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激烈交锋,驻军问题成为了谈判桌上的“拦路虎”。

同年5月25日,人大会议顺利闭幕,邓小平将会见参与“两会”的港澳代表当作了压轴项目。

被撒切尔夫人称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步履坚定,不急不慢地走到了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大厅内的气氛严肃而凝重,而邓小平的面色则是淡然如常。

一番攀谈过后,邓小平将会议结束后退场香港的记者叫住,并对他们说:

“哎你们回来!回来!等一等我还有话讲,你们出去发一条消息,辟个谣……”

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邓小平与港澳代表之间的讲话反复播出,一举澄清了中央关于香港驻军问题的立场,让一些意欲将香港搅得满城风雨的记者哑口无言。

听闻消息的英国人也夜不能寐。

翌日,英国首席谈判代表伊文思想要向中国官员问个清楚,但是显得“十分紧张,说话都有些结巴”。

这实际上只是香港问题谈判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那么,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究竟展现了怎样的态度?邓小平要求记者辟的谣又是什么呢?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1)

一、香港问题的历史渊源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个部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迫使晚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又迫使晚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我国各地划分势力范围,英国与晚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后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地逐渐联成一个整体。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西方对新中国持敌对的态度,双方一直保持隔离状态。

为了解西方的各方面的情况,香港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个通向西方的通道,就有存在的必要。

毛主席没有囿于狭隘的领土原则去考虑香港问题,而是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坚持“暂时维持现状不变”、“侯时机成熟再作打算”的长期方针。

另外,毛主席还支持从经济上与香港保持联系,给予香港经济贸易方面的大力支持,从这种贸易中大量获取外汇收入,来维护中国财政金融方面的国际收支平衡。

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永远放着香港问题不管,任由英国无限期地对香港管治下去。

中国从未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着重强调香港是中国的领土,香港问题要在时机成熟时解决。

二、香港问题暗流涌动

1972年3月上旬,也就是中英建立外交关系的前天,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委员会,要求该委员会把香港从殖民地名单中取消。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3)

黄华在信函中表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殖民地的范畴。因此,不应该把它们列入《反殖民主义宣言》内。

同年11月8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确认了中国对港澳的立场和要求。

这个决议从国际法上确认中国对港澳的主权,避免港澳问题的国际化,从而排除了联合国和其他国家插手香港问题的可能性。

早在70年代初,英国的殖民地已经寥寥无几了,香港作为英国的王冠殖民地,更是弥足珍贵,英国极不愿意把香港归还给中国,还想继续统治香港。

怎么达到继续统治香港的目的呢?英国政府一直进行着思考,新界租约的存在,九七大限的临近,届时是否归还香港?它像一个紧箍咒困扰着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一直谋划如何能够破解新界租约对英国的禁锢,让英国继续统治香港。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4)

(麦理浩)

70年代末,中国对外经贸部部长李强访问香港。在晚宴上,李强邀请港督麦理浩访问中国。

港督对于李强发出的邀请感到惊讶,他将此信息带回伦敦,问询英国政府的意见,英国政府指示麦理浩可以接受这一邀请。

麦理浩认为这是了解邓小平的机会,可以向邓小平反应香港租约问题。

在伦敦,他就此问题与外交大臣欧文讨论,欧文支持麦理浩访问北京,并且可以向中国领导人提出租约问题。

后来,英国政府指示麦理浩以商务问题的形式提出新界土地租约问题,而不是以政治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5)

他特别强调,英国并不准备寻求在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而只是询问批租契约中所注明的“1997年6月27日”这一期限,能否修改为本租契在“英国统治这地方的时期内有效”。

麦理浩大言不惭地表示“这样做也是仅仅为了香港着想”。

但是一旦诡计得逞,那么英国于1992年归还香港主权的话,新条约则可保证英国在1997年之前对香港拥有管理权,而在1993年续约,保障英国的管治权至1998年,以此类推。

这样,英国就摆脱了九七大限的桎梏。

1979年3月,港督麦理浩访问北京,受到邓小平的亲切接见。

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港督的设想没有成功,邓小平只是告诉他:

