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我就想知道,你当年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198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昔日的国民党陆军司令杜聿明已是生命垂危,神情枯槁的他躺在病床上,望着前来探病的郭汝瑰,问出了他埋藏心底多年的疑问。

杜聿明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曾担任徐州“剿总副司令”。

当时他向蒋介石建议放弃徐州、坚守蚌埠,可蒋介石却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的劝说下,选择了在徐州与解放军决战。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

此举导致了国民党60余万精锐部队被解放军全歼,身为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也被解放军生擒。

被俘后,杜聿明在他撰写的《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写到:“在徐州,我心中忐忑不安,以为是上了蒋介石的当,并认为蒋介石完全是听信了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摆布,才酿成了这等糟糕的局面。”

杜聿明在当时就想亲自跑到南京,责问郭汝瑰为什么不按照既定计划行事,非要临时变卦。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2)

可当时他又觉得此举有可能遭到蒋介石的怀疑,使自己失去了蒋介石的宠幸,毕竟当时的郭汝瑰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

解放后,杜聿明常年住在北京,而郭汝瑰一直在四川老家任职,两人没有见面的机会,以至于这个疑问一憋就憋了三十多年。

直到杜聿明病重临死前,郭汝瑰特地来医院看望,他才终于有机会向郭汝瑰问出这个埋藏了三十多年的疑问。

郭汝瑰听罢,沉思良久,只是淡淡地回道:“在当时,我们的立场不同。”

由于保密原则,郭汝瑰不能说得太过直白。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3)

杜聿明躺在病床上,喃喃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当时早就猜到了......”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肾衰竭去世,在他离世后不久,郭汝瑰的身份终于被彻底揭晓。

他就是中共插入国民党内部最重要、最机密的红色间谍。

1997年,10月23日,年过90的郭汝瑰也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的成就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高度称赞。

悼词上写着:“郭汝瑰同志的一生,是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一生”。

台湾报纸对郭汝瑰的评价则是:“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4)

那么,郭汝瑰这样一位伟大的红色间谍,是如何在国民党内部一步步坐上高位,又如何让杜聿明耿耿于怀三十年的呢?

这一切还要从郭汝瑰机缘巧合就读黄埔军校开始说起。

川中进步青年

郭汝瑰是四川省铜梁县人,他出生书香门第,曾祖郭和熙在清朝道光年间,中过举人,父亲郭朗溪在清末的科举考试里名列重庆府榜首,却碰上了科举制度被废除,官场梦碎。

受家庭熏陶,郭汝瑰自幼学习成绩优异,中学毕业时,父亲希望他能报考同济大学的医学系,在当时,医生是非常稳定且受人尊重的职位。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5)

但郭汝瑰的堂兄,时任川军第三师师长的郭汝栋,却建议郭汝瑰去广州读黄埔军校,当兵报国。

郭汝瑰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重要抉择,他把握不准,决定先去上海的同济大学考察一番。

到了上海,郭汝瑰请教已经考上了同济大学的同窗陈廷栋。

陈廷栋思索良久,给出了他的建议:“汝瑰兄,现在世道这么乱,什么实业救国、科学救国都是空谈,你要真想为国效命,就该去广州好好干革命!”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6)

袁镜铭

陈廷栋一番热血激昂的鸡血,再加上秘密共产党员袁镜铭一路的耐心劝说,郭汝瑰终于下定决心,与袁镜铭等六位川军军官,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就读。

郭汝瑰在黄埔军校就读时,正处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多由共产党员担任,周总理当时就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被编入政治科第五学生队的郭汝瑰,经常听恽代英、萧楚女等优秀共产党员的讲座,在课余他还阅读了陈独秀、李达等共产主义先驱的优秀文章。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7)

在对共产主义进行了深入了解后,郭汝瑰深刻意识到,只有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在人民肩头的大山。

实行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才能站起来,中国才能重新富强起来。

一次巧合,郭汝瑰得知了好友袁镜铭是共产党员,他立刻请求袁镜铭介绍自己入党。

但郭汝瑰的堂哥郭汝栋,此时已是川军头目之一,党中央考虑到这一点,没有立刻同意郭汝瑰的入党请求,而是告诉他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8)

