不能采用“体制内外兼顾且优先体制内”的求职策略呢?

能,同时有两点提醒。

第一,也是最关键的,求职体制内外,请用不同的筛选标准。

求职体制内,关键是求得一个成功的结果。我建议是,体制内的国企、事业单位改制后的国企,岗位比较接近企业设置,那么结合专业和学历门槛,就可以分析选择;而体制内的面试高度套路化和模式化,下功夫准备吧。

求职体制外,请不要设置稳定这种属于体制内的筛选标准。我推荐3条更短平快的标准:(1)工资你是满意的,前提是你要自己设置好工资标准。(2)行业和业务是我喜欢的,或者是专业对口的。这个标准是因为体制外更看跑道而非平台,比如你选择直播电商这个领域,那么只要入行后掌握行业资源、拥有数据证明自己,你可以主动跳槽。(3)面试的时候眼缘可以,比如和部门经理相谈甚欢。那么这样一份工作,基本上能让你干两年,两年后再跳槽谋划就好。

用不同的标准求职体制内外,清爽且有效。而如果用一套标准求职体制内外,那么体制内入职后会痛苦(因为学习成长这些一言难尽),体制外会各种套用不上。

第二,求职任何领域,都确信自己的正义性。

求职体制内,你也许并非为了“为人民服务”,而是希望进入社会主流过自己的小日子,这个理由足够了,你完全可以确信自己的正确和正义性。当然体制内面试,调子要高,要注意为人民服务的素养,那是另外一件事。

求职体制外,你也并非零落成泥碾作尘,未来还是大有可期。不要带着一份消极和挫败求职体制外,这样很不负责任。在个案中,有的求职体制外的同学,每次面试,我都要拿出10分钟来进行动员,请你看到这份工作的价值,请你带着期待去求职,而不是带着“我如今什么都失败了”的衰样去面试。

归根结底,一份工作的价值,就是其分工价值,而不是世俗的三六九等化。

你可以内外兼顾的全面求职,祝你好运。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

体制内有什么好的东西(体制内虽然不那么好)(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