“让香港的投资者放心好了”。

邓小平早就洞察了英国人的阴谋诡计,自然听出了麦理浩的弦外之音,及时对麦理浩提出的建议给予了拒绝,明确表示没有回旋的余地:

在土地契约问题上,不管用什么措辞,必须避免“英国管治”的字眼。

麦理浩碰了一鼻子灰,但是仍试图与中国纠缠到底。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6)

在访华之后,他不断派一些重量级政治人物对中国进行访问,探询中国对香港未来的态度,但是都没有达到目的。

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对此解释说:

“英国人想要我们摊牌,他们在步步紧逼,但是,我们不会屈服。”

中英双方明争暗斗,都在等着对方出现破绽。

三、交锋更甚

为了进一步探清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底线,撒切尔决定派在英国德高望重并与邓小平关系亲密的前首相希思访华。

为配合希思的行动,英国《每日邮报》发表专栏文章,宣称现在英国政府希望使中国延长租期50年,交换条件是英国承认中国享有对整个香港——不仅新界一地的主权。

即英国政府对香港进行管理,中国享有香港的主权。

邓小平对于英国三番两次派高官访问中国的意图了如指掌,所以一口回绝了希思提出的“英国享有香港管治权,中国享有香港主权”的建议,明确向希思表示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国,这是不容讨论的,香港中国早晚是要收回去的。

邓小平还向希思表示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了,正式要求与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的解决进行会谈。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7)

(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的话被希思带回了英国,撒切尔夫人明白:访中已是不可推脱的任务。

撒切尔夫人1979年当选为首相,1981年爆发了马岛战争,发誓要重振大英帝国雄风的撒切尔夫人非常反感外交部的繁文缛节,完全置外交部的意见而不顾,毅然派出特混舰队到万里之遥的南美洲与阿根廷军队展开激战。

对于极力看重英国国际地位的撒切尔夫人来说,把香港归还给中国无疑是对她极端的讽刺,她根本就没有把香港归还给中国的想法。

撒切尔夫人因其强硬的政治做派,被俄罗斯媒体称为“铁娘子”。

为了保住香港,她甚至向国防大臣探询英国能否跟中国进行军事较量,再来一次“马岛战争”。

1982年9月,这个让美国和俄罗斯大国都有所忌惮的鹰派人物,带着马岛胜利的余威访华。

咄咄逼人的态势,大英帝国的狂傲,无不在显示这位英国女首相对于香港的主权回归必不会轻易放手。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8)

(马岛海战)

中英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场面甚为壮观。

特别是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撒切尔夫人时的场景,被人誉为“铁娘子”遇见了“钢铁公司”。

会谈中,撒切尔夫人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妄称香港的繁荣与稳定离不开英国的管治。

她还声称,如果中国同意1997年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她“愿考虑向英国议会提议,以令中国满意的方式处理整个主权问题”。

狂妄的撒切尔夫人还指出,中国取代英国对香港的统治,香港就会崩溃。

邓小平对英国首相的言论感到震惊,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的殖民情结这么严重,随即对她的言论进行严厉的驳斥。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9)

邓小平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是没有回旋余地的,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针对撒切尔夫人所说的“香港离开英国的管治就会崩溃”,邓小平指出:

“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下,要实行合适的政策。”

邓小平还回答了“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外资就会撤走,香港就会发生波动”的问题。

他说:只要我们的政策适当,走了还会回来的。

邓小平言语铿锵:如果中国宣布收回,会像撒切尔夫人说的那样产生灾难性的影响,那么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邓小平将中国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英国退出香港的立场,以清晰、完整、强硬的形式向撒切尔夫人表达出来。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10)

(撒切尔夫人摔跤)

会后,撒切尔夫人神思恍惚,竟然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台阶上跌了一跤。

后来,她向驻华大使柯利达说:“邓小平这个人谈话实在太厉害,太不讲情面了。”她用了英文“cruel”即残酷无情的意思。

“铁娘子”在与邓小平的直接交锋中落尽下风,中国的强硬使之被迫让步。

撒切尔夫人访华之后,中英两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谈判。

四、文王一怒安天下:驻军问题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正式谈判,自1983年7月起,至1984年9月止,历时整整14个月,在北京共举行22轮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会谈。