考验来得很快,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遭到捕杀,宣告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

在党的安排下,郭汝瑰离开学校返回四川,在他的堂哥郭汝栋身边担任政治部科员。

在四川期间,郭汝瑰到处发表演讲,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公开指责蒋介石卖国求荣、背叛革命的无耻行径。

他很快就成了涪陵城的风云人物,还赢取了日后成为他妻子的学生方学兰的爱慕。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9)

1928年,郭汝瑰通过了党的考验,在好友袁镜铭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之后,郭汝瑰配合党的安排在川军内策划了一次兵变,却不幸未能成功。

他的行动引来了堂哥郭汝栋的注意。

当时郭汝栋已经完全投靠了蒋介石,他害怕惹祸上身,便设法将郭汝瑰送到日本士官学校读书。

由于种种变故,此时的郭汝瑰已经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想着与其待在四川担惊受怕,不如去日本学点真本事,以后对革命的贡献也能更大一些。

1930年11月,郭汝瑰在上海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邮轮,这一年他23岁。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0)

阴差阳错入了国民党

郭汝瑰在日本还没待满一年,日本侵略者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强行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在日本的留学生群情激愤,自发地结队去日本陆军省抗议,要求终止学业返回中国。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对留学生们的要求不屑一顾,声称只要留学生胆敢退学回国,那就会被撤销学籍永远不得再入学。

郭汝瑰在人群中带头喊道:“撤销就撤销,只有亡国奴才会回来!”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1)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31年底,郭汝瑰与一批留学生回到上海,他自告奋勇担任代表,去南京训练总监部请愿,要求在中国陆军大学继续深造,却遭到了拒绝。

正当郭汝瑰求学无门的时候,好运眷顾了他,他的堂哥郭汝栋保送了一批军官进入陆军大学。

其中一名军官因复试成绩太差被淘汰,郭汝瑰顶替了这个名额,以优秀的复试成绩被录取,顺利进入陆军大学第十期就读。

郭汝瑰进入陆军大学后不久,蒋介石自任大学校长。

继黄埔军校后,郭汝瑰再次成了蒋介石的“门生”,这为他日后受到蒋介石的信任与器重打下了基础。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2)

在陆军大学就读三年后,郭汝瑰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他不愿成为蒋介石“反共”的帮凶,选择在陆军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

时间很快来到1936年,那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

郭汝瑰意识到报国的机会来了,他找了几位同学帮忙举荐,到陈诚麾下的第十四师担任参谋长。

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郭汝瑰兼任了42旅旅长,他写下遗书,带领部队冒着日军猛烈的轰炸和炮火,在阵地上与日军反复搏杀了整整七个昼夜。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3)

每当有前线士兵顶不住时,郭汝瑰就会拿起步枪与刺刀,冲出掩体,身先士卒与日军白刃相接。

最终,8000多名士兵只剩下了2000多名,郭汝瑰仍然牢牢占住了阵地。

由于作战勇猛、机智过人,郭汝瑰很快得到了战区总指挥陈诚的重用。

在抗日战争中,郭汝瑰历任第十四师参谋长、第五十四军参谋长、暂五师师长以及第二十集团军参谋长。

并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等重要战役。

在历次战役中,郭汝瑰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他的才气与能力逐渐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4)

蒋介石对郭汝瑰这位“门生”非常看重,多次召见郭汝瑰询问战局看法,并对郭汝瑰的军事见解非常欣赏。

尽管郭汝瑰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越来越高,尽管他与党组织失联已有十几年,但他心中的革命意志并未有丝毫磨损。

国民党内部的贪婪腐败,以及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千盯万防都令郭汝瑰感到厌恶。

在抗日战争的末期,郭汝瑰意识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终有一战,他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身边的共产党地下党员,寻求与党组织取得联系。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5)

重新投入党组织的怀抱

1945年4月,因为一次机缘巧合,郭汝瑰在国民党军务署偶遇了一位黄埔军校时的老同学,任逖猷。

郭汝瑰隐约还记得,任逖猷在1928年的时候应该是和他一起入的党。

现在见任逖猷竟然在国民党内任职,他猜测任逖猷可能是共产党派到国民党内的间谍。

随后郭汝瑰以叙旧的名义邀请任逖猷上了他的汽车。

车门刚关上,郭汝瑰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你和那边还有没有联系?”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6)

任逖猷吓了一跳,以为是自己的身份暴露了,连忙辩驳道:“我哪敢跟那边有联系啊,你是怕我牢房没坐够是不是?”