会谈过程历经曲折,期间斗争不断。

第13轮至第22轮的会谈的主要议程,是香港“过渡时期”的安排和“政权交接”问题。

英国政府意味到,英国只有按照中国的建议与中国进行磋商,才能避免谈判陷入僵局,所以英国基本上是持合作的态度。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11)

可是,在驻军问题上,英国与中国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双方在香港驻军产生严重的分歧,并且进行喋喋不休的争论。

最后,英国代表对驻军问题的纠缠,以邓小平的“文王一怒安天下”戛然而止。

英国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入驻香港很是恐慌,担心军队会干涉香港事务,给香港带来麻烦,十分反对中国军队入驻香港,意欲在谈判中阻止中国军队进驻香港。

英国代表对中国代表说:

“英国认为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但是如果中国要派军队去,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希望中国在处理驻军问题上要十分慎重。”

杰弗里·豪第一次访华时,也向邓小平表示,希望中国在香港驻军问题上要慎重考虑,尽量不要在香港驻军,以免对香港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在谈判过程中,英国代表表示,中国可以把军队驻扎在深圳,即香港的对岸,如果香港发生混乱,驻港军队可以随时到达香港。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12)

邓小平对在香港驻军问题极为重视,在他看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香港驻军正是体现中国对香港享有主权的象征,如果没有驻军权,就没有体现中国对香港的主权,中国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1984年4月,他在审阅外交部《关于同英国外交大臣就香港问题会谈议案的请示》的报告时,在关于驻军问题的一条下亲批“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

由于香港社会对中国在香港驻军极为敏感,担心驻港军队会干涉香港的事务,不愿意中国在香港驻军。

香港的一些记者极力打听中国政府在香港驻军的问题,不断采访中国领导人以求证。

而有一些领导人对谈判细节不是很清楚,对港政策只是略微知道一些,面对香港记者的提问,他们做出了并不十分确切的回答。

1984年5月中旬,耿飚副委员长正在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13)

(耿飚副委员长)

前外交部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黄华回忆说:

“被邀请来的香港记者极想捕捉到一点有关中央对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的信息,其中焦点之一就是回归后人民解放军是否进驻香港的问题。香港记者趁人大会议期间香港各界人士同中国高层人士聚集的时机,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劈头盖脸地提问。”

在香港记者的轮番轰炸之下,很难不出现纰漏。

有记者问耿飚副委员长:

“香港老百姓怕驻军,你们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耿飚副委员长做了含糊其辞的回答:我们可能不一定驻军吧。

翌日,“中国政府不驻军”登上了香港报纸的头版。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14)

身在香港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向邓小平反应了这些情况,邓小平非常愤怒和震惊。

同年5月25日上午,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的闭幕大会结束后,邓小平决定要在港澳代表和记者面前说清楚这件事情。

邓公淡然自若,而陪同者则是面色凝重,一行人缓缓步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你们给我辟个谣。”

邓小平郑重地说道:

“我国在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以后,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

关于香港驻军问题的纷扰因为邓小平的严正表态而终止。

1984年,中国政府在《中英联合声明》中庄严宣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防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15)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通过,明确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派出军队负责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结语:

当邓小平在闻知有着丘吉尔嫡传思想的英国首相撒切尔访华时,决定要硬碰硬:

“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不是福克兰”,确切地道出了中国实力已不会再让英国像以前在中国横行霸道。

对此,邓小平在1984年10月22日会议上的一次讲话中说道:

“我们这个国家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

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邓小平突然拦住退场的香港记者)(16)

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英国在其他殖民地实行的伎俩。

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始终坚持并收回香港的主权和治权,1997年7月英国要完全退出香港。

在邓小平的强硬立场下,英国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的主张,步步后退,一直退到中国的立场上,最终同意完全退出香港。

参考资料:

《“香港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邓小平罕见发火》 环球时报

《百年国耻一朝雪: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宋平明 北京物资学院

《他的雷霆之怒为哪般——记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果敢与坚毅》 许圣义 文史春秋

《邓小平关于港澳驻军的重大决策及其实践意义》 刘元亮 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