郭汝瑰看穿了任逖猷的迟疑,连连保证自己不会加害于他,并声称自己早已看透了国民党的腐朽,打算为共产党效力。

郭汝瑰的真心打动了任逖猷,通过任逖猷的牵线,郭汝瑰与共产党地下党员任廉儒接上了线。

至此,游离十五载的游子终于回归了党的怀抱。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7)

任廉儒为郭汝瑰带来了毛主席的军事巨著,包括《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

郭汝瑰仔细阅读如醍醐灌顶,不禁感慨道:“毛主席这样通透的文章,除主席以外,中国任何一位军事家都写不出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郭汝瑰通过了任廉儒的考核,得以与共产党在南京的负责人董必武直接对话。

一见到董必武,郭汝瑰就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愿:“我想去延安,我想恢复党籍,我想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8)

董必武

但董必武却建议道:“你要恢复党籍,原则上是没问题的,但你的身份很特殊,去延安的作用反而不大,只有留在南京,留在国民党的心脏里,才能更好地发挥你的价值。”

就这样,在党中央与董必武的安排下,郭汝瑰耐着性子留在了南京国民党,静静等待发光发热的机会。

这个机会没让他久等。

解放战争爆发后,由于得到了蒋介石以及陈诚的信任与器重,郭汝瑰在国民党内的官职步步攀升。

他很快被蒋介石任命为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负责向蒋介石提供作战方案,还可以定期向蒋介石汇报战况。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19)

同时,国民党所有的军事部署也都会由郭汝瑰过目。

在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通过任廉儒的联络渠道,向党中央提供了一百多条重要军事情报,包括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装备水平、兵员组成等。

1947年5月12日晚上,郭汝瑰应邀到蒋介石府邸出席晚宴,一同出席的还有国民党总参谋长陈诚、参谋次长刘斐、情报厅厅长侯腾等高官。

在晚宴上,蒋介石定下了山东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部署。

郭汝瑰回到家后,立刻将作战部署手抄一份,交给了任廉儒。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20)

得到这份作战部署后,解放军做出了对应部署。

在孟良崮全歼了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当场击毙了蒋介石的亲信爱将张灵甫,使蒋介石在山东地区的战略意图全盘崩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士气。

张灵甫的阵亡,让杜聿明、何应钦等国民党高官开始怀疑作战厅内有间谍。

但由于郭汝瑰的身份太过干净,再加上蒋介石的作保,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时间来到1949年,国民党的几百万精锐部队在三大战役中损耗殆尽,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21)

郭汝瑰找了个理由离开南京,到西南地区担任了七十二军军长,当解放军进军西南时,他立刻在宜宾率部起义,完成了他最后的使命。

结语

尘埃落定后,郭汝瑰并没有如愿加入共产党,他的介绍人袁镜铭,早已惨死在国民党反动派手中,和他单线联系的任廉儒也在解放初期病逝。

尽管只能以国民党起义军官的身份在新政府内任职,但郭汝瑰依然听从了党的安排,在各个岗位上依旧发光发热。

直到1981年,郭汝瑰才正式入党,他的光辉事迹也得以重现人间。

杜聿明死前见了郭汝瑰(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22)

纵观郭汝瑰的一生,他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面对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也不为所动,走出了一条满是荆棘的革命道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突出且卓越的贡献。

也不怪很多国民党将领日后评价郭汝瑰时,都说道:“没有郭汝瑰,国民党不至于败得这么快!”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被蒋介石称为“最大共谍”的人是谁?》

,